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5大國關系與中國聲音

      2016-02-24 12:09李興成志杰
      人民論壇 2016年2期

      李興 成志杰

      【摘要】2015年大國關系空前活躍,互動頻繁,復雜微妙??偟膩碚f,美歐日等西方大國雖然總體實力下降,但仍有優(yōu)勢,并力圖通過加強團結與合作以維持其整體及總體的主導地位。以中俄印為代表的金磚國家、新興大國在迅速崛起,地位得以提高,影響得以擴大,但總體上仍然處于國際格局的半邊緣、半核心位置。

      【關鍵詞】國際格局 大國關系 中國聲音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美俄關系波瀾起伏

      美國和俄羅斯是傳統(tǒng)的世界大國。冷戰(zhàn)后,美俄關系在經歷短暫的“蜜月期”以后又進入了歷史上“明爭暗斗”的舊循環(huán)。2015年,美俄圍繞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問題繼續(xù)展開角力,并互有勝負,兩國關系波瀾起伏。

      烏克蘭危機。2013年爆發(fā)的烏克蘭危機是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關系的轉折點。西方力圖利用烏克蘭危機來挖俄羅斯的“墻角”,達到擠壓、遏制俄羅斯的目的。俄羅斯視烏克蘭為核心利益,是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和獨聯(lián)體內“老大”地位的底線。自從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俄美關系一直在惡化。美國顯然參與了烏克蘭危機及其政權的更迭,并企圖通過此舉來打擊歐元。俄羅斯斷然“收回”克里米亞,并支持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qū)武力對抗基輔政權。美國和歐盟發(fā)起多次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美俄關系降到了冰點。

      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最大得利方,不僅成功“復活”了北約,而且打擊了俄羅斯和歐盟這兩個競爭對手,挑撥了兩者之間的關系。俄羅斯因為受到經濟制裁和能源價格下跌而出現(xiàn)了盧布貶值,經濟下滑,但是也不是沒有斬獲。以法德為首的歐盟大國堅持與俄羅斯進行溝通、談判。為了緩和因烏克蘭危機而導致兩國緊張關系,2015年美國國務卿克里兩次訪俄。奧巴馬和普京分別在2015年9月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和11月G20峰會期間進行了會晤,分歧猶存,但為兩國改善關系做出了姿態(tài)。

      敘利亞問題。2015年9月,俄羅斯宣布展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進行空襲。對此,有分析認為,在烏克蘭問題上與西方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俄羅斯通過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不僅支持了敘利亞巴薩爾政權,而且掌握了與西方關系的主動權,有利于打破西方對其的制裁和孤立。這同樣意味著俄羅斯可以與西方在打擊IS問題上進行合作,爭議的焦點在于是否支持巴沙爾政權。

      聯(lián)合國通過了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決議。俄羅斯空襲IS成效顯著,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lián)盟戰(zhàn)果相形見絀,比較尷尬,美俄關系出現(xiàn)一些微妙變化。2015年11月13日,IS在巴黎制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幾百人傷亡。大量敘利亞難民群起涌入歐盟,給歐盟一些成員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安全隱患。由此,也造成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嫌隙。部分歐盟成員國特別是法德加強了打擊IS的力度。這也說明西方反恐聯(lián)盟之間的矛盾,法德采取了與美國不同的立場。俄羅斯強力打擊IS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俄的一架客機在埃及被IS炸毀,死亡數(shù)百人。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的發(fā)生,使得國際社會一致趨向加強反恐,法德與俄羅斯走近,并采取行動打擊IS,美國也表示要加大打擊力度。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zhàn)機雖然有所影響,但并沒有導致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惡化。俄羅斯希望通過打擊IS示好西方并使其解除制裁,但是西方卻延長了制裁。北約還啟動了黑山加入北約的程序,引起俄的反彈。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俄羅斯公布新版國家安全戰(zhàn)略,把北約東擴及其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軍事動作視作主要安全威脅,同時表示俄愿在平等基礎上發(fā)展同北約的關系。

