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欣
(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浦中心小學 廣州番禺 511431)
運用微課,翻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龐 欣
(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浦中心小學 廣州番禺 511431)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進入教育領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徹底被顛覆。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好微課,學生事先觀看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則變成了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語文學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微課的應用有其特定的模式與要求,本文在設計、制作、應用三方面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微課 小學語文 翻轉課堂 應用
設計好微課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首要因素。“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的全過程。在設計每一節(jié)微課時,要慎重選擇知識點,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習者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比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中,“五彩繽紛”一詞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為讓學生正確并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教師采用了以下三個教學步驟:
(1)從字理來理解“五彩繽紛”的本意;
(2)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兩個例句感受“五彩繽紛”的用詞精準;
(3)結合課文中的語境學習,感受“五彩繽紛”的動態(tài)美。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重點品味“五彩繽紛”這個中心詞。根據字理析詞“分解——組合”的教學要則,“五彩”是概數,表示顏色多,然后重點放在對 “繽紛”的字理析解上,由“繽紛”兩個字的絞絲旁切入,讓學生知道其本義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飄動的樣子,因此“繽紛”這個詞語就帶著一種“動感”。至此,學生就明白了“五彩繽紛”就是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tài)美”。通過這樣的分解和組合,學生切實地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本義,然后結合造句再來理解。[2]
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句和語境理解“五彩繽紛”在文中的意思。學生通過尋找品讀文中“扇哪扇哪”、“飄哇飄哇”、“你擠我碰、睜著”、“頻頻點頭”等動態(tài)語詞和想象稻海無邊、稻浪翻滾的秋天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繽紛”不僅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最后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把識字析詞、閱讀理解、寫作訓練三者融為一體,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3]
微視頻要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作為教師必須能夠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制作出切實對學生有用的微視頻。
比如,在四年級上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一課中,教師為了讓小學生正確掌握書信的格式,制作了《書信的格式》微課。在微視頻中,教師對書信的五個重要步驟——稱呼、征文、祝語、署名、日期進行了具體講解,還對信封的寫作方式進行了示例教學。然后出示一封小吳同學寫給王老師的信,讓學生來判斷格式的正誤,最后播放一首自編的《書信格式歌》,強化學生的記憶:“開頭稱呼頂格寫,冒號兩點別忘記,正文前面空兩格,一事一段寫清楚,祝字前面空兩個,祝語可以分行寫,署名下面寫日期,書信格式要牢記?!蓖ㄟ^口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掌握書信的格式。[4]
微課模式下的翻轉課堂中,老師可以先把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事先觀看、學習、消化,然后在課堂上再進行訓練,讓課堂變成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學生在家觀看了微課后,并不代表學習就結束了。教師必須還要利用課堂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深化知識。
比如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師從題目入手,制作了微課視頻。在視頻中,教師講解了本課的難點:“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痹谝曨l結束時教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母親看來,巴迪的詩是精彩的,而在父親看來,巴迪的詩是糟糕的,讀了課文,你認為巴迪的詩是怎樣的呢?面對這個具有深度的問題,學生在家中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再回到課堂時,學生的表現異?;钴S。但最終,同學們還是得出了一個一致的答案,那就是巴迪的詩其實是糟糕的,其理由如下:
(1)“我敬仰我的父親,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寫過好多劇本?!边@說明父親是一位劇作家,他對巴迪的詩的判斷應該是準確的。[5]
(2)“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睆倪@里可以看出,母親說巴迪寫得精彩其實是在鼓勵他。
(3)“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卑偷献约阂舱J為那首詩確實是糟糕的。
一首原本是糟糕的詩卻得到了父母不一樣的評價,這中間包含了父母不一樣的愛:一種是慈祥的愛、鼓勵式的愛;一種是嚴厲的愛、嚴格要求的愛。正是在這兩種愛的鼓舞下,巴迪努力地走向成功。
學生通過自學對課文有了深入的了解,這時老師再拋出具有深層思考意義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學目標就水到渠成地達成了。“翻轉課堂”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達到課堂高效的目的。
綜上,微課是技術進步與教學發(fā)展的完美結合,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符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發(fā)展需求,也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現有硬件、軟件環(huán)境和基礎。語文學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微課的應用有其特定的模式與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鉆研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法,開發(fā)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資源,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解放教師的智慧,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與發(fā)展。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0-12.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3-14.
[3]胡鐵生,黃明燕,李明.我國微課發(fā)展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2013(04):12-14.
[4]邵明杰.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5]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qū)教育裝備中心立項課題《語文閱讀教學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