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鄧冠奇
讓我們拋棄CD唱片吧!奇哥談流媒體音樂播放及產品點評
文_鄧冠奇
在最近的兩個月里,我前前后后試聽過好幾款流媒體播放機。同時,家里也重新組建了NAS,買了兩個4T硬盤,重新布置了網線,添置了流媒體播放機、智能電視機,還對音樂和電影進行編輯和歸類等工作并轉移到NAS里面,不知不覺地忙了一大堆事情。雖然流媒體音樂播放并不是什么新玩意,但自從使用了流媒體播放系統(tǒng)之后,它確確實實地對我在生活上改變了很多。我記得在去年,我寫過一個“奇哥談PC Hi-Fi”的專輯文章,文章內容里面就提及到流媒體音樂以及播放器,遺憾的是專題文章的篇幅有限,對流媒體方面的介紹非常簡短,還無法把流媒體的特色,應用以及優(yōu)勢很好的表達出來。因此,我就特別針對流媒體音樂播放而組織了這次的專題文章。
首先,我再次聲明,流媒體播放并不是新鮮的東西,日系AV功放,還有國產的硬盤高清播放機其實早就具備流媒體播放功能,還有我們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電視機都可以通過APP來實現流媒體播放功能。在我的眼中,流媒體播放是一個更偏重于LifeStyle的東西,把音樂都存放在NAS里面,并進行分類存儲管理,從而組建成一個龐大的媒體庫,然后我們在家里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一切具備流媒體功能的智能手機、音樂播放器,通過網絡方式來欣賞音樂,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很隨意,很自由,不需要每次想聽音樂,或者看電影的時候就去找唱片,或者Hi-Fi音響的聆聽位置上面聽音樂,拿個手機再配個耳機也能達到相同的功能,總是就是很隨意的。而且流媒體音樂的意義不僅僅可以讓我們以更便捷的方式來聽音樂。但實際上,我們還可以通過音樂當中所提供的信息來獲取更多的資訊。例如,我可以通過藝術家的名字來查找到更多關于該藝術家的音樂作品,又或者藝術家的個人資料,有例如,我可以通過音樂作品的名字來獲得同一部音樂作品,但不同藝術家的演繹,這樣我就可以對比不同藝術家的演繹,結合藝術家的個人信息,我就可以豐富自己對音樂,對藝術的認知程度,這就是我全面使用流媒體音樂之后的最大感受。
言歸正傳,本次的專題內容是流媒體音樂播放,我們還是把內容回歸到音樂播放器上面去吧!說到流媒體音樂播放器,對于絕大部分的老燒來說,他們似乎并不買賬。但事實上,流媒體音樂播放在全球范圍內非常盛行,現在不僅是大眾消費類影音產品,甚至是HI-END級別的影音產品都在推出流媒體播放機,或者在新產品中加入流媒體功能。
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網絡音樂提供商提供所掌握的音樂資源實在太多,這使得現在的年輕人想到聽音樂,他們大部分第一時間都不會想到要去買唱片,而是第一時間想到從網上下載,或者通過音樂APP在線試聽,因此買唱片的人是越來越少,唱片業(yè)越來越慘淡,即使有不少音響發(fā)燒友仍然購買唱片,可是他們絕大部分都買二手,且只認頭版,老版本,賺錢的不是唱片商,對唱片業(yè)毫無貢獻!再者,24bit/192kHz、24bit/384kHz、DSD128(1bit/5.6MHz)、DSD256(1bit/11.2MHz)這些高規(guī)格的數字音樂文檔都通過網上付費下載的方式獲取,只有極少數會通過光盤形式發(fā)售。對于年輕一代的發(fā)燒友來說,他們熟悉電腦,又懂得上網找資源,且智能手機人手一臺的情況下,流媒體播放機對他們來說很容易接受,甚至不用看說明書都能操作!對于廠商而言也容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