      法德英外交持重務實

      英法德都是美國的盟國。在對俄經濟制裁問題上保持一致。在安全領域,美國希望歐盟增加對軍事的投入,歐盟希望美國不要改變歐洲的戰(zhàn)略重心地位。在經濟關系方面,歐盟與美國于2015年加速、并于10月下旬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結束了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TTIP)的第11輪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歐盟與美國更加接近達成自由貿易協(xié)議。一些敏感議程仍被擱置。美國與歐盟原本預期在2015年底完成關于TTIP的全部談判,由于歐盟內部分歧,再加上美歐之間的其他爭議,這一目標沒能實現(xiàn)。但歐盟表示還會繼續(xù)談判。

      法國和德國是傳統(tǒng)的歐洲大國。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惡化,最直接的感受者和體會者是歐盟,不僅影響了兩者的政治關系,而且因為關系惡化,導致俄羅斯出口歐盟的天然氣減少,影響歐盟民眾生活。歐盟特別是法德日益意識到,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中,需要有自己的立場和舉動,避免受制于人。在美國的全球控制力相對下降、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中國崛起大勢不變的情況下,法德英需要采取務實的措施去面對矛盾重重的歐盟,并彰顯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立場。

      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法德積極調停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系,促使雙方進行談判。2014年6月,法德俄烏四國領導人在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期間舉行了會晤,開啟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諾曼底模式”。2015年2月,法總統(tǒng)奧朗德和德總理默克爾先后訪問烏克蘭和俄羅斯,并經過四方努力終于達成烏克蘭東部新的?;饏f(xié)議,雙方承諾?;?、后撤重武器,東部相關地區(qū)享有某種“自主權”,協(xié)議中并沒有提到克里米亞問題。2015年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舉辦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當天的活動中,沒有一個西方大國領導人出席。第二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往莫斯科紅場,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默克爾的外交行動說明,德國既不想得罪美國,也不想得罪俄羅斯,而是在兩者之間進行務實的平衡,采取了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既維護了與美國等盟國的關系,也照顧了與俄羅斯的關系。

      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法國積極行動,出動戰(zhàn)機打擊IS,奧朗德總統(tǒng)先后訪問美國和俄羅斯,協(xié)調打擊IS的行動,意圖組建“全球反恐聯(lián)盟”。德國也采取行動,宣布派遣1200名軍人打擊IS,成為德國自二戰(zhàn)后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軍事行動。法德與美國在打擊IS問題上是有區(qū)別的。雖然美國也與俄羅斯保持接觸,但是卻不希望借助俄的力量共同打擊IS,更不希望俄羅斯染指中東。法德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后加大了對IS的打擊力度,并尋求俄羅斯的支持,決定與俄聯(lián)手打擊IS。

      在土耳其擊落俄戰(zhàn)機問題上,歐盟希望各方保持冷靜,避免問題擴大化。法德打擊IS的軍事行動并沒有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而是繼續(xù)堅持與俄進行合作,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土耳其堅定支持。法德英等歐盟大國不愿為土耳其“背書”,說明它們對土耳其擊落俄空襲IS的戰(zhàn)機有自己的看法。土耳其目前也不是歐盟成員國。

      實際上,歐盟與俄羅斯并沒有非常直接的利害沖突,它們常常因為美國的行為導致彼此的隔閡。但是,歐盟尤其是法德與美國在一些問題上是具有不同立場的,并不想使歐洲陷入危險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在烏克蘭危機、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和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zhàn)機等問題上,法德企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和解決這些問題。2015年底,歐盟駐俄羅斯代表處負責人維加烏達斯·烏沙茨卡斯表示,俄羅斯和歐盟都知道盡快取消相互制裁的必要性。但是,正如普京總統(tǒng)所批評的,歐盟的主要問題是不能實施獨立的外交政策,它們把部分的主權轉讓給了美國。普京的話指出了目前歐盟外交的短板。從深層次考慮,俄羅斯希望在美歐間打入楔子,分化美歐,利用它們的矛盾維護俄羅斯的利益?,F(xiàn)實中,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也多是“先歐后美、親歐防美、分化歐美”。

