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雨燕 飛越萬里來伴你

      2016-03-07 11:54張正旺王寧
      森林與人類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雨燕鳥類北京

      張正旺 王寧

      在寒風(fēng)凜冽的嚴冬,生活在北京城區(qū)的鳥類多是麻雀、喜鵲、烏鴉等留鳥,偶然飛起的啄木鳥常會吸引人們好奇的目光。然而,一旦到了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京城的鳥類會不斷地多起來,因為夏候鳥來了。在北京眾多的夏候鳥中,燕子是人們熟知的鳥種之一。燕子飛行敏捷,伴人而居,是人人喜愛的鳥類。

      北京地區(qū)的燕子有很多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雨燕目雨燕科的鳥類,如北京雨燕、白腰雨燕和白喉針尾雨燕。另一類是雀形目燕科的鳥類,包括家燕、金腰燕、崖沙燕、巖燕、毛腳燕和煙腹毛腳燕。在這些燕子當(dāng)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北京雨燕。

      全年遷徙距離逾3萬公里

      北京雨燕,又叫樓燕、麻燕、褐雨燕,是雨燕科一種常見鳥類,主要在歐亞大陸的北部地區(qū)繁殖。1870年,英國著名鳥類學(xué)家羅伯特·斯溫侯(Robert Swinhoe)在北京采集到了這種鳥的標(biāo)本,并將其命名為“北京雨燕”。在中國,北京雨燕不僅出現(xiàn)在北京,在華北、東北、西北以及四川的西北部都有其繁殖記錄,是中國常見的夏候鳥。

      北京雨燕體型較大,翅膀呈細長而尖的鐮刀形,尾羽形成較淺的分叉,體重31克-41克,體長169毫米-184毫米。成鳥的雌雄個體體色相似,體羽多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雨燕的腿、腳短而弱,四趾都向前,爪短而鉤曲。喙呈短的三角形,口裂非常寬大,便于在空中兜捕昆蟲。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飛行本領(lǐng),不僅飛得快、飛得高,而且飛行動作也十分敏捷。在城區(qū),經(jīng)常能見到大群雨燕在城樓附近上下翻飛,在曠地、田野間、湖沼水面也能見到它們競逐飛翔的場景,尤其在下雨前后最為活躍,因而有“雨燕”之稱。又因為它們常聚群在古都的城樓等高大古建筑上繁殖,又有“樓燕”之稱。雨燕每小時飛行速度可達110公里-200公里,是世界上長距離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它能夠在飛行中完成捕食、收集巢材、求偶、交配等活動,甚至可以邊飛行邊休息。雨燕能飛得很高,據(jù)說曾有飛行員在數(shù)千米的高空中見到其飛翔。在高空飛行時雨燕很少扇翅,尖長的翅膀能提供強大的升力。展開雙翅時,雨燕能夠長距離地滑翔;向內(nèi)收起翅膀時,又能夠高速沖刺追捕飛蟲。

      雨燕雖然具有超強的飛行能力,但是由于它們的腿和腳都比較短而弱,所以在地面上活動的能力較差,只能很吃力地爬行,不能奔走和跳躍。雨燕的腳趾都向前,不能抓握樹枝,所以它們不會在樹上停棲,也不會進入樹林中活動。雨燕短而鉤曲的爪,能夠牢固地抓住巖石峭壁或者建筑物的垂直面,需要飛行時,雙腳松開,身體自然跌落即可展翅飛行。因為翼長與腿長的比例,如果它們不慎跌落地面,就很難通過自身的跳躍騰空起飛,這時非常容易受到天敵的傷害。

      雨燕是著名的候鳥,古老的北京城是其重要的繁殖地。那么它的越冬地在哪里呢?以往我們一直推測它在非洲越冬,但沒有直接的證據(jù)。

      2014年5月,在北京頤和園的廓如亭(又稱八方亭),由中國觀鳥會組織志愿者為31只北京雨燕佩戴了一種新型的定位裝置——光敏定位儀,對雨燕的遷徙進行定位和追蹤研究。這種光敏定位儀僅重0.65克,可以準(zhǔn)確記錄雨燕飛行路線和活動區(qū)域。時隔一年,志愿者在原地回收到了13只佩戴追蹤器的雨燕。對定位儀數(shù)據(jù)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這13只雨燕于2014年7月22日前后經(jīng)中國內(nèi)蒙古方向往西北遷飛,從天山北部到達中亞地區(qū),然后向南穿過阿拉伯半島,于11月上旬到達非洲南部越冬,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3國,其核心區(qū)域為3國交界處的喀拉哈里跨境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qū)。定位儀還顯示,2015年2月至4月,這些鳥兒又沿相似路線返回中國北京頤和園進行繁殖。經(jīng)測算,北京雨燕遷徙路線的單程距離超過1.6萬公里,全年遷徙距離在3萬公里以上。

