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博
【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2例DN患者分為實驗組(n=41)及對照組(n=41)。對照組應用胰島素治療,實驗組應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及胰島素,比較兩組治療后一般情況。結(jié)果: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7.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29%(P<0.05);經(jīng)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DN患者在胰島素治療基礎上應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的療效顯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糖尿病腎?。灰葝u素;血府逐瘀湯加減方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3-0087-02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為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屬于一種慢性的微血管病變。有統(tǒng)計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DN發(fā)生率為15%~20%,1型糖尿病患者DN發(fā)生率達30%~40%[1]。DN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xiàn)是腎臟慢性、進行性損傷,晚期可進展為腎功能衰竭,大多數(shù)患者在臨床確診時病情嚴重,治療難度極大,該癥也是導致糖尿病人殘疾、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臨床尚缺乏有效治療藥物。近年來,中醫(yī)、中藥因其安全、有效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DN的臨床防治過程中。本研究選取我院82例DN患者行分組研究,實驗組聯(lián)合應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及胰島素,收效較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n=41)及對照組(n=41)。實驗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59.52±4.65)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21±1.65)年;DN分期:早期19例,臨床期22例;其中,12例伴高血壓,17例伴高脂血癥,9例伴腎功能不全。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59.95±4.73)歲;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19±1.77)年;DN分期:早期18例,臨床期23例;其中,13例伴高血壓,15例伴高脂血癥,10例伴腎功能不全。兩組患者合并癥、DN分期、病程、年齡及性別等方面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2]中關于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且患者24h尿蛋白定量(VAER)超過0.5g,尿蛋白排泄率(AER)超過200μg/min;符合中醫(yī)《絡病學》[3]診斷標準,以納少、腹脹、肢冷、畏寒、夜尿多、足面浮腫等為主要臨床癥狀,苔白、舌質(zhì)淡暗伴瘀點或者瘀斑,脈沉細無力;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合并嚴重腎、肝功能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采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應用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治療,根據(jù)公式:患者體重(kg)×0.5mg計算出初始劑量,分2~4次皮下注射,特殊情況可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調(diào)整藥物劑量;對于合并高血壓者應對癥給予降壓藥物。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組方:甘草6g,熟地、柴胡各9g,人參10g,桃仁、紅花、枳殼、桔梗各12g,仙靈脾、川芎、菟絲子、懷牛膝各15g,當歸、赤芍各20g,黃芪60g。應用高壓煎藥機煎藥,每劑煎2袋,100ml/袋,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xù)用藥4周為1療程,完成1療程后,停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5d,然后,然后再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2療程的臨床治療。
1.4 觀察指標 2個療程后,檢測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并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尿蛋白定量降低≥2/3。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2/3<尿蛋白定量降低≤1/3,腎功能有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組間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比較應用t檢驗,組間臨床總有效率比較應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 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對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DN屬中醫(yī)水腫、關格、消渴、腎消、尿濁等范疇。既往醫(yī)家對該癥的病因機制描述眾說紛紜,有醫(yī)家認為氣陰兩虛而致,有學者認為陰虛熱盛而致,有同仁認為陰陽兩虛而致,亦有醫(yī)者認為是痰瘀阻絡、濕滯內(nèi)生而致。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該癥的主要病機是陰虧氣虛血瘀。脾虛,陰津不上而口渴,腎脾陰虛而燥熱多飲、多食易饑。腎氣缺損,開闔失司,而多見尿頻及蛋白尿,久病不治則帶淤濁之邪[3]。如《圣濟總錄》云:消渴久病,則腎氣受損,腎主水,致開闔失利、氣化失常,水液內(nèi)聚,從而出現(xiàn)水腫。本病屬于久病及腎、久病入絡、久病必瘀范疇。
血府逐淤湯加減方源自《醫(yī)林改錯》,配方中包含多種性平、微寒,味苦、甘藥物,具有滋陰潤燥、生津益氣及滋補肝腎的功效,針對DN患者氣陰兩虛的病機,輔以活血化瘀兼祛瘀生新的藥物,能顯著改善患者淤血阻絡等臨床標實癥狀。方中黃芪具有利水、活血、益氣之效,赤芍、當歸、川芎通絡化瘀,紅花活血祛瘀,熟地補血益腎,菟絲子、仙靈脾溫補腎陽,懷牛膝祛瘀活血,人參通絡補氣,桔梗、柴胡、枳殼理氣行滯,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共奏行氣活血、益氣溫陽、祛瘀通絡之效?,F(xiàn)代藥理證實川芎的藥物有效成分為川芎嗪,其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能擴張血管、阻礙血小板聚集、抗內(nèi)皮素、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內(nèi)皮細胞等;黃芪含有三萜皂苷、黃芪多糖,可擴張血管,增強免疫力[5]。本研究對照組應用胰島素治療,實驗組給予血府逐淤湯加減方聯(lián)合胰島素應用,兩個療程后,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7.80%,顯著高于對照組(68.29%);此外,實驗組血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用血府逐淤湯加減方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DN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純胰島素治療,且能明顯改善患者腎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青,張惠敏,費宇彤,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腎病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32(3):317-320.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0.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5-26.
[4]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239-246.
[5]光勇,潘茜,金鑫,等.血府逐淤湯加減方對大鼠腎小球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炎性因子MCP-1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14,(11):951-953.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