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功秋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
淺析“理想國”文化品牌在構建過程中的獨到之處
豆功秋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摘要:我國出版業(y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卻一直堅持對精品圖書品牌的打造,旗下的“理想國”品牌更是成為文化界的明星品牌。本文著重分析在構建過程中,其在選題與策劃、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獨到之處。
關鍵詞:理想國;選題與策劃;“小眾”圖書;文化沙龍;新媒體營銷
“理想國”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貝貝特出版公司于2010年秋推出的文化品牌。其以人文、藝術類圖書出版為核心,如今已逐步涵蓋影視傳媒、創(chuàng)意產品、文化活動等多個方面,成為了獨具前瞻性、包容性、內涵豐富的文化品牌。“理想國”在做好圖書出版的同時,配以各種主題文化沙龍,并和國內眾多高校合作開展人文學術講座,運用出版社強大的出版、營銷、作者團隊組織策劃各類文化活動拓展品牌影響力,從而在出版界甚至文化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成為了明星品牌。在“互聯網+”的時代,“理想國”積極與網絡新媒體開展跨界合作,于2015年春推出“看理想”影像計劃,針對青年讀者群體新的閱讀習慣,用影像呈現文化,拉近紙質出版物和青年讀者群體的距離,同時也進一步完善、豐富了“理想國”品牌。
(一)立足根本——編輯隊伍建設
廣西師大“理想國”團隊依托擁有豐厚出版底蘊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注重對于編輯的培養(yǎng),在打造精品圖書品牌過程中,為編輯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注重編輯的專業(yè)特點、個性風格,尊重編輯的自主性,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品牌編輯。我們在其負責編輯出版的眾多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編輯鮮明的個人風格和專業(yè)眼光?!袄硐雵边@一品牌由劉瑞林及其團隊一手打造,極具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在其主導策劃的“溫故陳丹青系列”“木心系列”圖書中都有體現。優(yōu)秀編輯與優(yōu)秀圖書交相輝映,在成就品牌的同時也成就了編輯,且在選題與策劃中認準市場、選擇作者,力求市場效益、品牌形象、編輯擅長領域三者間的平衡與統(tǒng)一。
(二)開拓創(chuàng)新——從“小眾”選題到“大眾”閱讀
“理想國”有別于其他圖書品牌,并非單單著重于再版暢銷書或出版已經成名的作家的書,而是在所謂的“小眾書”上下功夫。例如,其策劃出版的講古典音樂賞析入門的《樂之本事》,關于古典音樂的書十分冷僻,自然會被歸入“小眾書”。但用這本書的編輯雷淑容的話說,“《樂之本事》這本書乍一看比較冷僻,但翻開一看,會發(fā)現別有洞天,理想國的很多書,都是談藝術談人生,但他們總能出乎意料地讓你覺得,書跟你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并不是小眾的東西,譬如陳丹青、木心的書當初看起來很小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卻越來越大。”以專業(yè)團隊獨到的眼光選擇策劃出版還未被重視,卻極具潛力、極具社會價值的“小眾書”,讓它們成為大眾閱讀的選擇,是近年來“理想國”品牌選題策劃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理想國文化沙龍
2010年,首屆“理想國文化沙龍”舉行,此后“理想國”年度文化沙龍逐漸成為文化界的年度盛宴,不僅有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傳道授業(yè),有先鋒知識分子的含情批判,還有游走在社會和政體之間的公共知識分子的嚴謹辨析。其不僅成為人文、藝術、學術、思想的交流平臺,還成為“理想國”這一文化品牌的一張重要名片。此外,在策劃新書主題的同時,“理想國”會配合出版出書內容,邀請作者或者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舉辦一系列文化講座,在完成出版品牌推廣的同時,也完成了出版企業(yè)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
2015年,“理想國”利用自己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聯合優(yōu)酷土豆推出“看理想”影像計劃。其由陳丹青的解讀藝術與生活的《看理想·局部》、馬世芳講解臺灣音樂與文化的《看理想·聽說》以及梁文道的深夜讀書節(jié)目《看理想·一千零一夜》三部分組成。“看理想”是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網的一次跨界嘗試,旨在吸引廣大的年輕讀者,拓展新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這是“理想國”擴大其品牌影響力的又一力作。
(二)利用新媒體進行品牌推廣
在新媒體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書店、出版社的圖書營銷以及品牌維護與推廣,已經離不開新媒體的輔助,在這一方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理想國”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在豆瓣網上開通了“理想國”小站,在新浪、騰訊等擁有極大用戶量的網站開通了“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等微博賬號。但是近年迅速崛起的擁有超過6億用戶的微信,無疑會成為新媒體營銷的又一重要陣地。2013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開通了名為“理想國imaginist”微信公眾號,這一公眾號除了具有微信公眾號普遍的成本低、內容針對性強且形式靈活多樣等優(yōu)點外,還具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第一,其公眾號名字“理想國imaginist”中英文組合,具有很強的品牌辨識度;第二,推送內容包括攝影作品、沙龍文字梳理、好書推薦、“看理想”視頻分享等,內容豐富有趣,質量上乘;第三,除定期推送信息外,還有“文章目錄”“讀者服務”等固定信息站,滿足受眾全面的信息需求,重視用戶體驗;第四,利用公眾號組織線上線下活動,加強與用戶的互動。
內容為王,渠道制勝。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生活方式的改變,思維模式的顛覆,內容與渠道會被賦予不同的或者更多的意義。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文化品牌成功的建構與推廣,其在生產內容上堅持精品,注重內涵;在傳播渠道上,利用多平臺、線上線下、多頻聯動的融合方式進行品牌推廣。面對當前不斷發(fā)生深刻變化的傳媒生態(tài),拓展出版企業(yè)業(yè)務,打造文化品牌,延長出版產業(yè)鏈,已是勢在必行。我國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受到數字技術的強烈沖擊,互聯網正在改變公眾的閱讀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但傳統(tǒng)出版業(yè)依然不可忽視優(yōu)秀出版品牌的搭建,因為搭建起來的品牌是文化精神的象征,是靈魂。
參考文獻:
[1] 劉瑞琳.二十個年頭三個故事[DB/OL].百道網,http://www. bookdao.com,2014-1-28/2015-12-7.
[2] 謝沁宜.從傳媒定位視角看出版文化品牌營銷策略——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品牌為例[J].青年記者,2013(33):67-68.
[3] 湯文輝.解密“新民說”:文化品牌如何運營?[N].中華讀書報,2015-04-08(006).
中圖分類號:G239.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65-01
作者簡介:豆功秋(1991—),男,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