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深赤淺迷人眼

      2016-02-25 11:10陳魯南
      讀者欣賞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紅色

      陳魯南

      紅色,大約可以算作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幾千年來,無論廟堂之高抑或江湖之遠(yuǎn),無論隆禮重典抑或鄉(xiāng)習(xí)民俗,無論女兒梳妝抑或文人戲墨,都曾經(jīng),或者仍然,在廣泛地運用紅色?;诜笔⒉鞯闹腥A文化,古人還發(fā)明了多種語匯,來指代不同的紅色,按照顏色的深淺程度分,大約有絳、赤、朱、丹、紅等數(shù)種;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又有赭、茜等稱呼。

      據(jù)說,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愛斯基摩人深愛白色,用200多種不同的名稱來區(qū)分不同程度的白。因此,在茫茫的雪原上,他們可以迅速分辨和鎖定某個位置,以尋找路徑和捕獲獵物。而在外鄉(xiāng)人眼中,那里仍是一片了無邊際的白。

      明眼人可以輕易看出,愛斯基摩人對白色的喜愛和命名,很大程度上出自生存的需要,而我們的先人對紅色的諸多命名,卻似乎多是基于審美的情趣。雖然沒有幾百種之多,但“可愛深紅愛淺紅”,亦各自成趣,各有故事。了解古時的紅色,須從弄懂這些字眼入手才好。

      古人以“絳”指代顏色最深的紅色。《說文解字》里說,“絳,大赤也”,就是說是比“赤”還要重的紅色;而“赤”的濃度,已在其他諸多紅色之上了。

      “絳”字是個形聲字,以“絲”為偏旁,表示它作為綢緞衣服等物品之染料的屬性。絳是用一種叫做絳草的植物作為原料提煉出的紅色。成書于秦漢年間的《爾雅》里說,絳草出產(chǎn)于臨賀郡,可以做染料,也可以食用。臨賀郡在今日的廣西境內(nèi),戰(zhàn)國時是百越部落聚居的地方。秦始皇吞并六國后,又攻百越,把這片地方也納入了中央政權(quán)的管轄范圍。此后,中原的漢人不斷遷入,與當(dāng)?shù)氐纳贁?shù)民族混居、貿(mào)易。想來,絳草應(yīng)是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被推廣到了中原,由于人們對紅色的喜愛而廣為流傳。

      “絳”這種濃重的紅色在漢代用得很廣泛。東漢的著名學(xué)者馬融在給弟子們授課的時候,以絳紗作帳,學(xué)生站在帳前,而帳后站一排女樂手鼓吹敲打,兩邊還站著美貌的侍女。馬融為人風(fēng)趣開朗,又不拘禮法。他首創(chuàng)了助教制度,讓資深的學(xué)生去教剛?cè)腴T的學(xué)生,還招收了一批女弟子,這些做法頗有些驚世駭俗。他故意在講課時以聲色誘惑來鍛煉學(xué)生的注意力,后來也成為著名學(xué)者的鄭玄在跟隨他學(xué)習(xí)時,在帳前聽講3年而目不斜視,令馬融十分驚異。

      馬融的弟子很多,成就突出的也不少,劉備的老師、政治家盧植就是其中之一。鄭玄的影響力更大,劉備兵困徐州,危在旦夕,是靠了鄭玄的一封“介紹信”而得到了袁紹的幫助。這批著名的師生引出了大批的典故和成語,比如,后人以“絳帳待坐”喻學(xué)生就學(xué),用“絳帳授徒”、“絳紗設(shè)帳”喻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用“絳帳”、“絳帷”指代老師教授學(xué)生的場所。馬融曾任南郡太守,在今荊州一帶長期講學(xué),后人在這里建造了“絳帳臺”,以紀(jì)念先生之風(fēng)。絳帳臺曾毀于日寇侵華的戰(zhàn)火,近年又得重建,彰顯了國人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

      除了絳帳,兩漢魏晉之時還有絳旗。三國時魏國的學(xué)者張揖作《廣雅》,說“凡九旗之帛皆用絳”?!熬牌臁笔恰吨芏Y·司?!分幸?guī)定的一種禮器,是代表不同等級和用途的9種旗幟。張揖說當(dāng)時的九旗都染成了絳色,可見這種顏色還帶有一定的政治含義。

