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松原市寧江區(qū)第六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讀懂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楊艷紅
(松原市寧江區(qū)第六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結實的大鎖牢牢地掛在大門上,斧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無法將它砸開。這時,一把鑰匙鉆進鎖孔,它瘦小的身軀只輕輕一轉,大鎖輕而易舉地被打開了。斧頭很不解地問鑰匙:“這是為什么?”鑰匙說:“因為我讀懂了它的心?!弊x后我不禁想到我們的教學,我們的教學是那把打開孩子心鎖的鑰匙,還是那把只有蠻力的鐵斧?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這就向我們明確的提出了讀懂學生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立于主體地位,因為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只是靠教師的傳授,更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善于讀懂學生,就需要走進學生心里,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興趣等。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發(fā)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總體看現在的學生表現出好強(比賽做題)、好奇、好問。好強,表現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戰(zhàn)和超越他人與自我,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好奇,再現為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標新立異,好奇思妙想;好問,好向教師質疑提問,好追根問底,尋根溯源。學生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追求個性發(fā)展,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yǎng)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
2.學生智力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成為主導活動,心理發(fā)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入學以后,由于在學習上,向他們提出了多種多樣的新問題,促使他們逐漸地運用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這種過渡,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過程中的質變。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按照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效益發(fā)揮到最大水準。
3.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才能找準教學的起點。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了解是 “一張白紙”。事實并非如此。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特別提醒我們: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又是千差萬別的,這些生活經驗與他們的年齡、生活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如成尚榮提到的:“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孩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沒有孩子的主動參與和原有經驗的建構,任何脫離孩子經驗的灌輸都是低效的學習?!闭n堂上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教學,就要求我們要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正確地引導、發(fā)掘和利用。
1.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要求教師樹立主體教育觀,確立學生在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接收和納知識的容器。傳統教育,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結果抹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教育觀就是要糾正這一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
2.營造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學練、質疑,嘗試探究的前提條件。有一個南風效應: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猛烈的刮,行人卻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的拂動,人們卻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同樣如此,老師一味的批評,會發(fā)現學生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沒有水的池塘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p>
3.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精神動力
讓學生體驗成功激勵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重要動力源泉“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成功不僅能讓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而且更能學生體驗到歡樂與喜悅,堅定“我能行”的信念,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因此,教師教學中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避免遭受過多的失敗而產生消極厭學心理。
4.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傳統的教學以講解示范獨占課堂,給人以“鶴立雞群”的效果。學生在教師的灌輸下學習。這樣就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阻礙了學生去獨立性思考、主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形成。雖然示范是基本教方法,但絕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要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防止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下產生訓練和學習的興趣疲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究。
5.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才是真正具有獨立學習的個體,才可能形成科學自覺的學習品質,去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任何環(huán)境與條件下會學習是主體性發(fā)揮的高質量的體現。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其次,要教會學生依據客觀實際選用適合自己學習方法及內容;再次,要教會學生制定學習的目標和計劃;最后要教會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覺有效地調控,客觀地檢查與評價學習的效果。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愛因斯坦也說過: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如例題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層次,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而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則是學生學習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只有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思維的興奮點都集中在了相關問題上,才能從內心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總之,在如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不能降低教師的作用和地位,而且會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變,只是角色發(fā)生轉變罷了。因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不可能自然生存發(fā)生,需具備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要教師來創(chuàng)造和提供。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具備更高的職業(yè)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