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五十州
三造共和敵不過晚年落寞
●關河五十州
段祺瑞最后一次下野后,他的一些幕僚仍希望尚存實力的派系能夠擁戴段祺瑞出山收拾殘局,但他們四處奔走,卻四處碰壁。
就在感到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向段的左右建議與遜帝溥儀合作,還說:“宣統(tǒng)皇帝是塊大招牌,合肥(指段祺瑞)如能與他合作,號召力就比單干大得多了?!?/p>
段祺瑞一時昏了頭,竟然也聽信這些話,想和溥儀拉拉關系。由于溥儀仍自尊為皇帝,不肯枉駕段的寓所,而段祺瑞也不愿降低身份,主動去溥儀所居住的靜園,于是雙方就相約在溥儀的生父載灃家中見面。
段祺瑞是把溥儀作為一個可以合作的政治伙伴,但溥儀卻不這么想,他還把自己看成是大清皇帝,而段祺瑞只是當年那個湖廣總督,所以見面時態(tài)度十分傲慢,氣氛也頗為尷尬,協(xié)商合作之事自然就更談不上了。
作為“三造共和”的元勛,不僅悄悄地去見了遜帝,對方還不把他放在眼里,這對段祺瑞來說是件非常丟臉的事。
其實即便溥儀不擺架子,他與段祺瑞也不可能合作成功。原因就在于兩人的目標并不一致。曾毓雋與溥儀的師父陳寶琛既是同鄉(xiāng)又是世交,往來比較密切。陳寶琛有一次對曾毓雋說:“希望你能在段祺瑞身邊為遜皇盡一分力量,從中斡旋。能合作更好,不能合作,希望芝泉(段祺瑞)不要反對?!?/p>
曾毓雋深知段祺瑞之心,他當時就回答陳寶?。骸岸我幌蛑鲝埞埠?,若要求他和遜皇搞復辟,段生性剛愎,這一點我想很難在他面前說得通?!?/p>
漸漸地,段祺瑞終于明白復出已完全無望,只得繼續(xù)過他的寓公生活。
政壇失意固然讓老爺子心情郁郁,但最令他傷心和難過的,恐怕還是眼看著北洋一步步地走向歷史的盡頭,而自己卻無能為力——1928年,北伐軍攻入北京,由南方發(fā)動的新一輪“武力統(tǒng)一”取得勝利,曾經盛極一時的北洋時代終告謝幕。
就在諸事不順之際,突然有人給段祺瑞寄來了一封信。信是以一個學生的口吻寫的:“老師可記得送入日本士官學校的學生中,有一個蔣志清否?那就是我……”
段祺瑞當年在保定籌辦軍校時,確曾選送學生去日本學軍事,但他的學生那么多,哪里還記得一個“蔣志清”?再看下去,才知道“蔣志清”原來就是寫信人、現任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想到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后輩居然成了新政權的領軍人物,而且在得以大紅大紫后仍不忘乃師,這令段祺瑞大為欣喜,以后常對人說:“蔣介石是我學生?!?/p>
1928年秋,蔣介石第一次到北平(即北京)。當時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居住在北平,且與蔣介石的幕僚吳忠信認識。經吳忠信介紹和陪同,蔣介石與段宏綱相約在北京飯店見了面。
一見面,蔣介石就對段宏綱說:“我亦保定陸軍學堂學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師?!苯又阍儐柫硕戊魅鸬钠鹁由钋闆r。
隨后,蔣介石對吳忠信說:“我因公務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段先生,請你代表我去?!碑斕煜挛纾诙魏昃V的陪同下,吳忠信到津謁見段祺瑞。
返回北平后,吳忠信向蔣介石進行了報告。得知段家生活確很困難,蔣介石馬上讓人給段祺瑞送去兩萬元。在以后的三四年內,他還向段祺瑞贈送過幾萬元生活費,段家的生活問題遂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