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輝
(沈陽市鐵西區(qū)勛望小學 遼寧沈陽 110000)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的“三維法”
李桂輝
(沈陽市鐵西區(qū)勛望小學 遼寧沈陽 110000)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說到課文閱讀,就繞不開朗讀的形式。但閱讀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讀了之,而是用朗讀課文的方式,將語文的教學目標融入其中,形成頗有特色的朗讀式教學。一般朗讀式教學要求學生將一篇課文朗讀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每個目標又會代表著不同的維度。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朗讀的“三維法”。
朗讀 三維法 情感態(tài)度 學生體驗
古語有云“三分文章七分讀”由此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對文章的朗讀相當重視。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改版后的語文教材,其最大改進之一即為強化誦讀,大幅提高了需要背誦的段落、文章數量。因而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一般朗讀式教學要求學生將一篇課文朗讀三遍,每一遍都有明確的目標,每個目標又會代表著不同的維度。
學生剛接粗一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生字新詞不理解、而掌握生字詞是小學語文中最基本的要求。初讀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把生字新詞在預習階段通過自學或者小組學習完成 ,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做好標注,等到后文學到此處的時候提醒自己注意。其次就是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脈絡。為后文的學習打基礎。
一篇語文課文的學習,應該是一個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過程。朗讀與理解極有關系,是賞析文章的必經之路。朗讀可以將寫在紙上的書面語言通過聲音得出意味,變成活的語氣。首先,老師應該范讀,好的范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大有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的功效。聲情并茂的朗讀,對養(yǎng)成學生閱讀興趣。教師指導要扎實有效,在朗讀之前,根據不同的課文特點,給與具體指導,讓學生掌握朗讀要領。在學生朗讀中,發(fā)現問題必須及時的指正。其次,也可以使用現代化手段,通過音頻資料,讓學生進行傾聽和模仿??梢允箤W生迅速進入情境,接受情感的濡染。在課上,我還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相關重點詞句的范讀,讓孩子們自己感受作者蘊含于文中的感情。當孩子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后,再由孩子們帶著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來進行自主朗讀,深化孩子們對作者感情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凡卡》時,為了體會凡卡的悲慘命運,我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小凡卡緊張害怕的詞語,挨打挨餓的詞語,以及給爺爺的信…….反復朗讀,甚至帶著哭腔讀,讓孩子們感受凡卡的悲慘命運,同時激起他們對沙俄時候社會黑暗的憎恨。讓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
英國文學家莎士比亞曾有這樣的一句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不同讀者的眼中,同一篇文章會讀出不同的味道,也就會讀出各自不同的感悟。文學作品的妙處也正在于此。作者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的意思,但不同的讀者對相同文章的理解,很難做到千篇一律。雖然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尚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主見,所以我認為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感悟完全和標準答案一模一樣,這是對教師最大的諷刺,也是教育最大的悲哀。盡管作者的寫作初衷并不會過于復雜,但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求同存異,鼓勵每個孩子對同一篇文章得出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們形成有個人獨特氣質的性格和見解。然后帶著這種自己的理解去讀課文,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如《小獅子愛爾莎》這一課,在學生們三讀課文后,產生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同學認為留在主人身邊是最安全的,有的同學認為應該讓愛爾莎回到他的同類那里,有的人認為小主人是一種犯法的行為,因為獅子是國家保護動物……為此,我還特地為孩子們主持了一場辯論會,雙方各執(zhí)一詞,唇槍舌劍。雖然最后都沒有說服對方,但是卻培養(yǎng)了孩子們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并且為生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朗讀的“三維法”, 只有讓學生掌握合理朗讀方法,創(chuàng)設豐滿、生動的情境,確定清晰豐滿的目標、邊讀邊悟、以悟促讀地開展朗讀,才能緊緊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脈絡,這樣的朗讀才會既有豐富的感情,又有獨到的見解。讓孩子們在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達到內心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