王玉清++孫同秋++王沖++曾海祥++張凱++尹琳琳
摘 要:采用實驗生態(tài)學方法,研究了干露及溫度變化對毛蚶苗種成活率的影響:在水溫9.5~18.2 ℃范圍內(nèi),體長22.01~27.72 mm的毛蚶苗種,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成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試驗范圍內(nèi),不同種規(guī)格的毛蚶苗種在同一溫度條件下,總體趨勢是小規(guī)格苗種比大規(guī)格苗種成活率高。結(jié)果表明,毛蚶干露耐受力的長短,受溫度影響明顯,在試驗范圍內(nèi),小規(guī)格苗種耐干露能力比大規(guī)格苗種耐干露能力要強。
關(guān)鍵詞:干露;溫度;毛蚶苗種;影響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e)具有營養(yǎng)豐富、肉質(zhì)鮮美、生長速度快等特點,近年來,由于資源急劇減少,商品價值隨之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毛蚶市場需求量增加,發(fā)展毛蚶養(yǎng)殖業(yè)勢在必行。[1]
為了盡快恢復渤海灣毛蚶資源,推動發(fā)展毛蚶增養(yǎng)殖事業(yè),濱州市海洋與漁業(yè)研究所近些年先后進行了毛蚶大規(guī)格苗種中間培育、毛蚶生態(tài)養(yǎng)殖以及魚蝦貝混養(yǎng)技術(shù)研究。毛蚶資源修復需要大規(guī)格苗種,將培育苗種用于養(yǎng)殖生產(chǎn),運輸是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掌握干露及溫度變化對毛蚶苗種的影響是選擇合適運輸時機、運輸方式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也是提高苗種運輸成活率的前提。
為探索干露及溫度變化對毛蚶苗種的影響,我們在無棣海旺貝類增養(yǎng)殖有限公司利用本地采捕毛蚶苗種進行了不同規(guī)格毛蚶不同溫度下干露存活情況試驗,以期為苗種運輸提供技術(shù)參考,為毛蚶資源修復奠定基礎(chǔ)。
1 材料與方法
1.1 苗種選擇
選擇培育池剛剛采捕的毛蚶苗種,將苗種分成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大規(guī)格平均27.49 mm、中規(guī)格平均24.80 mm、小規(guī)格平均22.25 mm,規(guī)格范圍22.01~27.72 mm,各試驗區(qū)每種規(guī)格各放200粒。
1.2 試驗區(qū)
試驗分別設(shè)在實驗室走廊、生物實驗室、生物培養(yǎng)室、生物培養(yǎng)箱四個不同溫度區(qū),并分別編號為1、2、3、4號試驗區(qū)。
1.3 試驗分組
在每個試驗區(qū)將每種規(guī)格的200粒毛蚶苗種分8組,每組25粒,放在敞開的泡沫箱中,一天三次測量溫、濕度,做好記錄。
1.4 存活情況檢查
每天中午隨機取出一組檢查存活情況,若毛蚶呈張開狀態(tài),則用玻璃棒敲擊其外殼,看是否有閉合反應來決定其是否存活;若毛蚶呈閉合狀態(tài),則把它放于裝有海水的培養(yǎng)皿里,觀察是否張開并記錄張開時間,觀察時間定為30 min,同時在檢查過程中,對有反應的毛蚶立即放回以減少對試驗的影響。
2 結(jié)果
試驗結(jié)果見表1,圖1-圖3。
2.1 試驗區(qū)溫、濕度情況
各試驗區(qū)溫、濕度范圍分別是:1號區(qū)溫度95~12 ℃、濕度13%~53%RH ;2號區(qū)溫度10~16 ℃、濕度23%~62%;3號區(qū)溫度15~17 ℃、濕度31%~69%RH;4號區(qū)溫度17.8~18.2 ℃、濕度35%~69%RH。
2.2 毛蚶存活情況
2.2.1 體長27.49 mm的毛蚶苗種存活情況
體長27.49 mm的毛蚶苗種在溫度9.5~12 ℃、濕度13~53%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2%,第五天存活率88%,第六天存活率86%,第七天存活率75%。
在溫度10~16 ℃、濕度23%~62%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0%,第五天存活率72%,第六天存活率64%,第七天存活率64%。
在溫度15~17 ℃、濕度:31%~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2%,第五天存活率72%,第六天存活率60%,第七天存活率56%。
在溫度17.8~18.2 ℃、濕度35%~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98%,第四天存活率90%,第五天存活率68%,第六天存活率55%,第七天存活率42%。
2.2.2 體長24.80 mm毛蚶苗種存活情況
體長24.80 mm毛蚶苗種在溫度9.5~12 ℃、濕度13%~53%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100%,第五天存活率96%,第六天存活率94%,第七天存活率86%。
在溫度10~16 ℃、濕度23%~62%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8%,第五天存活率72%,第六天存活率70%,第七天存活率68%。
在溫度15~17 ℃、濕度31%~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100%,第五天存活率68%,第六天存活率58%,第七天存活率58%。
在溫度17.8~18.2 ℃、濕度35%~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98%,第四天存活率85%,第五天存活率70%,第六天存活率59%,第七天存活率52%。
2.2.3 體長22.25 mm的毛蚶苗種存活情況
體長22.25 mm的毛蚶苗種在溫度9.5~12 ℃、濕度13~53%RH條件下第三、四、五天存活率都是100%,第六天存活率97.5%,第七天存活率92.5%。
在溫度10~16 ℃、濕度23%~62%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7.5%,第五天存活率82.5%,第六、七天存活率都是70%。
在溫度15~17 ℃、濕度31%~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97.5%,第五天存活率67.5%,第六、七天存活率都是60%。
在溫度17.8~18.2 ℃、濕度35%~69%RH條件下第三天存活率100%,第四天存活率89%,第五天存活率75%,第六天存活率64%,第七天存活率60%。
3 分析
3.1 結(jié)果分析
從表、圖中看出在試驗范圍內(nèi)同種規(guī)格毛蚶苗種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同期成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試驗范圍內(nèi),不同種規(guī)格的毛蚶苗種在同一溫、濕度條件下,總體趨勢是小規(guī)格苗種比大規(guī)格苗種同期成活率高。結(jié)果表明,毛蚶干露耐受力的長短,受溫度影響明顯,單純濕度干擾力不大,在試驗范圍內(nèi),小規(guī)格苗種耐干露能力比大規(guī)格苗種耐干露能力要強。
3.2 小結(jié)
試驗結(jié)果表明毛蚶大規(guī)格苗種耐干露能力較強,完全可以采用干法運輸。春、秋季節(jié)溫度一般都較適宜,只要包裝科學合理,長距離運輸不成問題,可采用編織袋以濕草席襯墊的方法,或聚乙烯泡沫箱加蓋保濕運輸。裝袋和裝卸車時要輕拿輕放,防止損傷。夏季氣溫相對較高,長距離運輸時,應充分考慮高溫的危害,通常選擇保溫車運輸,還可采取泡沫箱內(nèi)加冰或冰凍礦泉水瓶的措施來達到降溫目的,保證運輸成活率,冰要用塑料袋密封好,防止化成水后澆到毛蚶上,造成毛蚶死亡。降溫運輸后,在投放前要在陰涼處放置數(shù)小時,使毛蚶逐漸適應較高的溫度后再投放,以提高苗種成活率。
參考文獻:
[1]
曹琛,匡少華,姜超,等.干露及溫度變化對毛蚶苗的影響試驗[J].河北漁業(yè),2007(5):38-51
(收稿日期:2015-11-03;修回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