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綱吉是日本江戶幕府的第五代將軍,唯一的子嗣早夭后,眾多妻妾都沒懷孕,迷信的母親勸他拯救生靈,天神則會送子回報。于是綱吉發(fā)下“生物憐愛令”,禁止民間舍棄牛馬,農(nóng)民若是將生病的牛馬棄置在荒地,會受到流放孤島的罪責。如果不小心讓貓狗掉落在井內(nèi)而溺死,主人會被扣上“虐待動物”的罪名而流放孤島,到后來甚至連蒼蠅、蚊子也被列入禁止殺生的對象。
由于綱吉生肖屬狗,他特別愛狗,政府設置了三個“御犬飼育場”收養(yǎng)流浪犬,專門有獸醫(yī)替狗看病,每年狗吃掉的伙食費高達三萬六千兩。事實上,這位將軍是優(yōu)秀的改革者,處分大量貪污官員,但由于荒唐的動物保護措施,他在史書上只留下“犬公方”的笑名。
中國人少復姓,都怪朱元璋
漢族人中自古便有雙字復姓,明代史學家王世貞發(fā)現(xiàn)“復姓至我朝則益少矣”的奇怪現(xiàn)象,他認為原因是出于方便、刪繁從簡。出于獵奇,王世貞編了本《明縉紳奇姓》。而根據(jù)顧炎武的考察,漢族中的復姓銳減乃是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禁革胡姓的影響。
受元朝統(tǒng)治影響,不少漢人姓氏、名字都帶有蒙古色彩,甚至連朱元璋的部將里也有起蒙古名字,如“王哈剌章不花”、“劉脫因不花”。為清理風俗,明太祖宣布禁革胡姓。禁令頒布之后,不僅呼延、乞伏、完顏等古老的鮮卑、女真姓氏改為單姓(呼、乞、顏),華夏本有的復姓也遭池魚之殃。
像公孫、叔孫、長孫、王孫這種先秦兩漢很常見的復姓,都改成“孫”姓;公羊、公沙、公乘等,則都改姓公;司徒、司空之類,則變成司;司馬氏要么改為司,要么改為馬,只有少數(shù)人堅持本姓不改,比如司馬光的后代。明初禁止胡姓的本意在于重新清理“夷夏”文化秩序、消除異族因素,結果卻泯滅了華夏本姓,顧炎武批評為“氏族之紊,莫甚于此”。
技術男在法國大革命中的命運
雅各賓派的領導人馬拉年輕時研究化學,他向法蘭西科學院提交了一份關于燃素的論文,結果被現(xiàn)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批評。馬拉進入學界受挫,轉而從政。大革命爆發(fā)后,雅各賓派登上前臺,拉瓦錫受審判,理由是他出生于富商之家并投資了一個包稅農(nóng)場(包稅人每年給政府繳納固定稅額,然后便可任意向農(nóng)民收租)。他被痛恨苛捐雜稅的革命群眾送上斷頭臺,隨同24個包稅人一起被處死。
除拉瓦錫之外,還有很多科學家受到?jīng)_擊。分析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拉格朗日是意大利都靈人,屬于出生于敵國的可疑分子。幸好他的數(shù)學才能有利用價值,因此被征召去計算大炮彈道,逃脫了悲慘的命運。拿破侖執(zhí)政后撥亂反正,拉格朗日被恢復名譽。
大數(shù)學家、天體力學之父拉普拉斯出生于大地主階級,在被革命清算之列。但他善于投機,不僅保住小命,而且在政壇上高升,當過內(nèi)政大臣,加封為帝國伯爵,他還簽署了把拿破侖流放到島上的敕令。物理學家?guī)靷愒缭邕h離政治中心,隱居在自己的領地,潛心研究科學。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同年,庫倫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闡述磁極相互作用定律,后人為了紀念他,將庫倫設定成電量單位。
王朝舊制度中,科學家的事業(yè)受政府和王室支持,所以革命者對他們的政治立場很懷疑。新政府關閉了舊式學校,開創(chuàng)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培養(yǎng)非貴族出身的公民成為工程師,為新生的共和國服務。無奈學生們的基礎實在太差,完全無法理解課程內(nèi)容,如數(shù)學分析開課一個月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學生還能堅持上課。
美國總統(tǒng)的高調(diào)與低調(diào)
由于水門事件的負面影響,尼克松被指責為“帝王總統(tǒng)”,連帶使總統(tǒng)職位本身遭到質疑。兩位繼任者都放下身段、低調(diào)行事。福特把白宮職員減少10%,將白宮西側的衛(wèi)隊撤崗,總統(tǒng)貼身的陸戰(zhàn)隊樂隊不再演奏《向統(tǒng)帥致敬》。卡特在就職儀式中走下黑色轎車,從國會山步行至白宮,硬是走了兩公里。日后卡特在橢圓形辦公室里穿著針織套衫,出行時自己提行李,表現(xiàn)得像一個居家男人。
這段時間里,國會咄咄逼人,法院過于自信,總統(tǒng)的權力跌到谷底。里根上臺后,認為總統(tǒng)制度作為三權分立的一支,必須恢復應有的尊嚴。白宮的行政主管塑造了莊重肅穆的形象,工作人員全都西裝革履,儀仗隊定時值班。這番新面貌獲得了公眾和外國記者的認可,美國也消除了1970年代以來的頹勢。
《權力的游戲》作者曾遭退稿37次
《權力的游戲》作者喬治·馬丁,大學時就開始創(chuàng)作。初期階段的作品良莠不齊,他曾寫過一篇小說被連續(xù)37次退稿,后來技藝純熟,慢慢闖出名氣。在堪薩斯城的第34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馬丁的《七命之人》和《風港的暴風雨》受提名,他和好友一時興起搞出了一場“雨果獎失敗者聚會”,來安慰落榜的提名人,結果第二天晚上的頒獎典禮上,馬丁的兩部作品全都落選。從此以后,“失敗者聚會”變成了世界科幻大會上的傳統(tǒng)項目。
1983年馬丁推出《末日狂歌》,描寫一個傳奇樂隊經(jīng)理的謀殺案,涉及1960年代的流行音樂文化和迷惘的一代人,雖然好評連連,但銷量慘淡。出版方抱怨這本書對恐怖小說迷來說不夠恐怖,對推理迷來說不夠“推理”,至于搖滾樂迷則根本不看書。受此影響,馬丁下一部小說《一片黑白紅》(以開膛手杰克為原型)居然找不到出版社,這幾乎毀掉他的作家生涯。
在朋友的幫助下,馬丁轉行當電影編劇,在好萊塢寫劇本一周獲得的薪水,相當于以前寫小說一年的版稅收入。生計逐漸好轉后,馬丁有了閑暇時間,重新回到小說創(chuàng)作,1991年他在寫草稿的過程中靈光一閃,腦中浮現(xiàn)寒冷異鬼和烈焰巨龍,偉大的《冰與火之歌》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