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忠
(天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87)
?
國民素質研究的理論創(chuàng)新
——評單培勇新作《國民素質發(fā)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楊仁忠
(天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87)
單培勇研究員長期從事國民素質問題的研究,其研究工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90—2010年)主要是建構國民素質學學科體系。單培勇于1994年出版了《當代中國國民素質概論》一書,又在1997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國民素質學》《中國國民素質學論綱》,初步構建了國民素質學的理論框架。著名哲學家黃枬森在為《中國國民素質學論綱》一書撰寫的書評中指出,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中國國民素質的專著。國民素質學“是人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或部門學科,但它也是綜合許多學科的有關因素的結果”。為了進一步推進國民素質學學科體系建設,單培勇又相繼撰寫了《國民素質與現代化建設》《論國民素質均衡發(fā)展與和諧文化建設》《中國國民素質史論綱》等一批專著。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國民素質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國民素質學新論》,該書在分析、歸納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國民素質學從人學學科中分離出來。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龐元正在為此書作序時指出:“國民素質學經過作者以及有關專家多年努力探索,就其學科定位、研究對象、理論框架、與人學學科及幾個學科范疇關系上,從學理上都具有了得到確證的理由。”第二個階段(2011年至今)主要是從事素質文化學研究。單培勇對近年來我國國民素質發(fā)展失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學術界有關國民素質的研究視野、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探討了新時期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生成邏輯,提出了素質文化學學科建構的相關問題。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國民素質發(fā)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一書,就包含了單培勇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單培勇的理論創(chuàng)新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以及“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指示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國民素質發(fā)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一書有兩個理論創(chuàng)新點值得關注。其一,科學地界定了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概念,展現了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生成的邏輯。單培勇指出,在推進國民素質建設的實踐中,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生成的脈絡日漸清晰: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念生發(fā)出國民素質發(fā)展的價值內涵,由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理念生發(fā)出國民素質發(fā)展的和諧內涵,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生發(fā)出國民素質發(fā)展的實踐內涵。這樣一來,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概念就從文化大概念中分離出來。單培勇的研究成果展現出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生成的邏輯,即由素質教育觀念的生成到價值觀的生成,再到精神內涵的生成,再到內涵日漸豐富,最后形成實踐準則。其二,明確了素質文化學的研究對象,搭建了素質文化學的理論框架。單培勇指出,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為素質文化學的建構奠定了基礎。素質文化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就是因為它在研究對象、研究視野、研究指向、研究方法、研究任務、研究意義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素質文化學是一門研究國民素質發(fā)展的文化價值的學科。其次,素質文化學主要是對素質和文化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再次,素質文化學的研究原則是評判與分析相結合。又次,素質文化學的研究任務是提升社會主義素質文化建設的水平。最后,素質文化學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為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人性的和諧發(fā)展作理論上的準備。該書主要圍繞7個問題展開論述,這7個問題分別是:素質文化學的研究對象、意義與方法,素質文化學建構的原則與目標,素質文化的本真性存在與發(fā)展機制,國民素質發(fā)展失衡與素質文化價值選擇,素質文化結構與發(fā)展,素質文化制度建設與發(fā)展,國民素質文化實踐與發(fā)展。素質文化學學科建構有助于國民素質均衡發(fā)展,符合社會主義文化改革的要求。
學科創(chuàng)建事關重大,下一步仍需對素質文化學的學科體系進行完善,同時還要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進行推敲,期待相關工作能夠早日完成。
【責任編輯王素】
2016-08-10
楊仁忠(1962—) ,男,河南方城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