      此外,漢時人們還把銀河稱為絳河。因為當(dāng)時的天文學(xué)理論是以北極為基準(zhǔn),銀河在北極之南,以紅色為代表,因此借南方之色而稱之。后來晉人王嘉在《拾遺記》中說,南海確實有一條河叫絳河,河水全是紅色,水中有很多的龍和魚,而且肥美可食,說得煞有其事,雖不可考證,但至少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

      “赤”是比“絳”稍淺、比“朱”偏暗的紅色?!兑捉?jīng)》的“困卦”中有“困于赤紱”之語,東漢學(xué)者鄭玄注解說“朱深曰赤”,間接說明了“赤”、“朱”二者的區(qū)分。王莽建立新朝后,民不聊生,以樊崇等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軍“以朱涂眉”,作為標(biāo)記;朱色純紅,但眉毛是黑色的,混在一起就是赤色,也就造就了名震天下的“赤眉軍”。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里稱贊東家之子的美麗,說她“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晉代學(xué)者傅玄闡述為人處世的準(zhǔn)則,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都是讀書人耳熟能詳?shù)脑?,卻也在無意中區(qū)別了“朱”和“赤”兩種顏色。

      《尚書·洪范》中說:“赤者,火色也?!薄墩f文解字》則說:“赤,南方色也?!痹S慎寫《說文解字》時,“五行”學(xué)說已經(jīng)流行了許久,南方就代表著火,南方色也就是火色?!俺唷薄ⅰ澳戏健?、“火”這些概念融為一體,所以主宰南方的神靈被稱為“赤帝”,這才有了漢高祖自稱“赤帝之子”而尊崇紅色的說法。

      “朱”是先秦時古人認(rèn)為最純正的紅色?!墩f文解字》說“朱”的本義指“赤心木,松柏屬”,所以朱字的造型就是“木”中加“一”?!澳尽北硎局熳值闹参飳傩?,“一”則是一個指示性的符號,標(biāo)在“木”中,象征樹心,而這樹心的顏色也就被稱為“朱”。也有人以“五行”理論來附會,說紅色的樹心象征著南方之火,“朱”字就是樹里藏著南方之火,所以代表紅色。其實“朱”字在甲骨文中便有了,而“五行”之說起于西周末年,差得很遠(yuǎn)呢。

      有學(xué)者考證說紅色樹心的松柏類樹木曾廣泛生長于我國華北地區(qū),所以古人很早便認(rèn)識和熟悉了朱色。在周朝,朱色還被視為正色,具有高于其他各種顏色的地位。按照周禮,在舉行祭祀這種一等一的大事時,天子、諸侯都要穿朱色的衣服,以示恭敬肅整。不過到了春秋以后,諸侯們不再守規(guī)矩,開始在服裝的顏色上玩花樣,于是孔夫子才生氣地說:“惡紫之奪朱也。”

      比孔子稍晚的墨子,在其著作中還寫到了一個有趣的涉及朱色的故事,說昏庸的周宣王殺了忠臣杜伯,而杜伯的鬼魂在宣王出獵時“執(zhí)朱弓,挾朱矢”,將宣王射殺。后來有學(xué)者認(rèn)為此處杜伯是以紅色的弓箭作為武器,表示復(fù)仇光明正大;也有人認(rèn)為是以紅心木做的弓箭為武器,但同樣表示正義。無論哪一種解釋,都可以看出“朱”的色彩含義和本義是被廣泛認(rèn)可的。

      “朱”與“赤”在顏色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前面提及,鄭玄認(rèn)為“朱深為赤”,即赤深于朱;但按照周人的織染工藝,絲帛在紅色顏料中染3遍后的效果叫“赤”,染4遍叫“朱”,似乎赤紅是淺于朱紅。不過,不論二者孰深孰淺,在地位上,“朱”是始終高于“赤”的。周朝時天子和諸侯都佩戴皮做的護膝,稱為“紱”,天子的護膝乃是朱色,諸侯的則是赤色。周朝都城周圍的縣稱為“赤縣”,也表明是外圍。