      1天能捕7000多只昆蟲

      在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鳥,每當(dāng)楊柳返青的時節(jié),它們便從遙遠的非洲紛紛返回繁殖地。根據(jù)觀測,絕大多數(shù)雨燕4月初來到北京,并開始筑巢產(chǎn)卵。雨燕具有集群繁殖的習(xí)性,成群的雨燕在同一個建筑物上共同筑巢,一對雨燕營造一個巢。不同巢之間的距離很近,有些甚至在一米之內(nèi)。選擇巢址的工作一般由雄鳥來完成。北京雨燕主要營巢于建筑物的洞穴、縫隙之中,尤其喜歡在一些高大的古建筑上筑巢。此外,在一些仿古建筑甚至現(xiàn)代建筑物上,也有少量的雨燕繁殖。春夏季節(jié)的黃昏,在有雨燕聚群繁殖的建筑物周圍,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尖銳叫聲,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劃過天空,成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觀。

      雨燕的巢一般距地面8米-20米,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多為碟狀。觀察發(fā)現(xiàn),筑巢所用巢材包括塑料袋、廢紙、羽毛、棉絮、植物花序、干草、動物毛等,其中塑料袋、廢紙和干草等占40%左右,巢材用唾液黏合而成。由于在地面上行動困難,雨燕是在低空飛行時用喙銜起巢材或者用腳抓起巢材,有時是在空中叼住被風(fēng)吹起來的巢材。北京雨燕具有超強的導(dǎo)航定向能力,常常多年返回同一地點繁殖,還有延用舊巢的習(xí)性。我們對頤和園廓如亭的36個雨燕巢進行了測量,其外徑為11.13厘米±1.46厘米,內(nèi)徑8.74厘米±1.29厘米。巢高為2.69厘米±1.03厘米,巢深為厘米2.64±0.98厘米。北京雨燕每窩產(chǎn)卵2枚-4枚,多為2枚-3枚。雨燕的卵呈長圓形,純白色,沒有斑點。

      北京雨燕孵化、育雛具有不同步性。正常情況下,從產(chǎn)第一枚卵時就開始抱孵。據(jù)野外觀察,雨燕的雌雄鳥都參與孵卵,孵化期21天-23天。剛出生的雛鳥全身呈肉紅色,裸露無羽,腿腳無力,雙眼尚未睜開,體溫也不恒定,需要親鳥喂食和保溫。育雛期平均為30天。通過對比繁殖前后一些地區(qū)北京雨燕的種群數(shù)量,我們估算出平均每對雨燕繁殖出2.17只-3.38只幼鳥,反映出其繁殖率較高。較高的繁殖率是對雨燕長距離遷徙的一種適應(yīng),即通過高出生率來彌補雨燕遷徙過程中較高的死亡率。

      雨燕是著名的食蟲鳥,能捕食大量農(nóng)林害蟲。在北京地區(qū),取食時雨燕集中在繁殖地周圍數(shù)百米的高空中。繁殖后期,隨著雛鳥出生,雨燕的食物需求量增大,其活動空間也相應(yīng)擴大。全天候觀察表明,雨燕的活動有早、晚兩個高峰,早晨在日出前后的6點-8點,傍晚在日落前后的17點-19點。雨燕的食物以雙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等各種飛行的昆蟲為主,包括大量的蚊、蠅、虻等。在歐洲曾記錄到其有500多種食物。據(jù)調(diào)查,一只10日齡的北京雨燕幼鳥,每天可由親鳥喂食248只昆蟲。俄羅斯著名鳥類學(xué)家布拉戈斯克洛諾夫(К.Н.Благосклонов)曾對雨燕進行過詳細的觀察,發(fā)現(xiàn)雨燕每天喂雛20次,且每次帶回很多蟲子?!霸谝恢挥暄嗟目谥?,裝有372只小型昆蟲。其中有12只大蚊子,許多小型蠅子、蚊子和蚜蟲。這種雨燕即使一天只飼喂雛鳥20次,它一天也應(yīng)當(dāng)可以捕獲7000多只昆蟲,而在整個育雛期內(nèi)就不少于25萬只?!?/p>

      愿“京燕”

