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野 王麗杰 張麗 寧佳 解用江
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效應的對比研究
楊秋野 王麗杰 張麗 寧佳 解用江
目的探究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的效果。方法66例牙種植患者,根據(jù)口腔修復膜材料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使用鈦膜作為修復膜材料修復,實驗組使用海奧口腔修復膜作為修復膜材料修復。對比分析兩組的修復效果。結果實驗組修復成功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的78.7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完成后1周,實驗組骨厚度為(2.6728±0.5496)mm、植骨厚度為(2.4563±0.4520)mm,均大于對照組的(2.0145±0.2014)、(1.9122±0.1236)mm (P<0.05);實驗組副反應發(fā)生率(3.03%)低于對照組(21.21%) (P<0.05)。結論在牙種植患者引導骨再生中使用海奧口腔修復膜的臨床效果較優(yōu)于鈦修復膜,可有效促進修復成功率,減少副反應,適合臨床使用及推廣。
口腔修復膜材料;牙種植;骨再生;效果
牙種植術是修復牙缺失的主要治療手段,具有較高的修復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患者伴有骨量不足的情況,導致牙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局部凹陷等不良現(xiàn)象,嚴重情況下甚至還引發(fā)側方穿孔問題,繼而達不到種植的效果[1]。因此,選擇何種口腔修復膜材料對提高種植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牙種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比了海奧口腔修復膜和鈦膜的應用效果,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具體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牙種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且排除嚴重心、肝、腎等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根據(jù)口腔修復膜材料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63歲,平均年齡(45.02±6.01)歲;缺牙類型包括20顆磨牙、13顆前磨牙。實驗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64歲,平均年齡(45.12±7.04)歲;缺牙類型包括18顆磨牙、15顆前磨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種植體植入均采取常規(guī)手術方式進行,即使用生理鹽水浸濕Bio-Oss骨粉,并在種植體側骨缺損位置內將其完全放入。手術完成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合適的口腔修復膜,即檢查其牙骨缺損傷口的大小和形狀后,給予對照組鈦修復膜引導缺損骨再生,將鈦膜修剪成符合牙骨缺損情況的形狀并置于植骨部位。實驗組以海奧口腔修復膜引導缺損骨再生,同樣將其修剪成符合牙骨缺損情況的形狀并置于植骨部位。確認放置成功后,在其邊緣處進行覆蓋,覆蓋長度約為2~3 mm,術后常規(guī)縫合創(chuàng)口。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修復成功:手術后,種植體表現(xiàn)出較高的穩(wěn)定狀態(tài),牙缺損位置可見新生骨長出,并且可良好結合自體骨。②手術結束后1周,對比兩組患者的骨厚度、植骨厚度,厚度通過10分度游標卡尺進行測量。③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的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2個方面,即創(chuàng)口開裂、牙局部腫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牙缺損修復效果比較 實驗組修復成功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的78.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牙缺損修復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骨厚度及植骨厚度比較 手術完成后1周,經(jīng)測量得出實驗組骨厚度為(2.6728±0.5496)mm、植骨厚度為(2.4563±0.4520)mm;對照組骨厚度為(2.0145±0.2014)mm、植骨厚度為(1.9122±0.1236)mm。實驗組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4、2.05,P<0.05)。
2.3 兩組患者副反應比較 實驗組僅出現(xiàn)1例副反應(牙局部腫脹),發(fā)生率為3.03%;對照組出現(xiàn)7例副反應,包括4例創(chuàng)口開裂、3例牙局部腫脹,發(fā)生率為21.21%。實驗組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2,P<0.05)。
在社會環(huán)境及飲食結構不斷改變的背景下,導致牙缺失情況頻繁發(fā)生,若長時間得不到修復,不僅會影響牙齒美觀,還會造成鄰近牙齒的咬頜功能紊亂,繼而促使正常牙齒逐漸松動,甚至出現(xiàn)脫落的現(xiàn)象[2,3]。牙種植技術也是臨床常見的人工牙齒種植技術,即借助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將適合牙齒種植的材料進行設計加工,使加工后的材料能夠兼容患者的自體骨,并植入牙槽骨中,最后配合烤瓷牙冠完成牙齒種植。牙種植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引導骨再生,而修復膜材料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牙康復效果。當前,隨著引導骨再生膜技術的不斷推廣及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牙骨缺損的修復效果,該類技術主要借助生物膜為骨組織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此達到手術目的。鑒于此,選擇一種正確的口腔修復膜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鈦膜是一種不可吸收生物膜,具有抗力強度良好、質地堅硬的特點,是臨床常見的修復材料,在促進植骨生長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鈦膜的實際使用在存在一些不良的影響,如阻止植骨對血液的良好吸收等,繼而延長患者的恢復時間。海奧口腔修復膜是一種可吸收膜,且無任何化學交聯(lián)劑,不僅能隔離細胞、穩(wěn)定血凝塊,還可以保證血液血漿有效輸往植骨區(qū)內,從而促進植骨得到良好生長,為進一步貼合自體骨提供有力的支撐。結合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以海奧口腔修復材料引導缺損骨再生后,修復成功率達96.97%,骨厚度為(2.6728±0.5496)mm、植骨厚度為(2.4563±0.4520)mm,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3%;對照組治療后修復成功率為78.79%,骨厚度(2.0145±0.2014)mm、植骨厚度為(1.9122±0.1236)mm,副反應發(fā)生率為21.21%。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一些文獻結果基本一致,將海奧口腔修復材料配合牙種植技術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在此建議,臨床醫(yī)生應加大牙齒缺損等口腔疾病的預防宣傳力度。通過以下幾點進行:根據(jù)引發(fā)口腔疾病的因素,給予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主要提醒患者保持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盡量做到戒煙戒酒;堅持刷牙2次/d,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堅持洗牙等。
綜上所述,在牙種植患者引導骨再生中使用海奧口腔修復膜的臨床效果較優(yōu)于鈦修復膜,可有效提高修復成功率,促進植骨生長,是一種安全性好、療效顯著的修復材料,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1]陳珍香.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口腔修復膜材料的應用.口腔護理用品工業(yè),2015,25(5):27-28.
[2]何群榕.口腔修復膜材料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的效應.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5):77-78.
[3]李敏.牙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2015,8(3):95-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64
2016-03-28]
163000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口腔修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