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埋劍記》的俠義精神與江湖文化

      2016-03-07 00:01:30楊敬民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關(guān)鍵詞:保安

      楊敬民(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文學與文化研究·

      《埋劍記》的俠義精神與江湖文化

      楊敬民
      (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沈璟《埋劍記》繼承了唐代小說《吳保安》本事中的俠義精神,同時不拘泥于原有的故事框架進行了藝術(shù)創(chuàng)造。沈璟將吳地的豪俠事跡融入其戲曲傳奇之中,這使戲曲情節(jié)增加了吳地的文化特征,也促進了其在吳江地區(qū)的傳播。沈璟《埋劍記》的創(chuàng)作汲取了史傳中豪俠的事跡以及詠俠詩的素材,使作品中充溢著堅貞不渝、重俠輕儒與移孝為忠的豪俠精神。同時,江湖文化與民間文化也對戲曲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影響,使沈璟戲曲作品中的俠義精神具有新的時代文化內(nèi)涵。

      《埋劍記》;俠義精神;吳地文化;江湖文化

      沈璟傳奇《埋劍記》共兩卷三十六出,其題材源于唐代傳奇小說《吳保安》,是一部俠義主題的戲曲作品。沈璟在改造重寫這類俠義題材作品的過程中,既有意繼承本事原有的俠義精神,又將自身對俠義精神的理解融入其中,使豪俠形象身上的道德教化意味增強,成為符合封建倫常觀念的忠義英雄。可以說沈璟是一位有著俠義情懷的戲曲創(chuàng)作者,這在其《埋劍記》的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一、《埋劍記》對《吳保安》俠義精神的充實與強化

      《吳保安》見于《太平廣記》卷一六六,《新唐書·忠義傳》中的《吳保安》所述情節(jié)與此大體一致,然文詞較為簡要。小說中吳保安與郭仲翔的交往中體現(xiàn)出鮮明的俠義精神。

      1.素昧平生、急人之憂。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中評《埋劍記》,就其所評內(nèi)容實為《吳保安》小說寫照,故引用如下:“郭飛卿陷身蠻中,吳永固以不識面之交,百計贖出,可謂不負生友。飛卿千里赴奠,移恤永固之子,可謂不負死友。世有生死交如此,洵足傳也。”[1]628吳保安與郭仲翔兩人雖為同鄉(xiāng),卻沒有見過面,更非深交摯友。故在書信交往中,吳保安言“幸共鄉(xiāng)里,籍甚風猷,雖曠不展拜,而心常慕仰”,郭仲翔言“雖未披款,而鄉(xiāng)里先達,風味相親,想睹光儀,不離夢寐”。當吳保安贖郭仲翔至姚州,兩人才真正相識。小說中素昧平生的兩個人,卻在人生的磨難中成為深交摯友。一者傾家贖友,十年歷盡苦辛;一者知恩報恩,千里赴奠,撫恤孤子,兩人的俠義之行感人至深。吳保安信中提到“側(cè)聞吾子急人之憂,不遺鄉(xiāng)曲之情”,而郭仲翔則言“濟物之道,古人猶難,以足下道義素高,名節(jié)特著,故有斯請,而不生疑”。雖為雙方客套之語,但二者在小說中卻通過自己的行動踐行了“急人之憂”與“濟物之道”。