      日本外交矛盾尷尬

      日本是傳統(tǒng)的東亞大國。安倍上臺后,日本的外交也變得活躍起來。2015年的日本外交以對華博弈為重點,但有自己的核心訴求:正常國家和大國化的政治訴求。①但是由于日本實力的相對下降和美國的掣肘,總體上日本外交處于一種矛盾、糾結、尷尬的境地。2015年4月底5月初,安倍展開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對日本來說,這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日美同盟關系的堅固。對此,美國方面也非常重視,安排了白宮歡迎儀式、兩國領導人的聯(lián)合新聞發(fā)布會和國宴,并第一次安排日本領導人在國會兩院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演講。在安倍訪美期間,兩國簽署了新的《日美防衛(wèi)合作指針》,兩國軍事同盟得到升級。在是否加入亞投行的問題上,日美雖然都有過動搖,但最終都沒有加入,從而成為沒有加入亞投行的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2015年10月,由美國主導的TPP取得實質性突破,日本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一直以來,美國主導的TPP執(zhí)行“ABC戰(zhàn)略”(Anyone But China),把中國排除在外,使TPP成為制衡中國的“經濟北約”。為此,日本在農產品關稅問題上做出了讓步。但是,日本對美外交也并不總是言聽計從,一方面借助“不平等的”日美同盟擴大日本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追求更加平等的“正?;比彰狸P系,由此造成一個矛盾的對美外交。

      在與中國的關系上,日本外交也凸顯了矛盾。一方面日本與美國一起擠壓中國,另一方面卻希望借助中國振興經濟;一方面在一些問題上與中國展開競爭,另一方面通過各種場合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交流。目前,中日間的釣魚島爭端已經常態(tài)化,雙方都在12海里活動,沒有發(fā)生沖突。同時,日本沒有參與美國的南海巡航。2015年11月,中日韓峰會和東亞峰會相繼召開,兩國政府首腦進行了會談,兩國關系出現(xiàn)改善的跡象。但在全球范圍內,中日圍繞高鐵市場展開了激烈競爭,而且這場競爭很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xù)。

      日本與俄羅斯的關系也陷入一種矛盾尷尬的境地。日本追隨美國的步伐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但是安倍政府實施“俯瞰地球儀外交”,外交主動性增強,在對俄關系上采取攻勢,頻頻對俄釋放善意,企圖拉攏普京,取得雙邊關系的突破。日俄關系的癥結有兩個:一個是日美同盟,美國始終影響著日本的外交政策,不希望日本脫離它的掌控。另一個是北方四島爭端。2015年9月,安倍與普京在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舉行了會晤。由于種種原因,原定普京2015年訪問日本的計劃再次延遲。

      相比與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日本與歐洲的關系顯得比較平淡。2015年5月,日本歐盟首腦峰會在東京召開,確認繼續(xù)深化雙方戰(zhàn)略伙伴關系,爭取早日締結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2015年6月,G7峰會在德國舉行。安倍想在亞投行、東海和南海問題上提出針對中國的話題,但是并沒有成功。2015年9月,日本與歐盟的自貿談判無果而終。2015年11月G20峰會期間,安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進行會談,強調加速推進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談判。2015年12月,在出席聯(lián)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后,安倍訪問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一致同意早日談妥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

      正如美國媒體所說,日本外交已經進入錯亂期。一方面,日本想爭取成為正常國家,發(fā)揮大國外交的作用,并擺脫美國對其內政外交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卻處處看美國臉色行事,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也陷入一種矛盾尷尬的境地。想左右逢源,但是卻往往進退失據。這或許與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關,更是日本現(xiàn)實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反應。

      中國和印度外交精彩紛呈

      中國和印度可以看作是新興的世界大國,金磚國家,G20成員國,是世界上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兩個國家,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015年,中印外交彰顯活力,顯得有聲有色。不斷增長的經濟成就和自信的大國心態(tài)相伴隨,兩國外交精彩紛呈,為國際社會增添了靚麗的風景。

