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麥浪的味道

      2016-03-04 05:43:14牛蘭學
      陶山 2016年3期
      關鍵詞:饃饃麥收麥浪

      ◎牛蘭學

      麥浪的味道

      ◎牛蘭學

      母親對麥子的一生有句概括:又受冷,又受熱,在外待了八個月。就是說在頭年的秋分時節(jié)把麥子種上,剛剛出土不久,冬天就來了,在天寒地凍的時節(jié),幼小的麥苗抵抗著嚴寒,以厚厚的大雪當作棉被,默默的孕育著。待到翌年春天來到的時候,麥苗卻好像并不急于生長。清明時節(jié),她突然開始拔節(jié)、抽穗、揚花、灌漿。好像一眨眼之間,籽粒飽滿了,天氣最高溫度也到了38度。麥子成熟了,也該進屋進囤了。

      記得麥收是最幸福,也是最累人的時節(jié)。小時候叫做“三夏大忙”,這個三夏是指:夏收、夏管、夏種。夏收主要是麥收,叫“虎口奪糧,顆粒歸倉”。說麥收最幸福,是因為收了麥子可以吃上白面饃饃。那時候,就是天天吃棒子面都可以,何況還有幾頓白面。說最累人是說,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俗話說,秋熟熟一月,麥熟熟一晌。七分熟十分收,十分熟七分收。這麥收要看火候,早一會兒,晚一會兒都不會有最佳收成。何況,那時蟲災、干熱風、刮大風、下大雨、甚至冰雹都有可能隨時來,天氣預報還沒有今天科學、先進。偶爾,可能還會有人禍,譬如火災等等。所以必須搶收、搶打。

      村里最有經驗的老農,腰里別一把鐮刀,在田壟上走走看看,搓幾只麥穗,用牙咬一咬,然后就決定那一塊麥子割不割。割!于是,凌晨三點時分,村里家家戶戶的小喇叭就吹起來“滴滴答”的起床號。大家就聽隊長的號令,一起涌向那塊麥田,開始收割麥子。頭上頂著星星,睡意仍然朦朧,腳步有點踉蹌,許多還披著棉衣。然后,大家一人認領一壟開始收割。先行的隊長和勤快的人飛快在前,晚到和笨拙的人在后邊緊跟。天明一看,滿地里人頭攢動,似雁陣一樣,有前有后,有快有慢,散布整個麥田。日頭越來越熱,棉襖已經扔在田壟。有的頭頂毛巾,邊擦汗邊前行。有的開始蹲下割麥,慢慢挪動。我在人流里,一把一把攏起、割斷、放下、直腰、彎腰、邁步、再攏。最不能承受的是腰疼。待隊長喊休息時,都去喝糖精水,那個甜、那個涼,只喝的大家咕咚咕咚。我只好用鐮刀背過來,頂住腰疼,有時只好躺在田壟上,用壟背墊起腰部,減少疼痛。大人們說,小孩子沒有腰,哪來腰疼?那時誰割一畝麥子,可以獲得生產隊二兩棉油的獎勵。于是,大家還真有積極性。那時,我一大晌可以一個來回,收割一畝二分的麥子。真腰疼。今天,看到麥子成熟就腰疼。遇到倒伏的、難割的,既腰疼,還頭疼。因為腰疼,我常常想,什么時候割麥子用機器呀?我長大一定去發(fā)明。我的父母都是割麥子的好手,父親是隊長,總是在最前頭,成為“領頭雁”。母親有耐力,每一塊地割得麥子,都會超過平均數。每年我們家都會分到幾斤棉油的獎勵,夠一大家子食用一年。

      割完麥子,就是扎捆。收麥子時,麥芒直扎的胳膊生疼。我一般發(fā)草腰,還算輕松。收完麥子,就是把麥捆個子拉回場里,先垛起來。待到一垛垛麥子拉回來,趁好天就要打場啦。鋪場、曬場、軋場、起場、揚場、曬場等等,都是大人的活計,尤其是技術把式的活兒,別人是不能插手的,年齡小的有時趁機在麥堆里、麥草里打個滾,算是愜意的事情。不過,大部分時間,還要去“顆粒歸倉”。就是去地里撿拾落在地里、路上的麥穗。母親說,下腰撅腚,拾麥子換杏。不要怕累,拾了麥子,正好可以換麥黃杏吃。就像“望梅止渴”一樣,我們也是“聽杏止疼”,一塊地一塊地去普遍撿拾麥子。麥場正被農活把式占據著時,除了拾麥子,還有部分人趕緊種棒子、收拾棉花等等。麥收差不多拉拉撒撒有一個多月,農民們把麥子曬干,然后挑揀最飽盈、最干凈、最干燥的麥子一袋袋裝起來,抬上一大馬車高高興興去交公糧。在我們縣勞動改造的北京《俄文友好報》編輯汪易揚看到這一場景,寫了一首歌曲《送糧老漢喜洋洋》獲得河北省和全國匯演創(chuàng)作獎。剩下的那些干癟的、有雜質的甚至霉頭、蟲咬的麥子,農民們要分一分食用。每人總算分到幾十斤小麥,為一年的節(jié)日做好了最好的面食準備。饃饃、水餃、月餅、年糕都從這里出發(fā)?,F在想起來問問,不知那時城里人是否知道這樣的情景?