      2.死生相救、分義情深。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吳保安棄家贖友》開篇《結(jié)交行》云:“古人結(jié)交惟結(jié)心,今人結(jié)交惟結(jié)面。結(jié)心可以同死生,結(jié)面哪堪共貧賤?”患難之中,死生相救,才是心交摯友的認識,用以說明吳保安與郭仲翔的友誼比較恰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小說中兩個人均官職低微。郭仲翔雖有才學,但卻依靠其叔代國公郭元振的援引才做了姚州都督李蒙帳下的判官。其叔希望其在征討南蠻的戰(zhàn)爭中建功立業(yè),以“俾其縻薄俸也”。所以當方義尉吳保安致信請郭仲翔薦引時,兩個人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通過小說可知“幼而嗜學,長而專經(jīng)”的吳保安職位卑微,任期將滿,受困于吏部的銓選,致信給郭仲翔,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也能夠到李蒙軍中任職。唐代對于官吏的考核與任命權(quán)集中于中央,任期滿后要赴京調(diào)選。吳保安家境貧窶,又無顯赫門第,所以他尋求郭仲翔的幫助,否則“更思微祿,豈有望焉”。郭仲翔深深地被來信所感動,顧念鄉(xiāng)曲之情,將吳保安推薦給李將軍,召其為管記。所以,郭仲翔亦可謂吳保安的知心之人。吳保安日后能夠歷盡艱苦救贖郭仲翔蓋源于此。在吳保安未至之時,李蒙被蠻兵所敗身死,郭仲翔被擒為虜。蠻俗有以錢財贖囚俘的風俗,郭仲翔致書信給吳保安,希望通過吳保安告知郭元振營救他。吳保安雖然曾利用郭仲翔是“國相猶子”的身份而尋求職位,但營救郭仲翔時卻是出于朋友之義,因為此時郭元振已卒[2]291。為了籌措千匹絹贖郭仲翔,素來貧窶的吳保安卻能傾家置換二百匹絹,棄妻兒,在巂州十年不歸,經(jīng)營財物,共得七百匹絹。妻兒饑寒交迫,尋吳保安,受到姚州都督楊安居的救濟。吳保安傾家救友,能夠感動楊安居,與之共同贖郭仲翔。這種對朋友之義能夠感化教育他人,可見作者之用心。作者通過作品中姚州都督楊安居之口評價吳保安曰:“吾常讀古人書,見古人行事,不謂今日親睹于公。何分義情深,妻子意淺,捐棄家室,求贖友朋,而至是乎!”楊安居于府庫假官絹四百匹,以助吳保安湊足千匹絹之數(shù)。當郭仲翔在蠻洞買美女十人以謝楊安居,安居曰:“吾非巿井之人,豈待報耶!欽吳生分義,故因人成事耳。公有老親在北,且充甘膳之資。”所以,正是吳保安對郭仲翔的患難與共的友誼使楊安居“因人成事”,助力吳保安營救郭仲翔。

      3.意志堅韌、孝義為先。在人們高度評價吳保安的時候,往往忽視了郭仲翔,或是對其頗有微詞。主要是其贈美女以報楊安居之恩,報恩于吳保安身后等。這些未免有對古人苛求太過之嫌,這就如吳保安傾家贖友,置妻兒于不顧一樣,今人亦難理解。通過郭仲翔致吳保安的信及小說追述的故事情節(jié),可知郭仲翔所經(jīng)歷的苦難歷程。其信中云:“吾自陷蠻夷,備嘗艱苦,肌膚毀剔,血淚滿地。生人至艱,吾身盡受?!毙≌f結(jié)尾處的追述,雖然可見吳保安救郭仲翔的恩德,但人們卻忽略了郭仲翔逃離苦難的執(zhí)著與堅韌。無論是蠻首待之“飲食與其主等”,還是苦役鞭笞,還是釘足于板、“木鎖地檻”,都沒有改變郭仲翔脫離苦海的意志。這也讓人想到小說中提到郭仲翔徒跣赴奠,又負吳保安夫婦尸骨“徒行千里至魏郡”的情節(jié),這足以說明郭仲翔報恩之至誠。因為在蠻洞,為了防止郭仲翔逃走,洞主“乃取兩板,各長數(shù)尺,令仲翔立于板、以釘自足背釘之,釘達于木”,傷瘡經(jīng)多年才得以痊愈。郭仲翔以傷殘之軀負骨千里,其堅忍之意志是常人所不及的。

      郭仲翔身上還體現(xiàn)了孝義的品格。其在致吳保安的信中言:“思老親于舊國,望松槚于先塋。忽忽發(fā)狂,腷臆流慟,不知涕之無從!”當其獲救而歸,在做蔚州錄事參軍時,他迎親到官。后來做代州戶曹參軍。其母亡故,他葬母,行服墓次。百善孝為先,郭仲翔從贍養(yǎng)母親,到行服墓次都符合孝道。他身上的俠義精神是以孝道為基礎(chǔ)的。

