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陶化彥
王麗娟:油田花仙子
○ 文/陶化彥
創(chuàng)造綠色的希望,使樹苗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王麗娟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王麗娟在欣賞自己培育出來的花卉苗木作品。 供圖/陶化彥
2015年12月下旬,大慶油田園林綠化公司,專門為一個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事跡報告會。她叫王麗娟,苗木公司經理。
幾名事跡報告者,都是最熟悉王麗娟的同事。他們從不同角度分別講述了王麗娟根植這片沃土創(chuàng)業(yè)的感人故事。一位熟悉她的領導說:“王麗娟既是一位難得的技能型人才,又是一位有能力的成功企業(yè)管理者。曾經有不少外企高薪聘請她,她都未動心?!?/p>
有人為她惋惜。她卻說:“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活得有價值?!彼辉u為油田“勞動模范”、“優(yōu)秀共產黨員”、“杰出員工”,2015年又被集團公司推薦為全國“綠化勞動模范”,被人稱之大慶的“花仙子”!
王麗娟,從小就喜歡花草樹木,更喜歡東北的黑土地。上學時,她對生物課格外感興趣。
因此,她高中畢業(yè)便考入了大慶農校。畢業(yè)時,她又留在了大慶這塊黑土地,從事花卉和樹木培育研發(fā)工作。三年前,她又接受重任——從花卉公司經理轉任苗木公司經理。30年,她從未離開過這項心愛的事業(yè)。
然而,如今擺在她面前的任務,可謂艱巨而困難。其苗木市場雖然占據了油城絕大部分,但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的民營苗木企業(yè)來勢兇猛。
因此,她一上任,便撲向了大地。她一面吮吸著這里的空氣,一面傾聽著這里的呼聲。很快,她發(fā)現這里依然潛伏隱憂。擺在她案前的第一件要務,就是普查苗圃、摸清家底。
原來,上萬畝苗圃掌握的數據都是大概數、估測數。因此,普查不僅能準確掌握苗木種類、數量、規(guī)格、健康長勢狀況,而且能為科學規(guī)劃、戰(zhàn)略調整、管理提升提供科學依據。很快,普查方案確定:“規(guī)則抽樣、不規(guī)則個查?!卑嘧映蓡T帶隊,下田間、到地頭,進苗圃、入林地。
那年的冬天,雪大,天冷。然而,這未阻擋住她的腳步。跋涉在沒膝深的雪中,很快她的鞋與腳就凍在了一塊。裹著臉的圍巾,也凝結了厚厚一層霜,露出來的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腳下每一棵苗木。
從冬到春,4個多月,她走遍了萬畝林地,也越過了溝溝坎坎。她不僅摸清了企業(yè)資源狀況,而且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奥毠に枷胨刭|、基礎素質都很好,但是多年的‘一人班組’問題,依然是制約企業(yè)管理的根源?!庇谑?,她與班組長談心、聊天,征求意見和建議。很快,刀子又伸向了這里。
原來,是一個“一人班組”管理,現在是4個班組分片管理,每個班組都有一名專職技術員,每個班組都有一名分片包干的機關干部。班組力量加強了,苗木成活率也高了,由85%提至95%以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蓖觖惥攴浅G宄杭夹g和人才,才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引擎”。
馬鞍山苗木基地,風沙土,堿性大,養(yǎng)分差,不利樹木生長。因此,早在20年前,王麗娟就主張引進了“針式播種機”。這被稱之傳統(tǒng)播種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時,她探索出了“組培管理”,開啟了品種培育馴化實驗先河。
如今,她依然本色不改: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先后學習了《苗木生產技術》、《園林苗圃》、《生態(tài)學》等教材。這也讓她更精熟苗木管理。
其實,看似簡單的田間管理,在王麗娟眼里卻大有文章可做。兩年前的12月一天,她去北5號地普查,眼前的“景致”,頓時讓她陷入了沉思:這樟子松太密了,死的多、畸形的多,枝條分叉的多,這怎么行?
于是,就地召開現場會,針對苗木密度是否需要疏株等問題展開了討論。熟料,話題一打開,就引發(fā)了很多爭議。并很快形成了共識:移植。
怎么移植?她同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探討,翻閱了大量資料,根據樟子松生態(tài)習性,確定了不同高度的樟子松,不同株距移植方案。
隨即,移植會戰(zhàn)展開了,5800株樟子松被移走,樹間距擴大了2倍,移植成活率達90%。田間管理,讓王麗娟從中悟出了很多科學道理。她根據生物學特性,研究實行了“1+1”套種方法;總結推廣了一二年生苗木和三年生以上苗木“2+1”穴播施肥方式。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強了苗木抗病性、抗寒性,成活率達95%以上。
她又把眼光瞄向了“品種培育馴化”技術上。結果,初期引進的黃菠蘿樹種,因沒有掌握好耐寒性,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慘痛教訓,讓王麗娟重新思考,改變了思路,把引種馴化方向確定為目前常用與未來需求苗木上。
兩年來,先后引進了藍葉忍冬、白樺、山槐等稀有品種。目前,苗圃基地擁有62個品種403萬株苗木。她還培養(yǎng)出了“生產管理大拿”房新宇、“綜合服務多面手”閆偉、“蔬菜大王”祖玉英、“業(yè)務過硬的保管員”張慶艷等一批有特色專長人才。
如今,園林市場競爭激烈。去年,公司520萬元經費補貼也被取消。因此,王麗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于是,她帶領職工集思廣益,很快便確定了“一主一輔”(主業(yè),即苗圃繁育;輔業(yè),即綠化施工)經營思路。同時,確定了兩條腿走路發(fā)展戰(zhàn)略:(眼睛向內深挖潛力,靠精細管理控制成本;眼睛向外開拓市場,靠專業(yè)優(yōu)勢增加效益)。
過去,企業(yè)是買種子育苗,價高,成活率低,還會遇上假種子,造成企業(yè)成本增高。于是,每到收獲季節(jié),她就帶領職工背上絲袋子、拿著鐵鉤子采集樹種。兩年,共采集樹種1050斤,合格率99%,節(jié)支4萬元。
她還帶領職工自己動手做工具。利用廢舊鋼材結合硬度較高的菜刀,制作出鋒利的鋤頭;利用舊鋼管、鋼筋、角鐵等制作成耙子、推雪鏟、貨架等,不但提高了工具耐久性和勞動效率,而且節(jié)約材料費約2萬元。
王麗娟,可謂“分角必爭!”是的,以前,因凍害、病蟲害、牲畜啃咬死亡的樹木,幾乎沒人要。她卻如獲至寶,制成支撐桿1.7萬根,節(jié)約材料費10.2萬元。
她還將能人發(fā)動起來,利用所長,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如今,這里使用的農藥,都是自己配制的。她們將禾本科、莎草科、闊葉這三大類別除草劑混合搭配使用,只需噴灑一次就可將雜草清除干凈。
每年,苗木公司栽植、養(yǎng)護種苗,多用外雇工,費用幾百萬元。王麗娟心疼,倡導管理人員“上午拿文具,下午拿工具”。從起挖死樹,到平整場地,從放線插旗,到樹木定植,后期修剪、除草、澆水等養(yǎng)護都是自己人干。
她還在公司門外建設了園林景觀展示區(qū),在圃地道路兩旁栽植了“樣苗展示區(qū)”?,F在,媒體上也有聲和影了,客戶紛至沓來。
樹苗銷售收入,逐年增加。去年,苗木公司共銷售樹苗5.58萬株,收入747.8萬元,比上年增收553萬元,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