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菲
伍紹祖(1939-2012)出生于革命家庭,曾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王震的秘書。他是新中國最后一任國家體委主任,也是第一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他在中國體壇任職的11年,中國體育開始密切接觸世界,這為中國當代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在任期內(nèi)所參與的一系列改革和力倡的諸多理念,已被載入中國體育的史冊。
作為伍紹祖的“忘年交”,記者曾多次到訪過位于北京三里河南沙溝小區(qū)的伍紹祖家,聽他講述結緣體育的日子……
“不太懂體育”的“外行”主帥體壇
1988年12月中旬,時任國防科工委政治委員的伍紹祖正在京西賓館參加軍委工作會議,突然接到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的劉澤鵬的電話,說要調(diào)他到國家體委當主任。伍紹祖感到很突然,領導找他談話時,伍紹祖說:“第一,我可能不太懂體育,不要給國家、給人民帶來損失;第二,我堅決服從黨的分配,我到那兒一定好好干?!?/p>
對于擔當國家體委主任的要職,伍紹祖在晚年回想起來,還是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在他所走過的歲月里,僅在大學讀書時擔任過班級里的體育委員,這也是他僅有的一次與體育結緣。
共產(chǎn)黨員是組織里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父輩們的這種精神已經(jīng)深深植入伍紹祖的血脈。他二話沒說,去國家體委報到,由此開始了與體育、與奧運的不解之緣。
走馬上任后,伍紹祖開始調(diào)查研究,到處跑,到處學習,到現(xiàn)場看賽事,看歷史資料,及時掌握情況?!白鳛轶w育領導機關的一把手,到很多地方都要講話,我不愿意隨便講,這確實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我曾開玩笑說,我講1小時話,平均要想5個小時,秘書根據(jù)錄音整理出來最后形成定稿大概要10個小時?!辈贿^,他戲言,自己作為“外行”沒有壓力:“我不是個糊涂的人,我是個共產(chǎn)黨員,干得好,讓我干;干得不好,不讓我干就得了,沒想那么多。”
伍紹祖發(fā)揮自己在軍隊當過3年政治委員做思想工作的優(yōu)勢,和運動員、教練員交朋友,以心換心,推心置腹,很快就深入到體育隊伍里去了。河北省體育局原局長王國強與伍紹祖接觸的時間最長,他說:“老局長(伍紹祖)原本是體育的圈外人,但圈外人看事很清楚,他對中國體育的發(fā)展有獨到的視角。”
不過,伍紹祖上任之初,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僅奪5金,社會反響比較強烈,有“兵敗漢城”一說。一時間,體育部門在社會上的地位很尷尬。眼看1990年亞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有一些人認為,搞亞運會“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有一次,伍紹祖陪一位老同志看亞運會場館建設,這位老同志也認為有這些錢不如改善人民生活,蓋這么大體育場館干什么。
當時,中央財政每年撥給體育部門2億多元。舉辦亞運會,一共需花費21.37億元,中央財政只給了8.5億,缺口很大。為此,伍紹祖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通過募捐、轉播、蓋亞運村賣房子、廣告、發(fā)行體育獎券等從中取得收益。其余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國家體委和北京各區(qū)縣的投入等?;I辦資金來之不易,亞組委提出了“節(jié)約辦亞運”的口號。
在到國家體委后的第一次辦公會上,伍紹祖說:“我來體委工作是中國體育歷史長河中的一段。歷史不是從我開始的,也不會到我結束。我是接力中的一棒,這一棒我努力跑好?!彼鯓优芎媚??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照章辦事,照黨的指示辦,照人民的需要辦,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辦。
在第一次體委辦公會上,有關人員匯報了亞運會這一龐大工程的預計概況:亞運會將有37個代表團6500多人參加,將邀請境外貴賓1300多人,技術代表、裁判員有2300多人;亞運會藝術節(jié)有73個中外藝術團體參加,共演出163場……在硬件系統(tǒng)方面,亞運會所需80個體育比賽和訓練場館,其中有55個都是新建與改建的,共涉及搬遷的單位有380個,共征地5770畝……此外,在服務系統(tǒng)方面,在宣傳系統(tǒng)方面,在涉外系統(tǒng)方面,在精神文明系統(tǒng)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其中的任何一項要出了問題,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和影響。怎么辦?