      郭仲翔身上體現(xiàn)的俠義精神是建立在儒家的禮與孝道基礎(chǔ)上的。郭仲翔知恩報恩,情深義重。吳保安夫婦均卒于眉州彭山。仲翔“哭甚哀,因制缞麻,環(huán)绖加杖”,徒跣負骨千里,出家財二十萬厚葬保安,刻石頌美。親廬其側(cè),行服三年。對保安子愛之如弟,為之娶妻,恩養(yǎng),甚至讓官位于保安之子。缞麻、環(huán)绖、行服三年等均是為父母守孝的喪服、儀禮,這些足見郭仲翔酬之心與痛喪至交的傷痛。善待吳保安之子,更是盡父輩之責任,真誠感人?!缎绿茣ぶ伊x傳》中將《吳保安》列入其中。如《新唐書》中所云:“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后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保?]5459在吳郭兩人身上體現(xiàn)了忠貞孝義的精神與品格。

      《埋劍記》對《吳保安》所體現(xiàn)出來的俠義精神有著積極的認同,同時,在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充實和改造的過程中,也對其俠義精神的內(nèi)涵進行了強化和豐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死如一、堅貞不渝。沈璟希望在人情冷漠的現(xiàn)實世界中,通過郭仲翔與吳保安的真摯友情,達到教化人心的目的。其在第一出《提綱》【行香子】開宗明義,云:“達道彝倫,終古常新,友朋中無幾何存。朝同蘭蕙,暮變榛荊。又陡成波,翻作雨,覆為云。所以先賢,著《絕交》文,畏人間輕薄紛紛。我思前事,作勸人群??衫^蕭朱,追杜左,比雷陳?!钡谄叱觥稕Q策》中,吳保安云:“當面輸心背面笑,嗟世態(tài)之悠悠;覆手作雨翻手云,恨交情之落落?!钡谑宄觥秾ζ分?,仙呂過曲【勝葫蘆】:“傾蓋相看意偏深,將一諾重千金。吾以愧夫末世澆漓甚。波瀾反覆,多少悠悠路人心。”第二十二出《殖貨》【宜春令】:“時情薄,古道微。昨論交今朝已攜。雷陳膠解,孫龐傾奪紛紛起。守著他能使鬼的錢神,肯偢釆故人行的狼狽。誰知道這末世頹波,見古人芳軌?!钡谌觥断e》雙調(diào)過曲【攤破金字令】:“我想時情太薄,翻覆紛紛是。(生)縱使然諾暫許,終是行路悠悠爾。(眾)管鮑當初,定不如此。我把肺肝相示,為知己死??磥聿槐容p薄兒,一朝少參差,不將手救之,卻又排之,更不垂慈。把從前斷金如故紙?!薄疽褂甏蛭嗤浚骸暗共蝗绾愂?,游俠兒,節(jié)烈使人思。古來時,信陵求士。七十衰翁伏劍,也只為感恩私。當年孝標曾屬詞,又有翟公嘆息,嘆息一生一死,交情可試。愿從茲,閉戶把時人說將起耳難聞?!鄙颦Z反復(fù)抨擊友道敗落、人心不古,也正是在強調(diào)這種生死如一、堅貞不渝的俠義精神。

      2.建功邊塞、重俠輕儒。沈璟的作品中,充溢酬恩報國、馳騁沙場的游俠精神。雖為儒者,但卻流露出重俠輕儒的游俠精神。如第五出《詰戎》李蒙的曲詞“由來壯士恥為儒,報國縱橫見丈夫”,則明顯汲取了唐代詩人建功邊塞、重俠輕儒的豪俠精神。其曲詞化用了盧照鄰《劉生》“報恩為豪俠,死難在縱橫”的詩句,將詩歌中濃厚的功業(yè)追求在戲劇中表達出來。第七出《決策》中,吳保安也同樣具有這樣特征,他云:

