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西蒙娜是瑞典斯爾哥爾摩市的一名資產評估師,由于家離公司較遠,每天早晨西蒙娜要乘坐1個半小時的公交和地鐵才能趕到公司,為此她不得不早點起床以免遲到。
夏季的時候天亮的早,西蒙娜每天還能準時起床,但是到了冬季,因為天亮的晚,加上外面寒冷,西蒙娜便成了瞌睡蟲,遲到便成了家常便飯。有好幾次,客戶在公司等著和她一起去實地評估廠房的價值,她卻遲遲趕不到公司,為此沒少受老板的批評。于是西蒙娜痛下決心,一定要克服起不來的毛病。
回家后,西蒙娜買了個嶄新的鬧鐘,并把鬧鈴調至六點整。第二天早晨,鬧鐘準時響起,但是西蒙娜睡得正香,迷迷糊糊的閉著眼睛便把鬧鈴按掉了,結果又遲到了。鬧鐘這招對于瞌睡蟲看來不起作用,西蒙娜又想了個奇招,把收音機調成最大音量并設置成早上六點自動開機播放廣播,西蒙娜想這下應該沒問題。但是噪音對于瞌睡的人來說和播放音樂是一樣的效果,西蒙娜還是起不來。西蒙娜感覺黔驢技窮,只好對老公下死命令,要求老公無論如何早上一定要準時叫她起床。但老公的公司離家近,他已經習慣了晚起,只準時叫醒了西蒙娜兩個早晨便堅持不下去了。
有一天早晨,西蒙娜晚起了40分鐘,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要遲到不說,老公也快遲到了。她立即喊老公起床,結果喊了好幾聲老公依然呼呼大睡,西蒙娜便輕輕的在老公臉上拍了一巴掌,老公立即醒來了。在公交車上,西蒙娜想了剛才那一幕便覺得好笑,突然她靈機一動:像他和他老公這種骨灰級的瞌睡蟲,用聲音是叫不醒的,那用機械如何?
西蒙娜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老公,兩人一拍即合。西蒙娜的老公從小就對設計感興趣,兩人立即查資料,請教懂設計的朋友,忙得不亦樂乎,結果用了兩個星期,居然成功設計出了一款“超級鬧鐘”,這款喚醒鬧鐘最大的特色在于,裝置上安裝了一個能夠360度轉動的電動馬達裝置,并將假手臂固定于裝置上,當鬧鐘設定時間到時,裝置不僅會響起防空警報,連假手臂也會瘋狂轉動。把鬧鐘裝在枕頭上方,鈴聲大作時,假手臂裝置便360度轉動,打在瞌睡蟲的臉上,這樣瞌睡蟲便徹底醒過來了。
小兩口的裝置雖然笨拙,但效果卻出奇的好,西蒙娜至此再也沒有遲到過。西蒙娜得意的把她設計的喚醒神器發(fā)在了自己的臉譜網上,結果引起了轟動效應,網友們先是笑翻了肚皮,接著表示這是對聲音喚醒型鬧鐘聽而不聞的瞌睡蟲們的福音,很多人紛紛表示要訂購這款喚醒神器。為此,敏感的西蒙娜覺得商機來了。
為了能使自制品成為商品,西蒙娜和丈夫對“超級鬧鐘”進行了優(yōu)化,通過反復試驗,把假手臂拍打人的力度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并用軟化材料做成手臂,使鬧鐘既能拍醒人,又不至于傷到人。同時在外形風格上,小兩口根據(jù)人們的喜好把鬧鐘設計成可愛款、彪悍款等多個款式。隨后,小兩口成立了公司并聯(lián)系了一家工廠對“超級鬧鐘”進行生產。產品一經推出,立即風靡了瑞典,很多戀床的上班族都訂購了這款打耳光的“超級鬧鐘”,而西蒙娜和丈夫也因為打別人的耳光而賺得缽滿盆溢。
抽別人的耳光能賺錢?西蒙娜告訴你能!其實,好的創(chuàng)意往往來自身邊,只是我們缺乏一雙慧眼而已。
(選自《智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