“這好辦”,伍紹祖面對復雜的事務似未動聲色,平靜地說,“搞出個計劃網(wǎng)絡圖來,把亞運會要做的工作按輕重緩急、需時長短、牽扯面大小,都排在計劃網(wǎng)絡圖上?!彼姴簧偃说纱罅搜劬Γ煊纸忉尩溃骸坝媱澗W(wǎng)絡技術是美國北極星導彈研制時首先使用的。很簡單,像包餃子,應該先買餡,而不是先搟好皮再去買肉、買菜、剁餡子。把各種事情科學合理地安排一下,上升為理論就是計劃網(wǎng)絡圖。我們研制‘兩彈一星’的工作中,也曾用過,并且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p>
在此后的很多場合,他都詳盡介紹網(wǎng)絡圖技術知識,介紹國防科技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在他的倡導下,亞運會指揮中心很快掛起了亞運會籌備工作計劃網(wǎng)絡圖、組委會指揮系統(tǒng)圖、指揮程序圖、境外人員迎送工作流程圖、場館分布圖、金牌產(chǎn)生日程表及中國隊各項獎牌分獲圖等等圖表。他把“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變成有效、有機、有力的整體,進行準確迅速的指揮。
在亞運會開幕之前,作為亞運會執(zhí)行主席的伍紹祖又先后組織了多次“單項練”及“全區(qū)合練”?!叭珔^(qū)合練”就像進行導彈、衛(wèi)星發(fā)射前的演練一樣,被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稱之為“熱運行”。經(jīng)過3次大的“熱運行”,消除了成百上千個大小隱患。
國家體委希望盡量爭取亞奧理事會的全體成員都來參加北京亞運會,這些國家也都表示愿意來。但是,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把亞奧理事會總部搗毀了,把主席殺死了,這給亞運會“團結、友誼、進步”的主題帶來了陰影。此后,國家體委、中國奧委會完全贊成我國在海灣危機中的原則立場,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反對大國在海灣地區(qū)的軍事卷入,希望在阿拉伯地區(qū)范圍內(nèi)和平解決海灣危機。但在具體處理伊拉克能不能參加亞運會的問題上,要把體育與政治兩者分開來處理,我們不能單獨作出決定。伍紹祖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嚴格按亞奧理事會章程辦事,尊重大多數(shù)成員國的意愿。按照這樣一種方針,比較圓滿地解決了海灣危機對亞運會帶來的挑戰(zhàn)。9月20日,亞奧理事會決定,暫停伊拉克的會籍,不讓伊拉克參加本屆亞運會,直到科威特奧委會能正常地行使權力、正常地進行工作為止。開始時,國家體委擔心不讓伊拉克參加是否會影響一些西亞國家,比如巴勒斯坦、也門、約旦。但經(jīng)過做工作,這些國家都留下來了。除了伊拉克以外,亞奧理事會的其他成員都來了。伍紹祖認為,盡管體育的政治色彩要淡,但是通過體育活動,可以使很多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人走到一起,促進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發(fā)展。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擔任組委會執(zhí)行主席的伍紹祖團結體育戰(zhàn)線的同仁,密切與北京市政府合作,使本屆運動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在這次運動會上,我國不僅在體育成績上獲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183枚金牌的成績,而且在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增進中國同亞洲各國的友誼、打破西方國家的所謂制裁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
在這次運動會上,伍紹祖使出了殺手锏——將發(fā)射原子彈、導彈和衛(wèi)星的組織、管理方法,運用到亞運會的組織管理上。眾所周知,倒計時牌就是這次率先軍轉民用的。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兩次寫信給伍紹祖,稱贊:“是您,把周恩來總理和聶老總開創(chuàng)的組織‘兩彈一星’大規(guī)??蒲械囊惶祝浦驳絹嗊\會上,這是件大書特書的事,好!”