      平生氣不平,抱劍欲從征。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下官姓吳名保安,字永固,魏州人也。家無儋石,誼薄云天。業(yè)本儒流,慕為俠客。孤軍死趙,笑他無忌寡謀;狗盜出秦,羞殺孟嘗養(yǎng)士。顯髠鉗之季布,不讓朱亥;知囚虜之夷吾,何殊鮑叔。赴期元伯,范巨卿亦是信人;不背魏其,灌仲孺可稱義士。

      戲劇中吳保安同樣表達了建功立業(yè)、重俠輕儒的思想。對于信陵君、孟嘗君、季布、朱亥、管仲、范巨卿、灌仲孺這些戰(zhàn)國、漢代的豪俠的評價中,突出了吳保安的俠者風范。他與郭仲翔、李蒙等一樣,吟唱著“只為儒冠困人心懶,霄漢限九關(guān)。不如投筆去從戎登將壇,紓國難,策功紫塞,著名青簡”。(南呂過曲【白練序】)第九出《前驅(qū)》仙呂引子【天下樂】:“(生上)男兒仗劍當樽酒,誰說臨歧步步愁?!泵黠@化用唐陸龜蒙《離別曲》,其詩曰:“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仗劍對樽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疾解腕。所思在功名,離別何足嘆?!钡谑觥逗蟀l(fā)》【歸朝歡】:“(小生)成和否,成和否,此志甚堅。心匪石如何可轉(zhuǎn)。家和國,家和國,未能兩全?!钡谑觥稊÷劇贰撅L入松】:“(小生)霍嫖姚當時有云,(外合)胡未滅,何暇問家門?!?/p>

      3.移“孝”以為“忠”。沈璟進一步強化了《吳保安》中以孝為先的俠義精神。雖然在戲劇中改變了其母亡故后報恩以及徒跣負骨千里的故事情節(jié),但其將忠孝節(jié)義的倫常觀念與唐代小說中的豪俠精神相結(jié)合是其戲劇的突出特征。在明人眼中,沈璟就是一位忠貞孝義的名臣。他直言疏爭恭妃冊封皇貴妃,“不惜一官爭之,蓋一日名重天下矣”?!啊湔咚罊?quán)’,沈公自信平生,夷然不屑;‘烈士徇名’,沈公竟不免”[4]908-909。姜士昌對于沈璟的評價來源于《史記·伯夷列傳》,即“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父死權(quán),眾庶馮生’”。《索隱》云:“太史公言己亦是操行廉直而不用于代,卒陷非罪,與伯夷相類,故寄此而發(fā)論也。”[5]2127可見在明人眼中,沈璟也是忠貞廉直的義士。而《家傳》中記載:

      公孝友天植,事王父母、父母皆得歡心。晚事母卜太宜人,尤盡色養(yǎng)。事諸夫、從祖及諸宗長,謙抑卑遜,不異為童子時。久而宗人化之,凌犯之風衰焉。至其為長,寧屈己居下,若示之標準而作其弟者。其喪葬王父母及奉直公,皆獨任之,不以累諸弟。與閔宜人白首相莊,終身無頩顏語誶語。斯皆人情所難也。[4]907