      至于為何周人以“朱”為正色,而不器重“絳”或“赤”,學(xué)者們也有自己的看法。清代的文字學(xué)家段玉裁注解《說文解字》,在其中說,“絳”即大紅,而“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日中貴于日出”,所以“朱”為正色。這種解釋別具一格,可作一家之言吧。

      “丹”是比較鮮亮的紅色?!墩f文解字》說“丹”是“巴越之赤石也”,就是巴郡、南越出產(chǎn)的紅色石頭。《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巴蜀有一位名叫清的寡婦,她的祖先在今重慶涪陵地區(qū)挖掘丹礦,“擅其利數(shù)世”,也就是世代經(jīng)營,成為當(dāng)?shù)赜忻木拶Z。秦始皇似乎十分仰慕她,專程請她去咸陽做客,還為她修筑了一座“懷清臺”。寡婦清的丹砂礦石,民間也稱“朱砂”,可見“丹”與“朱”在紅的程度上差得不太遠(yuǎn),而且都是以原料來命名。丹砂礦石磨成的粉末色彩紅艷,可以經(jīng)久不褪。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已發(fā)現(xiàn)了它的這種特性,并將其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使文字顯得醒目,后人專稱之為“涂朱甲骨”。

      《康熙字典》解釋“丹”,干脆說其含義之一就是“以朱色涂物”?!爸斓ぁ鄙踔猎诠盼睦飿?gòu)成了一個組合詞,經(jīng)常被使用?!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開篇便描述焦仲卿妻的美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形容她手指纖細(xì)白嫩,嘴唇嬌艷紅潤。漢時善寫駢文的揚雄有“朱丹其轂”之語,說的是車輪涂成紅色的車子,而朱輪車是當(dāng)時達官貴人身份的標(biāo)志,這里“朱丹”說的就是紅色染料。宋朝詩人梅堯臣在《正月十五夜出回》詩中有“去年與母出,學(xué)母施朱丹”的句子,寫一個小姑娘跟著母親妝飾容貌,這里的朱丹卻是指代了胭脂粉黛。

      當(dāng)然也有“丹朱”這個詞。堯的兒子就叫丹朱,因出生時渾身紅彤彤的,所以取了這個名字。丹朱聰慧異常,發(fā)明了圍棋,但因為他品德不好,堯最終把帝位禪讓給了舜,造就了一段佳話。不過這故事是儒家編的,不買賬的人很多,臺灣學(xué)者柏楊先生就考證說舜是設(shè)計陰謀陷害丹朱,又迫使堯下臺讓位?!吨駮o(jì)年》里也有“舜囚堯,復(fù)偃塞丹朱,不與父相見”的記載。當(dāng)然,這次政治斗爭跟顏色沒什么關(guān)系,倒是后人把丹朱的名字作謎面,出了個字謎,謎底是“赫”,因丹是紅色,當(dāng)然就是“雙赤”了。由這謎語也可看出,這幾個表示紅色的字,在實際使用中沒有太嚴(yán)格的界限,經(jīng)常是可以互換的。

      而嚴(yán)格一點來講,“丹”與“朱”肯定有區(qū)別。《禮記·玉藻》中有規(guī)定天子、諸侯、大夫、士人乃至老百姓各該穿什么樣的服裝的內(nèi)容,說天子戴朱纓,諸侯戴丹纓,“丹”自然低“朱”一等。但儒家這些陳腐信條,能被堅持的實在不多。這兩個字后來還是經(jīng)常被混用,比如皇帝的御筆朱批,就被稱為“丹詔”,唐人韓翃有“身著紫衣趨關(guān)下,口銜丹詔出關(guān)東”之語,寫的是將軍奉旨出征的場面;戎昱有“身欲逃名名自隨,鳳銜丹詔降茅茨”之句,說自己的朋友不想當(dāng)官,但皇帝偏來征召。從這種使用情況看,“丹”與“朱”并未區(qū)分得十分明顯。