領導中國體育事業(yè)走向輝煌
在伍紹祖家的客廳中有一張照片,畫面上是伍紹祖等人陪同鄧小平視察北京亞運會場館建設的情形,拍攝時間是1990年7月3日。很多人不知道,這幅照片背后還有一個故事——就在那次視察中,鄧小平對伍紹祖等一行人提出了“申辦奧運會”的構想。
1990年7月3日,年過八旬的鄧小平在伍紹祖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視察剛剛為亞運會建好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伍紹祖向鄧小平匯報了亞運會的籌備情況,而鄧小平卻關切地問起另一個問題:“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p>
伍紹祖知道,鄧小平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表示過,中國應該辦奧運會。但在亞運會還沒有辦完的情況下,是否申辦奧運會,不少人有疑慮。伍紹祖回憶說,中國的“申奧計劃”源于小平同志的一句話?!拔以谲婈牣斶^參謀,有一個習慣,什么都記在本上,牢牢記住了小平同志當時隨口講的這幾句話。回去后,我就給中央領導、北京市的領導講了,小平同志有這么個意思。黨中央馬上討論,最后決定:申辦!1990年就開始啟動申奧了?!?/p>
1993年9月23日,伍紹祖作為中國奧申委主席,隨中國代表團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為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做最后的努力。最后的結果,中國因為2票之差落敗。
我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未成,伍紹祖當年回國不久,見到了鄧小平。鄧小平對他說:“申辦不成,沒有關系,總結經(jīng)驗,但要警惕有人搗鬼。”他告誡伍紹祖,西方“什么允諾都靠不住,這個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輕易相信許諾,拿到東西才算數(shù),沒有拿到的就不要信”。
而對于第一次申奧的失敗,伍紹祖認為,這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如果第一次申辦成功了,以當時的國力,辦奧運會費的力氣要更大一些,而且還會影響改革開放的進程。沒申辦成功,對我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也是一次極大的教育,知道世界上還有反對勢力?!弊屛榻B祖欣慰的是,2001年7月,中國北京終于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并于2008年成功舉行。
在中國的體壇,還有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即體育工作是為了爭金牌,還是為增強人民的體質(zhì),也就是說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關系是什么。伍紹祖上任伊始就為這一爭論劃了一個明確的句號:中國的體育工作不是為了爭金牌,而是為了增強人民的體質(zhì);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是普及和提高的關系。沒有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沒有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就是無火之柴、無翅之鷹。
伍紹祖很早就反對錦標主義與唯金牌論,提出了“不能眼里只有金牌”的觀點。他說:“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格言,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強’,但我理解,這主要是對運動員說的。其實,奧林匹克更為重要的意義,應該像它的宗旨所說的那樣,是‘和平、友誼、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說,參與奧運要比在奧運會取得什么樣的成績更為重要。”
1990年,在訪問瑞士洛桑的時候,伍紹祖曾當面詢問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為什么奧運會在全世界會這么受歡迎?”薩馬蘭奇告訴他:“奧林匹克運動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體育運動,就在于它是一種文化。”伍紹祖說,明白了這一點,如果我們再把奧運會等同于蹦蹦跳跳搞運動,只是一味地去追求金牌,那就理解得太片面了。
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長跑5000米賽冠軍王軍霞就對伍紹祖非常感激,她說自己的奧運金牌與伍紹祖分不開,“當時身體狀態(tài)不好,壓力很大,但體委主任伍紹祖告訴我,‘你拿第幾我們都能接受’,正是這句話讓我徹底放下了包袱”。
