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霞 布仁巴圖??趙百歲
【摘要】目的:探討蒙醫(yī)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在我院確診的62例慢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采用蒙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3%,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74.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蒙醫(yī)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顯著,標本兼治,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蒙醫(yī);慢性結腸炎;大腸包如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08-02
慢性結腸炎是消化內科常見多發(fā)病,是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的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癥和潰瘍性病變。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或便秘、里急后重,甚至有黏液膿血便等,此外還可以出現(xiàn)貧血、發(fā)熱等全身癥狀。雖然蒙醫(yī)學當中無慢性結腸炎這一病名的直接記載,但是該病屬蒙醫(yī)大腸包如病范疇。蒙醫(yī)認為胃中未轉化的食物精華到肝臟后產(chǎn)生惡血,流注于大腸而滯留于某一薄弱處,再與赫衣相混,進而由赫衣、血之熱致使大腸受損所致[1]。目前,西醫(yī)主要采用抗生素、灌腸或激素治療為主,雖然緩解癥狀較快,但是對于長期反復發(fā)作的患者來說效果不佳,無法根治,而且長期服用抗生素也會造成腸道菌群平衡失調,功能紊亂。蒙醫(yī)治療是從整體出發(fā),辨證施治,近期療效快,遠期復發(fā)率低,標本兼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采用蒙醫(yī)治療慢性結腸炎得到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間在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蒙醫(yī)消化內科門診或住院治療的62例確診為慢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寒型慢性結腸炎27例,熱型慢性結腸炎21例,黏侵型慢性結腸炎14例。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在36~75歲,平均年齡(53.5±6.4)歲;對照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在33~77歲,平均年齡(55.7±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①既往有腸炎使,反復腹痛、腹瀉;②結腸處有壓痛,大便帶膿液或帶血持續(xù)3個月;③乏力,里急后重,左下腹部有壓痛,排氣不暢;④大便常見白細胞及少量膿細胞,大便培養(yǎng)有細菌;⑤結腸鏡檢查可見腸粘膜下糜爛、潰瘍、充血、水腫、膿性分泌物。
1.2.2 蒙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蒙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 ①寒型:腹脹、腹瀉,大便中有黏液帶不消化物,得熱腹部不適可減輕,尿清,舌苔白膩,脈像沉遲;②熱型:腹部脹痛,大便呈稀水樣或呈黃綠色且氣味大,喜熱,口渴,煩悶,尿赤黃而氣味大,舌苔薄黃,脈細數(shù);③黏侵型:腹痛劇烈,大便呈惡臭腐敗味或帶血,頭痛,口干,尿赤黃而氣味濃,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西藥治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中西三維藥業(yè)公司,國藥準字H31020450)1g,每6小時1次,維持量為1次0.5g,每6小時1次。同時予以灌腸治療,思密達6.0g,錫類散3.0g,云南白藥1.0g,地塞米松5mg與生理鹽水溶成100ml,每天一次,10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3.2 觀察組 以蒙藥達格布瑪那格-15味為主方藥,早、中、晚酌情添加其它幾種蒙藥治療。巴達干型:以祛巴達干助火,益腸為原則,早:達格布瑪那格-15味散3g加查干烏日勒15粒,午:敖拉蓋-13味3g,晚:尤日勒-13味丸15粒;希拉型:以清熱、益腸為原則,早:加達格布瑪那格-15味散3g,音達拉-15味丸,午:蘇龍嘎-4味湯3g加服巴特日-7味丸15粒,晚:哈敦嘎日迪-13味丸15粒;夾黏型:治療宜清熱,殺黏止瀉,早:達格布瑪那格-15味散3g加服哈敦嘎日迪-13味15粒,晚:巴特日-7味13粒。如有膿血便可加服止血紅花-8散3g。10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4 療效評定標準[4] 痊愈: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大便常規(guī)檢查正常,結腸鏡檢查結腸粘膜恢復正常。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大便常規(guī)基本正常,結腸鏡檢查腸粘膜潰爛愈合,仍有較輕的充血、水腫等炎癥反應。有效:癥狀稍有緩解,大便常規(guī)稍有好轉,結腸鏡檢查結腸粘膜粘膜好轉、有明顯的充血、水腫表現(xiàn)。無效:癥狀無改善、大便及結腸鏡檢查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2%。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炎癥,以病程發(fā)展緩慢遷延,反復發(fā)作為特征的疾病。蒙醫(yī)認為本病屬蒙醫(yī)“大腸包如”范疇,主要由于肝臟未運化之精華所產(chǎn)生的惡血,滯留于大腸,與赫依相混,進而由赫依、血之熱致使大腸受損所致。西醫(yī)主要以抗菌素、灌腸、激素治療為主,雖然緩解癥狀較快,但是治標不治本,極易復發(fā),而且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腸道菌群平衡失調,腸道功能紊亂。蒙醫(yī)治療是依據(jù)各方面的反應,辨證施治,既重視病因,又注意疾病發(fā)展的階段性,既重視病癥,又注意體制的差異性。蒙藥達格布瑪那格-15主治腹痛、腹瀉、食積不消導等慢性胃腸道疾?。话嚼w-13主治腹脹、腹瀉、腸鳴、胃腸虛弱;蘇龍嘎-4味湯主治腸熱、腹痛、腹瀉;音達拉-15主治熱性腹痛、腹瀉、痢疾;哈敦嘎日迪-13消黏、止痢疾、腹瀉。筆者以蒙藥達格布瑪那格-15為主方藥并配合以上幾種蒙藥治療后清除了慢性結腸炎的毒素,調節(jié)腸道功能,修復結腸的潰瘍面,保護結腸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了徹底治愈結腸炎的目的。蒙醫(yī)治療慢性結腸炎治標也能治本,有好的近期療效,更有好的遠期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供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1]白清云.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上海:上??萍技夹g出版社,1992,12:59.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2.
[3]烏蘭.蒙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60-61.
[4]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與療效標準[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 (6):354.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