      “紅”最早的含義其實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粉紅色?!凹t”跟“絳”一樣從“絲”旁,一看就知與衣物染料有關(guān)。《說文解字》里說“紅,帛赤白色也”,就是紅白混合之色。漢末學(xué)者劉熙著《釋名》,是一本訓(xùn)詁學(xué)著作,其中說“紅”字是“白色之似絳者”,同樣是粉紅色的意思?!墩撜Z》里說“紅紫不以為褻服”,更是用的本義,要求人們不能用淺紅或紫色的衣料做便裝—在夫子看來,這樣是有傷風(fēng)化的。

      清人段玉裁補充《說文解字》對“紅”的釋義時,加注說:“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可見“紅”字到了清代,含義已有很大變化。其實,中原地區(qū)人們對紅色的喜愛,在漢代時已相當(dāng)廣泛,而民間的表述總不似學(xué)者或官員那樣嚴(yán)謹(jǐn)甚至刻板,動輒還要區(qū)分是深色的“絳”還是明亮的“丹”。從那時起,在百姓的口耳相傳中,“紅”已逐步泛指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成了總括絳、赤、朱、丹等字的字眼。

      古人也曾用“茜”表示大紅色,其意來源于茜草這種染料。茜草科植物在我國分布得非常廣泛,約70屬,450種。商代的婦女已學(xué)會使用胭脂,而用來制作胭脂的紅藍(lán)花就是茜草的一種?!对娊?jīng)》里曾用“縞衣茹藘”指代一個穿白衣佩紅絲巾的女子,“茹藘”也是茜草科。還有提煉絳色的絳草,也屬此類?!妒酚洝へ浿沉袀鳌分杏小叭羟М€卮茜……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記載,意思是家有千畝茜草田,收入就相當(dāng)于千戶侯的水平,可見當(dāng)時栽植茜草利潤豐厚。

      以“茜”代紅,在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端倪。李商隱描寫一個彈箏的歌伎,“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是說這紅衣女子的美麗,如同陽光照耀在升騰的云霞上一樣。蘇軾寫一群姑娘爭著看熱鬧,“相挨踏破茜羅裙”,意思是把紅裙子都踩壞了,十分歡樂。王實甫的《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有崔鶯鶯思念張生的內(nèi)心獨白,“這些時神思不快,妝鏡懶抬,腰肢瘦損,茜裙寬褪”,意思是人餓瘦了,紅裙子都顯得寬大,真是既苦澀又甜蜜。賈寶玉撰《芙蓉誄》則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泵鞯壳琏┲?,暗伏黛玉之亡,確實凄涼慘淡。

      “彤”是從“丹”演化出來的字,左邊的“丹”就是丹砂,右邊的“彡”表示裝飾?!墩f文解字》說:“彤,丹飾也。”也就是說其本義是以紅色作裝飾。《詩經(jīng)》中流傳甚廣的《靜女》一篇,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的句子,就是這個美麗的女子把紅色的葦管送給了心慕她的“我”。周朝的天子則喜歡把“彤弓”、“彤矢”,也就是涂了朱漆的弓矢,賜給有功勞的諸侯。這種禮儀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春秋,《詩經(jīng)·小雅》中《彤弓》一篇就是對此的反映。后來,“彤”逐步直接代稱紅色,天子儀仗中的紅傘就稱為“彤芝蓋”。漢朝的未央宮用朱紅色漆刷中庭,稱為“彤庭”,后世常以之代稱皇宮。杜甫曾有“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的詩句,說朝廷分賜下來的絲帛,都是貧苦女子所做,而她們的丈夫還要在皮鞭的驅(qū)趕下去修補城樓,深刻地揭示出彼時勞動者所受的壓迫。至于“彤云”、“彤霞”、“紅彤彤”等詞,至今還在使用。

      “赭”是紅褐混合的顏色,并不純正?!墩f文解字》里說:“赭,赤土也。”土色黃褐,其中因含有鐵的氧化物而發(fā)紅,二者混合而呈紅褐色。赭石或赭土都曾被古人作為顏料,某些地方的風(fēng)俗,還喜歡把這種顏料涂在臉上?!对娊?jīng)·邶風(fēng)·簡兮》有“赫如渥赭,公言賜爵”之語,描寫一個高大魁梧的舞師臉色黑紅,如同涂了赭土,因舞技出眾而被國君賜了一杯酒。