盡管最初自己很多想法體委中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但伍紹祖還是做了不少的努力,他曾經(jīng)回憶道,自己在體委工作時,乒乓球隊就告別了“讓球”事件,“明確說了,比賽過程中不做任何讓步。如果需要讓球,你別讓這個運動員上不就完了。這是個低層次的問題。毛主席早就指示:乒乓球不要拿全部金牌。我就記住這個了。其實,運動員都想拿金牌”。
“這并不是說,我們不喜歡金牌,不愿意去拿第一。只是說,不能眼里只有金牌。如果只是朝著金牌使勁,那就難免會有服用興奮劑、對他人使壞等丑惡現(xiàn)象出現(xiàn)?,F(xiàn)在,我們有句口號‘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這就提得很好,也說明對于奧運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了。”伍紹祖在晚年如此表示,“也許有人會說,只有金牌拿得多,才說明我們國家的實力增強了。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兩者之間也不能完全劃等號。比如日本,他們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只獲得3枚金牌,他們國內(nèi)沒有任何反響,人家很清楚,我不是靠金牌來立國的,一塊金牌不拿,照樣是經(jīng)濟強國。在這里,特別希望我們的觀眾能夠理解這點,要在賽場上表現(xiàn)出我們的雍容大度和泱泱大國之風。”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問題,是1980年王猛任體委主任時提出來的。伍紹祖到任后,又組織人員對其反復研究、充實完善。直到1995年8月29日的八屆人大第十五次常委會上全票通過。之后,伍紹祖又根據(jù)《體育法》,組織力量,親自主持制訂了與之相配套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自此,體育走上以法治體的法制化軌道。
伍紹祖牢記清華校訓,“鍛煉身體,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他特別強調(diào)這條校訓,因此也非常重視全民健身。如今,太極拳、武當功、扇子舞、秧歌舞、網(wǎng)球、門球等群眾體育活動如雨后春筍,浪翻潮涌;大學生運動會、中學生運動會、幼兒體操比賽及社區(qū)運動會等此起彼伏、接連不斷。體育活動在全社會熱熱鬧鬧地開展了起來,成了人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伍紹祖在抓群眾體育、抓改革的同時,也沒忘記抓金牌,為國爭光。1992年和1996年,他兩度率隊親征巴塞羅那和亞特蘭大奧運會,均取得了金牌總數(shù)名列第四的驕人成績,體育界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鞏固了中國在國際體壇的大國地位。
從新中國成立到2000年4月伍紹祖離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壇總共獲得國際金牌1300多枚,僅在他任期內(nèi)就拿了近950枚,而改革開放之前只有30枚。當有人稱贊他時,他哈哈一笑:“我不能貪天之功為己有,這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結果,是國家體委歷屆領導班子努力的結果,是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結果,是我們的運動員勇敢拼搏的結果?!?/p>
體育戰(zhàn)線領軍人的改革之路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體育開始爆發(fā)興奮劑危機,尤其是在1994年的廣島亞運會上,中國游泳隊被查出多達11人服用違禁藥物。一時間,興奮劑幾乎成為中國體育的代名詞。伍紹祖明確提出要嚴格禁止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正式建立了中國的興奮劑檢測體制和專業(yè)機構。
伍紹祖曾就反興奮劑歸納了“一二三四五”,常常不失時機地宣講:“一”就是要端正一個認識,即使用興奮劑不是為國爭光,而是為國抹黑,是卑鄙無恥的欺詐行為;“二”是兩條戰(zhàn)線作戰(zhàn),一條是同西方反動勢力對我國無端攻擊的作戰(zhàn),另一條是同自身的錯誤思想和行為作戰(zhàn);“三”是“三嚴”,即嚴令禁止,嚴格檢查,嚴格處理;“四”是“四個不用”,即拿不到金牌也不用,查不出來也不用,別人用了我也不用,別人讓用也不用;“五”是“五個不符”,用興奮劑一不符合馬列主義,二不符合社會主義,三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四不符合國家的利益,五不符合運動員個人的利益。伍紹祖曾留下一句名言:“(金牌)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而且要拿真的,不能拿假的!”
