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
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研究
曾鑫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臨床療效。方法120例T2DM伴NAFLD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均采取二甲雙胍及基礎治療對血糖進行控制,觀察組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對照組患者加用胰島素,比較兩組療效。結果兩組甘油三酯(T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膽固醇(TC)、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發(fā)應發(fā)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67%(P<0.05)。結論在對T2DM伴NAFLD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療效顯著,不僅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不良反應少,適合臨床推廣。
沙格列??;二甲雙胍;2型糖尿??;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
NAFLD是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現(xiàn)象,NAFLD在臨床中與T2DM患者的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等存在密切的關系。近年來,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NAFLD患者的血清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具有較高水平的二肽基肽酶-4,通過采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纖維程度[1]。因此,在本文研究中,以本院120例T2DM伴NAFLD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治療120例T2DM伴NAFLD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初發(fā)T2DM患者,或T2DM病史<5年,未采取正規(guī)治療,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NAFLD。排除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癌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和肝纖維化患者。所有患者試驗前均知情同意參與,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1.24±6.33)歲,病程0~3年,平均病程(1.39±0.64)年。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1.86±6.79)歲,病程0~4年,平均病程(1.96±0.73)年。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主要為控制血糖的治療,并指導患者健康的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兩組患者均在采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J20100124]治療,給予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12~18 U/次,3~4次/d,用量為36-72 U/d。觀察組:采用沙格列汀(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J20110029)治療,口服,5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比較其血脂(TC、TG)、HbA1C、HOMA-IR、肝功能(ALT、AST)、FPG和2 h PG。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T2DM伴NAFLD患者經過治療后TG、HbA1C、FPG和2 h 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TC、HOMA-IR、ALT和AST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T2DM伴NAFLD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T2DM伴NAFLD患者治療后的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T2DM伴NAFLD患者治療后的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觀察指標 觀察組(n=60) 對照組(n=60) t PTC(mmol/L) 4.72±1.41a 5.37±1.48 2.4631 0.0152 TG(mmol/L) 2.67±1.17 2.83±1.06 0.7850 0.4340 HbA1C(%) 7.51±0.75 7.68±0.83 1.1771 0.2415 HOMA-IR 5.81±2.36a 7.69±3.47 3.4702 0.0007 ALT(U/L) 45.72±7.53a 56.17±9.74 6.5749 0.0001 AST(U/L) 43.26±7.62a 53.28±8.63 6.7417 0.0001 FPG(mmol/L) 7.81±1.46 8.29±1.65 1.6876 0.0941 2 h PG(mmol/L) 11.07±2.41 11.49±1.97 1.0452 0.2981
表2 兩組T2DM伴NAFLD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T2DM是一種常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T2DM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僅如此,T2DM伴NAFLD的發(fā)病率也呈迅速增長的趨勢,而且NAFLD患者中有超過80%的患者患有T2DM,與單純T2DM患者對比,T2DM伴NAFLD患者胰島素抵抗更加明顯,而且其血糖更難控制,隨著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肝臟脂肪會進一步堆積,導致患者肝損傷現(xiàn)象更為嚴重,因此出現(xiàn)肝硬化的可能性將明顯增加[2]。因此在對T2DM伴NAFLD患者的治療中,應合理選擇藥物為患者降低血糖,同時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從而改善患者的脂肪肝各項指標[3]。
近年來經研究發(fā)現(xiàn),在T2DM患者早期,采用腸促胰素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肝臟的脂肪沉積現(xiàn)象,一方面胰升糖素樣肽-1能夠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以及合成,抑制β細胞的凋亡,從而取得降低患者血糖的目的[4]。另一方面胰升糖素樣肽-1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的抵抗,減輕患者肝臟脂肪沉積的現(xiàn)象,抑制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進程[5]。本文研究中采用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不僅可有效對患者起降血糖作用,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NAFLD病情,在對T2DM伴NAFLD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療效顯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
本文觀察組患者通過采取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后,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C、HOMA-IR、ALT和AST水平分別為(4.72±1.41)mmol/L、(5.81±2.36)、(45.72±7.53)U/L和(43.26±7.62)U/L,其與對照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G、HbA1C、FPG和2 h 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且患者不良反應少,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1]唐曉梅,黃建君,陳國平.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觀察.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5):749-750.
[2]王穎崢,路敏,周穎,等.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2,14(5):277-281.
[3]張喜婷,胡玲,王寧,等.2型糖尿病并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險因素及其與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2):1332-1334.
[4]王雯,陳一丁,錢鐵鏞,等.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32-333.
[5]楊璐,宋美情,張秋玲,等.吡格列酮、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脂聯(lián)素水平的影響比較.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4,36(3):309-312.
[6]呂春鳳,于珮,周賽君,等.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研究.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33(3):145-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92
2016-05-10]
517200 河源市和平縣人民醫(yī)院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