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圓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渭南 710062)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質量偏低的原因及對策
——以渭南市橋南鎮(zhèn)為中心的調研
孫 圓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渭南 710062)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國家大力發(fā)展了農村基礎教育,但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城鄉(xiāng)家庭教育質量存在著很大差距。本文以渭南市橋南鎮(zhèn)為中心調研,結合當地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與同一地區(qū)城市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質量進行對比,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質量偏低的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 家庭教育 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緊密結合。特別指出:“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yǎng)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
孩子是一個家庭,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是影響日后發(fā)展的關鍵。如今國家大力發(fā)展基礎教育,尤其在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很大,但是農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問題仍不容忽視。調查顯示:家長家庭教育水平與孩子在校優(yōu)等生比例成正比,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水平,才能有效改善農村基礎教育質量。
“1966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教授科爾曼收集4000所學校60萬兒童的數據,撰寫的《關于教育機會平等性的報告》,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報告用大量數據顯示,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p>
1.家長教育觀念單一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家長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較低,在教育觀念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我們調查的50戶家庭中,父母在家的最高學歷只有初中,父母不在家由爺爺奶奶作為監(jiān)護人,而大部分爺爺奶奶僅有小學學歷。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所有的家長都已經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只是認為讀書很重要,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讀書時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途徑”,做不到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孩子的愛好特長,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導致學生的特長較少;更有甚者認為繪畫唱歌這一類的特長是浪費時間和不務正業(yè),一旦發(fā)現孩子有這一方面的活動就會嚴厲指責,讓孩子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2.監(jiān)護人的學習輔導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家庭則是所學知識鞏固和延伸的關鍵場所,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使所學知識得到最有效的鞏固。小學生由于自身的控制力較差,如果沒有成年人監(jiān)督,很難堅持每天放學后自己主動學習。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該村留守兒童較多,父母多在外打工,這些學生的監(jiān)護人便是僅有小學文化的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的文化程度低,已經不能夠承擔當代小學生的家庭輔導,尤其是英語和其他的新增學科,對此很多監(jiān)護人表示無能為力,家境較好的會給孩子上輔導班,但對于絕大部分的家庭來說,經濟實力無法滿足。
3.家長忽視自身的榜樣作用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家長不是不督促孩子學習,而是自己一邊對孩子大喊大叫,棍棒施之,同時自己卻玩手機看電視,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良好氛圍。這種重教訓輕自修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種落后的教育觀念,而很多家長卻深陷這種泥潭不自知,這或許與自身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這種教育觀念或許已經影響了一些人,如果當代小學生的監(jiān)護人不能意識到這一點,仍然保持一種對孩子強行塑造的觀念,那將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大的,一個人進入社會后的行為表現均有家庭根源,以色列的一句名言:“一個好的母親,勝過100所學?!?。而如今部分農村家庭教育實施者沒有認識到自身教育行為的重要作用,仍保留著一些不科學的教育觀念,這將對學生今后的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有著重大影響。
1.學生較難適應進入城市后的學習生活
通過分析課堂教學結果,得出如表一所示結果。由于該學校留守兒童較多,所以能夠被父母監(jiān)督完成學習的較少,而通過對比,有家長輔導學習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相比之下,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無人關注,對這些學生來講,他們沒有考大學的概念。而對比同一個村子里的x姓村民,這一家有2個小學生,因為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原因,同在城市讀書,平時寒暑假會回家。這兩名學生的家長說道:“由于自己在城市里工作,一開始避免不了會和孩子分離,但當發(fā)現城里的孩子都會在放學后繼續(xù)學習,我便意識到差距的存在,于是迅速將孩子接到城里讀書,現在孩子和村里的孩子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見識也更多了?!比绱丝磥恚粋€村子的這些學生在進入高一級的學校之后,隨著學習節(jié)奏變快,很快就會顯現出差距,留守兒童由于小學階段的見識較少,加之沒有父母輔導學習,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將很難在成績上有所成就。而一旦成績不好,又沒有特長展現,必然會使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產生自卑感和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表一)
2.興趣愛好較少,性格內向孤僻
我們調研的50戶家庭中,只有5戶家庭會關注孩子的愛好特長發(fā)展,而根據我們在校期間的跟蹤調查,這5個家庭的孩子,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他們會比其他孩子更加自信且積極,對于新知識和新事物有更強的表現能力和適應能力。而其他孩子由于父母一貫的打壓政策和沒有專業(yè)的培養(yǎng),生活就比較單調,而這些孩子在進入更高一級的學校或者進入城市以后,必然會由于自己見識較少和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變得內向孤僻。
3.發(fā)展方向受限,不利于未來的成長
由于家庭教育的質量較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興趣愛好少,課外知識幾乎沒有,因此該校學生在遇到來自城市的學生后,表現出明顯的不自信,平時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也會沉默。而這一表現絕非偶然,在我們調研過程中,采訪到3家孩子已經進入城市的私立中學讀書,這些孩子無一例外是我們采訪的家長心中好孩子的標準,他們沉默少言,沉迷讀書,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很少和父母交流,而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是很不錯的。根據他們父母的觀點,學校對孩子的管教很嚴格,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一周一次的考試讓孩子沒有放松的機會,我們可以想象,或許在應試教育的條件下,只依靠成績會讓這些孩子進入到比較好的環(huán)境,可如今是素質教育的大背景,成績已經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到時候缺乏競爭軟實力的這些孩子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