在伍紹祖的嚴格要求下,中國反興奮劑成果顯著。薩馬蘭奇曾稱贊說:“中國在反興奮劑問題上是世界的模范?!焙髞?,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召開世界反興奮劑大會,對中國的反興奮劑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請伍紹祖在大會上介紹經(jīng)驗。
在國家體委工作期間,伍紹祖還倡導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把這些措施的目標歸納為六化:一是生活化,即把體育鍛煉與小康水平聯(lián)系起來,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二是普遍化,即要使體育運動普及國民的一半人當中;三是社會化,即不再只靠國家辦體育,而是靠社會來辦;四是科學化,即使訓練器材、場館、活動方式等都達到科學標準;五是產(chǎn)業(yè)化;六是法制化,即要以法治體,依法行政。
伍紹祖在體委進行的改革,震動最大的恐怕莫過于1992年正式確定把足球作為體育改革的突破口,由此帶動我國體育進入艱難的產(chǎn)業(yè)化改革。當時不少人在觀念上轉不過彎來,有人認為這屬非明智之舉,也有人認為對原有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將影響我國體育在國際體壇上的地位。
伍紹祖說,有人不贊成,他們覺得搞好了有什么用,也不能拿到金牌。但伍紹祖堅定地認為,足球要發(fā)展必須要靠改革尋求出路。
在1993年4月的體委主任會議上,就體育事業(yè)靠國家養(yǎng)還是走產(chǎn)業(yè)化道路這一問題所展開的爭論相當激烈。對此,伍紹祖有一套“打氣筒理論”:有好心人免費為過路的單車打氣,會受到表揚,但是他這個打氣筒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若氣筒壞了,無錢買新的,這項善事也就停止了。因此,也決定了這是為少數(shù)人服務的一種體制,是無生命力的機制。而另有人實行收費打氣,一次一角錢,這樣令人有積極性,又可在他打氣筒損壞時有錢購置新的,而且他還可以靠積累擴大生產(chǎn),多添置幾個打氣筒。有投入也有產(chǎn)出,這種機制才是可取的。把他的這一理論引申到體育,就是不可再靠國家撥錢、大款化緣的“輸血”過活,這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是要像發(fā)達國家那樣靠社會、走產(chǎn)業(yè)化來“造血”。
伍紹祖說:“原來全國只有1000多名運動員踢球,到我離開體育系統(tǒng)時,全國有300多個俱樂部,6萬多運動員在踢球?!爆F(xiàn)在,雖然中國足球仍在探索中前進,但不可否認的是,伍紹祖時期的這次改革,深刻影響了這項運動在中國的開展。
如今中國體育彩票已經(jīng)成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體育彩票也是在伍紹祖的努力下推動發(fā)行的。這不是國家體委一方面的事情,這需要國務院和財政部多個部門研究和同意,他為了搞成體育彩票,在財政部和國務院跑了很多趟,說服了很多人,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一起設定了發(fā)行,監(jiān)督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著名體育記者汪大昭如此評價伍紹祖在其間的貢獻。體育彩票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申請時,也有很多爭論,但事實上從1994年開始,它為中國體育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國家體委并非單純領導并管理專業(yè)運動員,還對全民的體育運動進行指導和管理。伍紹祖對體育與體育工作者有一個精辟的認識,他說:“體育是一項非政治的事情,而體育工作則是一種政府行為,與政治密切相關。”
199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家體委更名為國家體育總局。作為最后一任體委主任和首任體育總局局長,在擁護機構改革的同時,伍紹祖更清醒地認識到,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基本方針、基本思路和基本依據(jù)是永遠不變的。作為體育主帥,他工作中自有一套謀略。他曾說:“我當一把手就是遵照五個‘大’字去干的。第一,政治上把握‘大’方向。體育就是要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第二,組織上搞‘大’團結。要搞五湖四海,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第三,業(yè)務上‘大’放手。做到人盡其用,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第四,工作上‘大’系統(tǒng)。要搞系統(tǒng)工程,這樣可以胸中有數(shù)。第五,待人要‘大’肚量。即使人家罵你兩句,我認為也不要去計較……”
(責任編輯: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