      根據(jù)上述材料,我們就不難理解沈璟戲劇作品中為什么充滿了對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倫的尊奉之情了。不僅郭仲翔忠孝俠義,其妻子顏氏更是符合封建婦女的德言工容的要求。第十三出《婦功》、十七出《拒讒》、二十三出《療疾》等,著力塑造了顏氏忠貞節(jié)烈。當其父欺騙郭仲翔戰(zhàn)死逼她改嫁,她想殉節(jié)丈夫,又恐婆婆無人照顧。在忍受悲痛中,表現(xiàn)出女性的剛強。她照顧病危的婆婆,仿效古人割股療親,可謂貞孝絕代。顏氏一柔弱女子體現(xiàn)的貞烈也是俠義精神的體現(xiàn),似乎不能簡單以今人眼光批評為封建糟粕。而郭仲翔在戲劇中,更是體現(xiàn)了對母親的孝道,對國家的忠心,對朋友的信義。他拒絕南詔高官厚祿的誘惑,寧可為奴也不降順,“報主不負平生”。(第十四出《士節(jié)》)沈璟在第十八出《混跡》與三十六出《恩榮》中,通過曲詞道出了其創(chuàng)造中移孝以為忠的俠義精神。郭仲翔既以季布、高漸離這些忍辱負重的俠義英雄自勵,忍死含羞,是為了掙扎著活下來,將來報答君親,贍養(yǎng)母親,善待妻子,盡臣子、兒子、丈夫的責任?!扒M綱常,將移孝以為忠”正是沈璟創(chuàng)作的豪俠鮮明的特點之一。沈璟將《孝經(jīng)》中孝道的觀念融于傳奇的創(chuàng)作之中,使人物身上體現(xiàn)了“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6]5的孝道思想。作品中屢次提到“移孝以為忠”,這正是《孝經(jīng)》中闡發(fā)行孝道與立身揚名關(guān)系的重要理論?!缎⒔?jīng)·廣揚名章第十四》記載: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保?]55

      這正是儒家所強調(diào)的能孝親者必能忠于君,立身揚名是實現(xiàn)孝道的最終目標。郭仲翔已經(jīng)成為遵循儒家道德倫理、忠孝節(jié)義的英雄。

      二、《埋劍記》對吳地豪俠事跡的吸收與內(nèi)化

      從《埋劍記》與《義俠記》的創(chuàng)作看,沈璟作為江蘇吳江人對于本地古今豪俠充滿了敬仰之情,在戲劇作品中將吳地的豪俠事跡融入其中。這即可以看出沈璟對于家鄉(xiāng)人才輩出的自豪感,也可使戲劇情節(jié)增加吳地的特征,使戲劇可以更好地在吳江地區(qū)傳播。在《埋劍記》中,他以唐代小說《吳保安》及《新唐書·忠義傳》中收錄的吳保安事跡為故事本事,同時創(chuàng)作明顯受《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掛劍徐君冢樹事跡的影響?!妒酚洝翘兰摇酚涊d: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札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1459

      因季札生死不相負,重信義的事跡體現(xiàn)了吳地的俠風,為后世所景仰。從《埋劍記》的命名,到戲劇情節(jié)的構(gòu)思,沈璟均對其有所借鑒。徐復(fù)祚《南北詞廣韻選》評《埋劍記》云:“此傳篤于友誼,深可為紛紛輕薄者之戒。且借延陵掛劍事,名之曰《埋劍》,亦極佳。獨增出一珊瑚鞭,后用賣鞭得信,如賣香囊故事,未免拾人剩唾耳?!保?]291無論徐復(fù)祚評價是否公允,但戲劇中郭仲翔與吳保安互贈寶劍與珊瑚鞭,并以之作為貫穿戲劇情節(jié)的重要物件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戲劇中吳保安的兒子名字為“吳延季”,正可見沈璟延續(xù)季札俠義精神的用心之處。沈璟更在戲劇中通過人物之口,提出對于季札掛劍的認識。第三十四出《痛悼》中,當吳延季擬遵父親遺命將寶劍送還郭仲翔時,郭仲翔云:“說哪里話。古人有掛劍于墓樹者,還是你吳家故事,你豈不聞?但我以為掛而不埋,徒為他人所得。他日亦無所藉手,以見故人于地下。我且待葬你父親之日,就將此劍并埋墳內(nèi)。一以見交情之有始終,一以使此劍之得所托,卻不是好。”延季云:“恩叔此意,更出延陵季子之上,只恐我父親魂魄不安?!保?]264第三十五出《埋劍》中,郭仲翔為吳保安上墳并將寶劍與珊瑚鞭一同埋葬。吳延季曲詞唱:

      【南僥僥令】昔人掛墓傍,百世已流芳。況你此段交情相酬報,真?zhèn)€比延陵意更長,比延陵意更長。[4]267

      可見在沈璟的創(chuàng)作中,郭仲翔與吳保安的友情堪比季札對于徐君的情誼,甚至超越了古人,有始有終,百世流芳。沈璟對于吳地英豪的敬仰情懷并非只在《埋劍記》中有所體現(xiàn),在《義俠記》中也有體現(xiàn),是一種自覺的創(chuàng)作。《義俠記》中虛構(gòu)了臨難勇為與朋友共患難的葉子盈。很有意思的是,沈璟特意在作品中表明他是蘇州人。十一出《遘難》中,柴進認為“樂莫樂兮心相知”,縱有三千客,不如有武松這樣知心義重的朋友。更借葉子盈之口針砭“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沒有黃金交不深”的現(xiàn)實。

      在殷天瑞前來抓捕柴進之前,此出戲通過柴進與葉子盈的對話,將春秋戰(zhàn)國及漢代吳地的英豪逐一點出,同時還介紹了吳地的山水,可謂人杰地靈。在危難關(guān)頭,柴進讓葉子盈逃走,葉子盈說:“大官人說了蘇州許多賢人,小子也要與蘇州爭氣,決當為朋友而死。”直到十三出《奇功》,梁山英雄救了柴進、葉子盈,約其上梁山時,他說:“官人有難,不忍辭去。如今既已上山,小子就此告辭。”宋江送他二十兩盤纏,他詩云:“休將金寶餌英才,我今日原非為利來?!保?]由此可見,沈璟是有意識將吳地的英豪寫入其戲劇作品中的,同時他通過吳保安與郭仲翔、葉子盈等人物形象表達了對患難與共、真摯友誼的歌頌。

      三、史傳豪俠記述與詠俠詩文對《埋劍記》豪俠精神表現(xiàn)的豐富

      沈璟《埋劍記》的創(chuàng)作,汲取了史傳中豪俠的事跡以及詠俠詩的素材,使作品中充溢著豪俠的精神。從戲劇的情節(jié)處理看,沈璟更多地借鑒了《新唐書·忠義傳》中吳保安與郭仲翔的事跡。如在戲劇中,吳保安求謁郭仲翔,兩人結(jié)為兄弟,此與小說情節(jié)不符,卻與《新唐書·忠義傳》的記載相符。且小說中吳保安為方義尉,而戲劇中吳保安為義安尉,恰與《新唐書·忠義傳》一致。故可知沈璟在《埋劍記》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唐代小說《吳保安》、《新唐書·忠義傳》有關(guān)素材均有采摭,但其有不拘泥于故事本事,所以情節(jié)與小說、史傳多有不同,體現(xiàn)其獨立的創(chuàng)作意識,而非故事的簡單復(fù)寫。如戲劇中,對于郭元振的塑造,就是以史傳中的豪俠事跡為原型,刪除其性格的缺陷,保留其仗義疏財?shù)暮纻b性格。郭元振在《舊唐書》與《新唐書》中有傳,比較文本,沈璟是以《新唐書》為依據(jù)的。《新唐書·郭元振》記載:

      郭震字元振,魏州貴鄉(xiāng)人,以字顯。長七尺,美須髯,少有大志。十六,與薛稷、趙彥昭同為太學生,家嘗送資錢四十萬,會有缞服者叩門,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喪”。元振舉與之,無少吝,一不質(zhì)名氏。稷等嘆駭。

      十八舉進士,為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jié),嘗盜鑄及掠賣部中口千余,以餉遺賓客,百姓厭苦。武后知所為,召欲詰,既與語,奇之,索所為文章,上《寶劍篇》,后覽嘉嘆,詔示學士李嶠等,即授右武衛(wèi)鎧曹參軍,進奉宸監(jiān)丞。[3]4360-4361