      中國外交。2015年,中國的大國外交空前活躍,一些具有深遠影響的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贊許和認可。2015年3月28日,中國政府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成為指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文件。4月15日,作為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際金融機制—亞投行,最終確定創(chuàng)始成員國為57個。11月中旬,習近平在參加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正能量”,為世界經濟增長“打氣”。12月16日,習近平在參加在中國本土主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時提出網絡主權,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中國主張。

      中國外交視“大國是關鍵,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2015年,中國加強了與各大國的外交關系。2015年5月和9月,中俄元首相互出席對方的紀念活動,簽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7月,習近平主席赴俄羅斯烏法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雙方加強能源、軍工、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繼續(xù)深化,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在新年前夕,普京簽署了的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把俄中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看成是維護地區(qū)和全球穩(wěn)定的因素。9月,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聯(lián)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繼莊園對話、瀛臺夜話之后,同奧巴馬總統(tǒng)白宮秋敘,確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10月,習近平主席對英國展開“超級國事訪問”,受到隆重接待,開啟了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11月,習近平出席G20峰會。同月,赴法國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也非常重視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中非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等機制穩(wěn)步展開,金磚國家、上合組織、亞非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中國展現(xiàn)外交作為的重要平臺。

      在經濟領域,中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與20多個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xié)議,中俄簽署了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合作的聯(lián)合聲明。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英法德等西方大國和全體金磚國家都是其正式成員。中國與韓國、中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xié)定正式生效,與東盟完成自貿區(qū)升級談判,RCEP談判取得實質進展,中德建立“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yè)4.0”對接協(xié)調機制。IMF正式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使人民幣成為準國際貨幣。同時,中國的高鐵外交取得重大進展,敲定了中俄和中國—印尼高鐵項目,中老、中泰高鐵開工在即。2015年年底,美國國會終于通過了2010年IMF提高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份額的改革方案。

      2015年,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人類的共同發(fā)展和命運與共,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也超越了西方傳統(tǒng)的聯(lián)盟體系和霸權體系。這是繼提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之后的又一偉大創(chuàng)新。這些都表明,中國不僅僅是國際秩序的普通參與者、受益者,而且是國際秩序的建設者、主導者和引領者,日益參與和影響到一些重要的全球治理進程當中,主導、塑造一些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

      印度外交。成為世界大國是印度國家戰(zhàn)略的最高目標。對印度來說,與大國的關系始終是它外交的重點,其執(zhí)行的是大國平衡外交戰(zhàn)略。進入21世紀后,印美關系雖然齟齬不斷,但是總體較為良好。莫迪在當選印度總理后,非常重視與美國的關系。2014年9月,莫迪首訪訪美國,受到奧巴馬的高規(guī)格接待。2015年1月,奧巴馬訪問印度,開啟了兩國戰(zhàn)略合作的新紀元。但是,印度外交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在大國之間進行平衡。印美關系加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制衡中國。無論是經貿關系,還是政治關系,印美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但是前景難料。

      與中國的關系始終是印度外交的焦點,甚至可以說是印度的“心結”。印度一直將中國看作是其地位和安全的巨大威脅。作為兩個新興大國,兩國在地區(qū)范圍內存在競爭的一面。對印度來說,重點是拉攏美日抗衡中國,其非常介意中國在南亞和印度洋事務上的行為,但又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因為印度入常、經濟發(fā)展都需要借助中國。2015年5月,莫迪訪華,為此中方做了精心安排。相應的,中方也非常重視與印度的關系,李克強擔任總理后首訪國家就是印度。

      印度非常重視與俄羅斯的關系。作為主要的武器和能源來源國,俄羅斯對印度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00年以后,兩國一直保持特殊的戰(zhàn)略關系。2015年12月,莫迪訪問俄羅斯,加強了兩國在軍事、能源和經貿方面的合作,擊碎了“親美遠俄”的傳言。在此期間,普京表示印俄將全面發(fā)展特惠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印度渴望成為世界大國,其需要俄羅斯在入常問題上的支持。莫迪訪俄前表示,“俄羅斯是印度永遠的朋友,兩國的友誼牢不可破”,希望向俄采購達70億美元的武器大單。印度贊同與俄羅斯建立一個廣泛的反恐聯(lián)盟。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及時雨”,有利于緩解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問題與西方關系造成的困難局面。