      《新唐書·吐蕃傳》則說吐蕃“以赭涂面為好”,也有這種風(fēng)俗。近代學(xué)者以為,藏文歷史著作中常稱本民族為“紅臉者”,家鄉(xiāng)為“紅臉者的地方”,也是源于赭面的習(xí)俗。但這里的人們以赭涂面,并非中原女子涂抹胭脂以悅己悅?cè)四菢永寺?,而是為了辟邪防身。后來文成公主入藏,不喜歡這種習(xí)俗,于是松贊干布下了禁令,乃移風(fēng)易俗。此外,古時死刑犯所穿的囚衣也是土紅色,稱為“赭衣”。

      “緋”字在漢時的《說文解字》里并未出現(xiàn),宋初的學(xué)者徐鉉校補《說文解字》,增加了《新附字》一篇,收錄“緋”字,并注解說“帛赤色也”。隋唐以前,詩詞歌賦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緋”字,而唐時官府文書和詩詞歌賦中常有“緋”字,可見“緋”字當(dāng)是隋唐年間新造的字。如《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唐制,文武官員,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即以緋色為官服之色。唐昭宗曾經(jīng)封一個耍猴的藝人為五品“供奉”,并賜緋衣,詩人羅隱諷刺說知識分子讀書無用,“不如學(xué)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唐時尊崇佛教,朝廷還經(jīng)常把緋衣賜給有道高僧?!洞笏紊仿浴废戮碛涊d,唐玄宗時,有個叫崇憲的和尚精通醫(yī)術(shù),治好了很多人,“帝悅而賜緋袍”。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而逃亡,唐昭宗因黃巢起義而流亡,其政治的混亂,從亂賜緋衣上亦可見征兆。

      現(xiàn)代人熟悉“緋”字大約是來自“緋聞”一詞,但這個詞在文言文中是沒有的,而是與蔡元培先生有關(guān)。彼時蔡先生以“兼容并包”的方針主持北大,林琴南攻擊他亂聘教師、不尊孔孟、不顧倫常。蔡先生發(fā)表公開信說:“教員關(guān)鍵是要有學(xué)問,洋的、土的、留辮子的,甚至喜作緋艷詩詞者,只要不搞政治和引學(xué)生墮落,教學(xué)生學(xué)問有何不好?”公開信發(fā)表后,“緋艷”一詞面世,后來又發(fā)展出“緋艷的新聞”一語,再簡化就成了“緋聞”了。

      古人創(chuàng)造的這些表示紅色的字實在令人眼花繚亂,諸紅之間,有些有區(qū)別,有些又有重合。從現(xiàn)代命名學(xué)上來看,這些名字顯然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而印刷、美術(shù)等專業(yè)領(lǐng)域,早已用更為精確和標(biāo)準(zhǔn)的術(shù)語來指代不同程度的紅色。不過,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多個名字在本質(zhì)上所表示的還是同一種顏色,并不影響我們對這顏色以及它所承載的故事的理解,反而更顯得流光溢彩、繽紛奪目。

      猜你喜歡
      紅色
      紅色在哪里?
      《紅色系列之一》、《紅色系列之二》
      紅色拖拉機
      什么東西不應(yīng)該是紅色的
      追憶紅色浪漫
      “妝”出復(fù)古 不可不試的初冬紅色系
      楓葉為什么變成紅色的呢?
      什么東西不應(yīng)該是紅色
      紅色彈球
      左权县| 怀化市| 宜州市| 财经| 逊克县| 镇巴县| 镇原县| 承德市| 来凤县| 佛教| 鸡西市| 伊宁市| 普安县| 马公市| 北票市| 桦南县| 闽侯县| 安陆市| 尼勒克县| 崇明县| 江源县| 富裕县| 鄂伦春自治旗| 婺源县| 平和县| 牡丹江市| 二连浩特市| 抚顺市| 武川县| 阿图什市| 平潭县| 正蓝旗| 泽普县| 丘北县| 成都市| 会昌县| 哈尔滨市| 常德市| 五大连池市| 台中县|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