      繼續(xù)與北京人朝夕相伴

      雨燕最早是在樹洞、山區(qū)的懸崖峭壁或巖石洞穴中繁殖的,自從人類出現(xiàn)以后,它們便開始與人相伴。在與自然的接觸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到雨燕的種種神奇之處,了解到雨燕不僅能夠消滅大量害蟲,還能夠預(yù)報天氣的變化等。在中國的許多歷史文獻中,有很多關(guān)于燕子的記述,其中包括了北京雨燕。例如在《詩經(jīng)》中就有“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于飛,頡而頏之。燕燕于飛,下上其音”等膾炙人口的詩句。宋代的羅愿在《爾雅翼》中描述過雨燕的特征,認為“胡燕,比越燕而大,臆前白質(zhì)黑章,其聲亦大”。在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胡燕,多在屋檐下作巢”的描寫,并記述了一個民間的傳說“人見白燕,主生貴女”。這個民間傳說認為,如果有人見到了白色的北京雨燕,那么他的女兒將會大富大貴。

      由于具有漂亮的體形、驚人的飛行速度、高超的飛行能力,再加上能夠消滅害蟲、預(yù)報天氣、反映環(huán)境變化等特點,雨燕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北京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之一,這里是北京雨燕的模式標(biāo)本產(chǎn)地,因此與這種鳥類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北京市民自古就對雨燕一直十分喜愛。在有關(guān)北京的歷史文獻中,曾有很多關(guān)于雨燕的記載。1989年北京雨燕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99年第六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組委會所采用的吉祥物“燕燕”的原型就是北京雨燕。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也選用了“京燕”的造型。一些專家曾建議將北京雨燕確定為北京市的“市鳥”。

      近20年來,有跡象顯示,北京城區(qū)的雨燕數(shù)量明顯減少。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很多市民的關(guān)注。為此,在1999年召開的全國政協(xié)九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汪紀(jì)戎等委員提出了“關(guān)于保護北京雨燕,為北京雨燕筑安居”的提案。2000年,在北京市科學(xué)技術(shù)委員會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師范大學(xué)共同開展了“北京地區(qū)雨燕資源調(diào)查與保護對策”的研究。

      研究結(jié)果表明,北京雨燕大約在每年3月底、4月初飛臨北京,7月底、8月初完全離開,在北京的居留期大約在120天左右。北京城區(qū)雨燕的繁殖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3000只左右。與歷史記錄相比,其數(shù)量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導(dǎo)致北京雨燕數(shù)量下降的潛在因素有很多,但據(jù)我們的野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適宜雨燕的繁殖場所越來越少是根本原因。此外,為了保護古建筑,人們常常在這些建筑的外面加蓋一層致密的防鳥網(wǎng),更使雨燕繁殖的危機雪上加霜。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強對雨燕“居所”及生存環(huán)境的保護,為其提供充足的繁殖巢址,對北京雨燕的生存至關(guān)重要。

      目前,頤和園、雍和宮、前門、天壇、歷代帝王廟等地是北京雨燕的重要繁殖地,應(yīng)加強對這些地區(qū)雨燕種群的保護。此外,我們建議采取懸掛人工巢箱或建造雨燕塔來解決目前北京雨燕繁殖場所缺乏的問題。目前國內(nèi)外已經(jīng)開展利用人工巢箱對雨燕進行招引的實驗,并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我們可以借鑒這些經(jīng)驗,在一些居民區(qū)和公園內(nèi)開展北京雨燕的人工招引工作。在一些公園、景區(qū)內(nèi)選擇適宜地點建造雨燕塔,供北京雨燕“安居”,這不僅有利于北京雨燕的生存,還可以為市民提供一個欣賞鳥類和觀測鳥類的新景點。

      北京雨燕與北京人民朝夕相伴了數(shù)千年,已經(jīng)成為北京的象征。希望這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京燕”能夠在北京長期生存和繁衍。

      猜你喜歡
      雨燕鳥類北京
      善于學(xué)習(xí)的鳥類
      一邊飛翔一邊睡覺的雨燕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我的濕地鳥類朋友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鳥類
      “一帶一路”上的雨燕精靈
      北京,北京
      鳥類的叫聲
      卢氏县| 南阳市| 通海县| 静乐县| 来安县| 怀远县| 封丘县| 巴林左旗| 宜兰市| 巫溪县| 法库县| 漳浦县| 深水埗区| 西藏| 西昌市| 临沧市| 杭州市| 获嘉县| 金平| 绥棱县| 武穴市| 隆安县| 安国市| 平舆县| 绍兴市| 武川县| 忻城县| 墨玉县| 佛坪县| 湛江市| 容城县| 连平县| 东阳市| 黄陵县| 渭南市| 塘沽区| 阿城市| 黑河市| 信丰县| 永善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