      對印度來說,它的核心要務是發(fā)展經濟。印度人口中年輕人占據大多數(shù),具有非常大的發(fā)展?jié)摿?,目前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金磚國家,希望能夠提升國際地位。印度獨立自主和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使其在大國間游刃有余。莫迪擔任總理后,在國際上刮起了“莫迪旋風”,積極推銷印度,成為“印度的首席推銷員”。

      結語

      表面上看起來,2015年美國與俄羅斯在東歐、中東打“拳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其實,世界經濟政治的重心在加緊從大西洋—歐洲地區(qū)向亞洲—太平洋地區(qū)轉移,亞太地區(qū)才是世界真正的焦點。亞太大舞臺上的領銜主演—中國和美國,相互感興趣又互相不信任,它們之間的“太極”博弈進入了新常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網絡、南海、對臺軍售三個方面。與此同時,中美在經貿、氣候、反恐等領域的合作逆向加深。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崛起是國際格局變革最大的推動因素,并日益影響著國際規(guī)則和國際秩序的進程。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為世界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此過程需要中國國際關系學者的努力,為中國的外交實踐和理論發(fā)展提供理性思考。2015年,關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接合作、高鐵外交、互利共贏、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大國關系、命運共同體、金磚國家、“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俄三角關系、中小國家研究(如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人文外交、國家民族主義等議題占據了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界,成為主流。中國的國際關系研究學術機構紛紛設立,學術隊伍迅速擴大,人才流動頻繁。除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等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外,高等學校也成為重要的生力軍。教育部在全國高校設立了約40個地區(qū)和國別研究基地,并要求向高水平智庫的方向發(fā)展,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一些外語類、經貿類的大學,也設立了國際關系學院和專業(yè)。研究的領域更細致、更具體,范圍更廣。中國的國關學者,特別是北京、上海、長春、廣州、南京、武漢等地的學者,努力借鑒馬克思主義、西方和非西方大國國際關系理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三大來源,潛心于學術研究,努力對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發(fā)聲。一批中青年學者以英文、俄文、阿拉伯文、德文、法文等語言在各國主流期刊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出版高水平學術專著,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作為一個亞歐大國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國對亞歐區(qū)域的研究雖然在時間上稍晚于西方,但由于重視程度和研究力量的增長,中國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在世界上處于比較獨特、比較前沿的位置。一些學者集多年的學術功力,努力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提出了獨到的國際關系理論,如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的“道義現(xiàn)實主義”理論等,已經有了一定的學術影響。

      我們認為,在中國綜合國力蒸蒸而上、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大背景下,隨著中國大國地位的提升,中國國際作用和話語權擴大,國際影響力提高,中國的國關學人一定能夠借助中國的外交思想,結合中國的外交實踐,提煉中國的外交經驗,總結中國的外交成就,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國情與獨特視角,把國際關系的普遍理論與中國的具體經驗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系理論或國際關系的中國學派。

      (本文系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俄羅斯中心項目、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重大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BGJ039、13KDB039)

      【注釋】

      ①呂耀東:“戰(zhàn)后日本外交戰(zhàn)略理念及對外關系軌跡”,《日本學刊》,2015年第5期,第70頁。

      責編 /王坤娜

      蚌埠市| 临泉县| 万山特区| 澎湖县| 田阳县| 石阡县| 天峻县| 博白县| 杭州市| 阿荣旗| 浦江县| 浮山县| 贞丰县| 淮阳县| 澳门| 和政县| 军事| 徐闻县| 和龙市| 大港区| 磴口县| 云南省| 中江县| 清水河县| 宁乡县| 怀来县| 阜宁县| 普宁市| 任丘市| 巴楚县| 蛟河市| 永仁县| 柳林县| 光泽县| 彭州市| 洞头县| 龙门县| 广东省| 涪陵区| 平谷区|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