      《埋劍記》第四出《舉觴》,郭元振云:“老夫姓郭字元振,魏州人也。少游太學,偶遇家中寄到四百萬錢。見一人三喪未舉,遂舉此錢相贈,不問姓名。及十八而登甲科,作尉通泉而被詿誤。因獻《古劍》之詠,幸運蒙祝網(wǎng)之仁?!睆倪@一段自我陳述中,可以看出沈璟對于《新唐書·郭元振》的借鑒,但他還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調(diào)整,如其將“嘗盜鑄及掠賣部中口千余,以餉遺賓客,百姓厭苦”的劣跡刪除,而解釋為“作尉通泉而被詿誤”。沈璟為了表現(xiàn)郭仲翔的豪俠氣度,在第二出《看劍》中,讓其吟詠郭元振的《古劍篇》。詩云:“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知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玻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huán)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jié)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郭仲翔借助于這首《古劍篇》表達懷才不遇、時未遭逢、無人鑒識的感慨。但沈璟卻有意識地刪掉詩歌的后四句,即“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fù)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8]??梢娖鋵τ谌宋锴楦械陌盐辗掀涮竦推降男愿裉卣?。此外,從上文論述《埋劍記》對《吳保安》俠義精神的豐富和強化的文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史傳豪俠記述與詠俠詩文對《埋劍記》豪俠精神的明顯影響。

      四、江湖文化對《埋劍記》俠義精神的浸潤

      沈璟傳奇蘊含著濃郁的江湖文化氣息,其俠義精神因此而顯得更加豐富。

      在《吳保安》中,吳保安與郭仲翔素未謀面,而在《埋劍記》第八出,二人結(jié)為異姓兄弟?!堵駝τ洝芬桓奶苽髌嬷兴孛疗缴?、援引推薦的友朋關(guān)系為金蘭契結(jié)、異姓兄弟之情,體現(xiàn)了江湖結(jié)義的故事情節(jié)?!度龂萘x》中的桃園結(jié)義、《水滸傳》中的英雄結(jié)義,在明代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小說中這種義結(jié)金蘭的結(jié)義故事,體現(xiàn)著江湖文化的特征與內(nèi)容。沈璟《埋劍記》將吳保安與郭仲翔的關(guān)系改造為結(jié)義兄弟,滲透著江湖文化的氣息。

      《埋劍記》中的江湖顯然是王學泰所說的“游民的江湖”[9]6,刀光劍影、陰謀詭計和你死我活的江湖?!端疂G傳》中的江湖文化自然會影響和內(nèi)化于沈璟的作品之中。如《義俠記》中對《水滸傳》中武松的塑造,雖然將武松故事改造為生旦悲歡離合的故事,表達了“荷皇恩把前非鼎新。男兒志欲酬圣恩”(三十六出《家榮》)、“人生忠孝與貞信,圣世還須不棄人”的思想,但傳奇中也有“今古英雄稱義俠,報恩雪忿名高”(第一出《家門》)、“凜凜英姿義膽,論男兒俠骨生香”、“寧為紫塞千夫長,不作青衿一老生”(第二出《游寓》)的豪俠氣概。他對于英雄豪杰所經(jīng)歷的磨難能夠寄予深切的同情。

      其他一些情節(jié)也顯示出沈璟在《埋劍記》創(chuàng)作過程中,受到了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及相關(guān)神怪小說的影響。十八出《混跡》中,郭仲翔稱吳保安“吐膽傾心真劍俠”,并在【太師引】曲中稱“昔日有個白猿公精于劍術(shù)。便做道他要點化我呵,我為學劍吃人凌踐,枉自說剛腸百煉”。二十一出《瀕危》中,從酋望家中逃出來的郭仲翔在客店被店主用蒙汗藥麻翻,準備用其祭祀蛟神,幸虧仆人郭順仗義營救,才免得一死。此情節(jié)不禁讓人想到《水滸傳》中的類似情節(jié)。結(jié)合沈璟《義俠記》中對于武松的塑造,其熟稔《水滸傳》可知,所以其用此情節(jié)可以表現(xiàn)郭仲翔所經(jīng)歷的諸多磨難。二十四出《慢藏》中,吳保安帶著絹布去營救郭仲翔,卻在平蠻寨被人欺騙,損失了一箱絹布。作者用離合體曲文暗示人物的身份,頗有用意。兩個騙子,一個叫作誆馬扁,一個叫作脫水骨。事后吳保安醒悟,稱“那誆馬扁,馬扁是個騙字。脫水骨,水骨是個滑字。誆騙脫滑,分明是兩個鬼名,卻被他哄過了”。其江湖氣息撲面而來。

