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洋子
摘 要:目的:研究12周慢跑運動對健康女中學生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為運動提高青春期女性的峰值骨量提供理論依據(jù)。實驗對象與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將從北京某高中選取的36名健康女中學生隨機分成慢跑組和對照組。慢跑組的受試者需完成每周5次、每次持續(xù)30分鐘、共12周的慢跑。分別于實驗開始和實驗結束后的24小時內,空腹抽取肘靜脈血,提取血清,721分光光度計比色法測定血清中堿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的含量;采用美國GE公司的DEXA骨密度儀測定腰椎L1-4的骨密度。結果:12周慢跑后,與對照組相比,慢跑組血清StrACP含量顯著下降,其他指標無顯著變化。結論:12周慢跑能顯著降低健康女中學生血清StrACP的含量。
關鍵詞:慢跑;骨密度;AKP;StrACP
運動刺激骨代謝,影響骨的平衡,減少骨質流失,激發(fā)成骨細胞的活性,從而促進骨的形成[1]。外周血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水平可間接反應骨代謝情況[2]。適宜的運動能對骨骼起到良性的刺激[3]。慢跑是最容易實施的有氧運動,本文通過觀察12周慢跑運動對健康女中學生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為運動提高健康女中學生的峰值骨量提供理論依據(jù)。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和分組
通過調查問卷,從北京市某中學17到18歲女中學生中選取36人為受試對象,均為月經(jīng)周期正常,無吸煙史,無骨疾病,未服用過類固醇或雌激素藥物的健康女中學生,實驗前均無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實驗期間受試者的各項生活習慣無需調整。
實驗開始前,將36名受試者隨機分成慢跑(n=18)和對照(n=18)兩個組。慢跑組進行為期12周的慢跑訓練,對照組維持正常的日常活動,不進行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
1.2 運動干預方案
12周慢跑,每周5次(周一至周五)、每次持續(xù)30分鐘。
1.3 血液樣本的采集與處理
分別于實驗開始和實驗結束后的24小時內,空腹抽取受試者肘靜脈血5ml,4℃環(huán)境靜置24h后,3000r/min離心20分鐘,分離出血清,-80℃無菌環(huán)境保存。
1.4 測定方法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血清堿性磷酸酶(AKP)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721分光光度計比色法測定。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所有指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處理,組間差異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者采用LSD法兩兩比較,方差不齊者進行Dunnets T3 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差異非常顯著。
2.結果
2.1 12周慢跑對健康女中學生部分骨代謝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知,與對照組相比,慢跑后運動組血清StrACP含量顯著下降,而其他指標無顯著變化。對照組血清StrACP含量較12周前相比顯著升高,而血清AKP含量無顯著變化。
2.2 12周慢跑對健康女中學生BMD的影響
12周慢跑后,組內和組間比較均表明,慢跑組腰椎(L1-4)BMD值雖略高,但無顯著性差異。
3.分析與討論
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循環(huán)代謝,增強體質,增強骨質強度以及增加骨量,提高青少年時期的峰值骨量[4]。青春期是身高、體重和體成分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骨礦物質積累的關鍵時期,許多針對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5],運動對促進青少年的骨骼生長、發(fā)育,增加骨礦含量和提高骨密度非常有幫助。大約40%的峰值骨量是在青春期積累的,青少年時期經(jīng)常進行戶外鍛煉能夠促進峰值骨量的提高[6]。慢跑通過內在神經(jīng)的調節(jié)和呼吸配合使人體各個器官積極的參與運動,堅持系統(tǒng)的慢跑使全身骨骼肌收縮,增強肌肉對骨骼的擠壓力,提高鍛煉者的肌肉力量,提高機體的骨密度及骨量等指標。本研究中,對受試者腰椎(L1-4)BMD值比較雖無顯著性差異,但慢跑組略高于12周前及對照組。由此推測,長期堅持慢跑可能對女中學生的骨密度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AKP是一種磷酸單酯酶,是評價骨形成的黃金指標,被廣泛應用于研究骨形成。血清AKP主要來自于骨骼和肝臟。骨骼中大量的AKP是由成骨細胞分泌,AKP的主要功能是在骨礦化區(qū)水解磷脂,釋放的磷酸根和Ca以沉淀物形式沉積在骨膠原架上,發(fā)生骨礦化[7]。當成骨化增強時,成骨細胞大量分泌AKP,血清AKP活性升高。肝功能正常時,血清AKP水平可以反映成骨細胞的功能。有研究表明[8],長期慢跑的人血清AKP含量明顯高于不慢跑的人。本研究顯示,慢跑組血清AKP含量經(jīng)12周慢跑后呈上升趨勢,而對照組中血清AKP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提示12周慢跑對成骨細胞活性有促進作用。
血清StrACP是反映破骨細胞功能的一種同工酶,是評價骨吸收狀況的一個特異性指標。隨著骨吸收的增加StrACP活性明顯增強,血清中StrACP的濃度可反映骨吸收的狀況,StrACP活性越高,說明骨吸收越活躍。Foong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9],運動可以降低骨吸收指標StrACP的活性,抑制骨吸收。本研究受試者均為處于青春期的女中學生,StrACP變化不會太活躍,12周慢跑后,與對照組相比,慢跑組血清StrACP含量顯著下降,而對照組StrACP含量與12周前相比有升高的趨勢。結合AKP水平的變化可以分析得出,12周慢跑訓練后機體表現(xiàn)出以骨重建占優(yōu)勢的高骨代謝轉換狀態(tài),因而有利于骨形成的增加,骨吸收的減少。
4.小結
本研究中12周慢跑能顯著降低健康女中學生血清StrACP含量,但對骨量的提高沒有顯著影響。提示12周慢跑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女中學生的骨代謝指標。(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Bailey CA,Brooke-Wavell K.Exercise for optimising peak bone mass in women [J].Proc Nutr Soc,2008,67:9-18.
[2] A.K.Amstrup,T.Sikjaer,et al.Melatonin and the skeleton [J].Osteoporos Int,DOI 10.1007/s00198-013-2404-8.
[3] Snow-Harter C,Bouxsein ML,Lewis BT,et al.Effect of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status of young:A randomiz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trial [J].Bone Miner Res,1992,7:761-769.
[4] Tosun A,Blükba
瘙 塂 i N,Cingi E,et al.Acute effects of a single session of aerobic exercise with or without weight-lifting on bone turnover in healthy young women [J].Mod Rheumatol,2006,16(5):300-4.
[5] Lin CF,Huang TH,Tu KC,et al.Acute effects of plyometric jumping and intermittent running on serum bone markers in young males [J].Eur J Appl Physiol,2012,112(4):1475-84.
[6] Sherk VD,Chrisman C,Smith J,et al.Acute bone marker responses to whole-body vibration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in young women [J].J Clin Densitom,2013,16(1):104-9.
[7] 薛延.骨質疏松癥的生化診斷[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5,1(1):59-62.
[8] 張怡,袁明燕,馬丹艷.運動與骨代謝及其相關代謝指標的影響[J].貴州體育科技,2006,3(1):47-50.
[9] Foong Kiew Ooi,Rabindarjeet Singh,Harbindar Jeet Singh.Changes in Bone Turnover Markers and Bone Mass with Reducing Levels of Jumping Exercise Regimens in Female Rats [J].Asian J Sports Med,2012,3(4):22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