      印象比較深的還有春天的麥浪。麥子剛剛拔節(jié)蓋住點地皮,一陣陣風吹過,綠油油的麥苗尖葉,隨風依次晃動著,就像大海綠色的波浪,有時也像澆地壟溝里的水紋。我們趴在壟溝上喝一氣井拔涼水,坐在地頭癡癡的觀察著麥浪。希望有一只小船趕來,馱著我們奔向遠方。腰疼之前有一件事情比較難忘,就是燎麥穗。在麥子灌完漿快成熟時,摘一把青青但是飽滿鼓脹的麥穗,用柴火燎上一燎,然后搓一搓。哎喲,那個香喲,青青的麥香沁人心脾,吃一小把,黑乎乎嘴唇包裝著裂開的笑牙,回味無窮。后來,我們家開著饃饃房,這也是忙碌的時候,我要去大街里馱著饃饃換麥子,為家里掙一點錢。還想起來就是鏟麥楂,因為沒有柴燒,地里的麥楂,讓我們用短柄小鏟鏟個精光。

      我已經多年不割麥子啦,農民也早已不用割麥子啦,收割的機器終于發(fā)明出來了。麥子也已經有了許多新品種,包括黑小麥。據說,等不了幾年館陶縣就成為全國最大的黑小麥種植和繁育基地。 望著一望無際的麥田,大型聯合收割機進入地頭,嗡嗡的響聲伴著輕輕的揚塵向前駛去,不一會兒從機器的倒筒里,傾瀉而下顆顆珍珠般的麥流……從過去鐮刀到揚場的環(huán)節(jié),在這里僅僅是按按按鈕,短短幾分鐘。全縣的麥收也不過幾天時間。該高興了吧?高興。真高興!真的沒有了腰疼。

      不過,也有一點隱疼。收割機收不太凈,很少有人去撿拾掉在地里的麥穗,滿地的麥楂沒有人再用。據說,現在掉在地里的麥子有百分之十左右。一位退休的老人僅僅幾天就撿拾幾袋子麥粒。想起來那些浪費糧食的許多現象,我的腰不疼,又變成了心疼。這幾天各地不斷傳來地里的小麥有火情,這是我聽到麥收著火最多的年份,大火把一片片麥田燒的干干凈凈,幾乎一年的忙乎啊等于零,心疼。

      母親就是在麥子將要收割時因病離我們而去的。她沒有福分,沒有吃上那一年的新饃饃。母親逝世十年啦,她那一年也沒有吃上新饃饃。麥收時節(jié),盡管母親“下腰撅腚,拾麥子換杏”的諺語還在耳畔回響,可是,我真心疼、心痛!(原載《散文選刊》、《邯鄲日報》等媒體,榮獲全國二等獎)

      牛蘭學,筆名陶之垚垚,散文作家、社科專家、文化學者?,F任河北省邯鄲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館陶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陶山》雜志主編。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作協會員、邯鄲市第四屆優(yōu)秀作家、邯鄲學院客座教授。1986年3月開始發(fā)表作品,出版作品數部,在海內外媒體發(fā)表作品600余萬字。先后榮獲第六屆全國冰心散文獎、首屆林非散文獎、首屆全球華人中國長城散文金磚獎、第七屆“漂母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首屆“古貝春杯”全國暨海外華人小小說大獎賽優(yōu)秀獎、河北散文30年金星創(chuàng)作獎等。其著作或手稿先后被國家圖書館、南京、北大、清華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河北文學館等館藏。國內外數十家媒體予以報道。

      猜你喜歡
      饃饃麥收麥浪
      難忘兒時麥收那些事兒
      香格里拉(2023年1期)2024-01-04 02:47:46
      麥浪滾滾收獲忙
      《風吹麥浪》系列作品
      收藏與投資(2022年5期)2022-05-31 23:11:17
      麥浪滾滾喜悅多
      全國麥收進度過半 主產區(qū)機收率超98%
      存在籃子里的饃饃“麥香依舊”——定邊縣實行第一書記“職級抵押”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4
      泥磚筑疊(中國畫)
      吐魯番(2019年4期)2019-03-30 10:59:00
      劉麥收 國畫作品
      新疆藝術(2019年6期)2019-03-24 02:56:50
      “饃饃熟了再揭鍋”——急于揭鍋,會成夾生飯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2
      風吹麥浪
      童話世界(2018年29期)2018-10-08 03:16:20
      庆阳市| 丘北县| 武宁县| 辽宁省| 驻马店市| 元氏县| 轮台县| 呼玛县| 西峡县| 铅山县| 温州市| 恩平市| 七台河市| 新沂市| 商水县| 乌苏市| 新平| 镇平县| 仁怀市| 霍邱县| 通化县| 贡觉县| 衡阳市| 河间市| 绥滨县| 阳西县| 临猗县| 乡城县| 泾阳县| 聂拉木县| 洛宁县| 县级市| 绵阳市| 德安县| 沂水县| 潜江市| 兰坪| 洛川县| 葫芦岛市| 芜湖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