      呂天成《曲品》曾云:“郭飛卿事奇,描寫交情,悲歌慷慨。此事鄭虛舟釆入《大節(jié)記》矣。《大節(jié)》則以吳永固為生。”[1]119由此可知,除沈璟《埋劍記》外,鄭若庸《大節(jié)記》也釆錄了《吳保安》本事題材進行戲曲創(chuàng)作。不過因該劇佚失,其具體創(chuàng)作情況已無法知曉。據(jù)呂天成《曲品》可知該劇合敘了孝子、仁人、義士三事,則其對吳保安故事的取材角度與《埋劍記》大體一致。這說明吳保安題材所蘊含的俠義精神引起了明代傳奇作家的普遍關(guān)注。而沈璟之作自有其特點?!堵駝τ洝返膭?chuàng)作有意吸收吳地豪俠題材,增強了作品的吳地文化特征,廣泛汲取了史傳中豪俠的事跡以及詠俠詩的素材,使作品的豪俠意蘊更為豐厚。同時,江湖文化的滲透也使得這部傳奇呈現(xiàn)出別樣的風貌。

      [1]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匯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明代編第三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9.

      [2]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匯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明代編第二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9.

      [3]孫希旦.禮記集解[M].沈嘯寰,王景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4]韓云波.中國俠文化:積淀與承傳[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5]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沈璟.沈璟集[M].徐朔方,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33.

      [8]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經(jīng)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09.

      [9]毛晉.六十種曲:第十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8:6.

      Chivalrous Vitality in“The Sword Entombed Biography”and the River-Lake Culture

      YANG Jing?min
      (College of literatur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

      Inheriting chivalrous vitality from the Tang Dynasty novel“Wu Bao-an”,“The Sword Entombed Biography”written by Shen Jing was not rigidly adhered to the original s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frame?work,but had an artistic creation.Gallant stories of Wu area were integrated into Shen Jing's opera legends,which increas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u area into his drama plots and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spread of his dramas in Wujiang area.The creation of“The Sword Entombed Biography”written by Shen Jing drew gallant stories from historical biographies and assimilated materials from chivalrous poems,so they were filled with gallant spirits of faith,more chivalry than Confucianism and changes from filial piety to loyalty in this work.At the same time,the river-lake culture and folk culture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creation of dramas,which entrusted the chivalrous spirit in Shen Jing's opera works with a new era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chivalrous vitality in“The Sword Entombed Biography”;culture of Wu area;the river-lake culture

      I209

      A

      1009-1971(2016)04-0079-06

      [責任編輯:鄭紅翠]

      2016-03-21

      楊敬民(1974—),男,黑龍江嘉蔭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保安
      王保安作品
      美術(shù)界(2023年9期)2023-10-27 03:16:32
      保安李伯伯
      小主人報(2022年4期)2022-08-09 08:52:06
      路燈下的保安
      保安成了幽靈人
      “當保安的時候我也沒想到能執(zhí)導《碟中諜》”
      電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22
      好心沒好報
      貓頭鷹當保安
      保安搜車
      為何“逆襲”的都是大學保安
      清華高才生也可以當保安
      田阳县| 高安市| 宿迁市| 武平县| 罗城| 南涧| 杭锦旗| 望城县| 宜丰县| 乡城县| 河东区| 宜章县| 康定县| 望城县| 普格县| 荆门市| 铜川市| 铜梁县| 建瓯市| 外汇| 铁岭市| 万山特区| 阜阳市| 靖远县| 太仆寺旗| 广宁县| 灵川县| 西青区| 靖江市| 辽中县| 巩义市| 邵阳市| 凤凰县| 和平县| 开化县| 勃利县| 平和县| 静海县| 镇坪县| 札达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