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濃蔭匝地,是飛禽、走獸們喜愛的憩息場所。飛禽、走獸們經(jīng)常講它們旅行的見聞,大樹聽了,請飛禽帶自己去旅行,飛禽說大樹沒有翅膀,拒絕了;請走獸幫助,走獸說大樹沒有腿,也拒絕了,大樹決定自己想辦法,它結(jié)出甜美的果實,果實中包著種子,飛禽、走獸們吃了果實,大樹的種子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請根據(jù)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考題解讀
今年的湖南卷作文命題有如下特質(zhì):
每一年,湖南卷作文都是一大看點,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因為它的正能量,因為它的人文關懷。今年,依然如故。整體說來,今年的湖南作文體現(xiàn)了穩(wěn)中有變,平中見新的特點。
平穩(wěn)中傳承。今年的湖南文題,在形式上仍然是以材料作文為主,內(nèi)容上仍然是回避熱點人事,審題基本無障礙?!耙豢孟肼眯械拇髽洹?,人人都有話可說,都有事可寫。
成人世界到童話世界的轉(zhuǎn)變。湖南卷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主人公以前都是人,而且是成人,今年第一次采用充滿童話色彩的寓言類材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是童話,材料文字美不勝收,材料中的大樹可愛至極。可愛之一:天真無邪,無翅膀、無四足,也要去游覽世界;可愛之二:自強、自立,被拒絕了也不灰心喪氣,自己想辦法,最終實現(xiàn)了目標。——這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勵志故事。正因為是童話,可以喚起考生們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對那些人化了的動植物的美好回憶,這正是湖南卷對考生一以貫之的人文關懷。于是,我們可以猜想:考生看到這個材料,即使作文寫不好,也會好好寫作文。
有限擴散到無限擴張。以前湖南卷的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指向性非常明確,立意就是那么有限的幾種,但今年立意不拘一格,只要是對材料合乎邏輯的引申,均視為契合題意。 “不在一棵樹上吊死,要在很多樹上結(jié)果?!边@可能就是命題專家的初衷。就這則材料看來,可以從多個方面立意。比如,從大樹的角度,我們可以想到求人不如求己,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成就夢想要采用智慧與策略,不排斥依靠的力量等等。從小鳥和走獸的角度,我們可以想到,激將的智慧,置之死地而后生,拒絕冷漠。
從溫馨激勵到嚴肅警醒。湖南卷的作文材料一直注入了正能量,考生讀起來感覺到很溫馨,那是命題專家重在激勵考生的結(jié)果,命題專家似乎在暗示考生,這個世界很美好,很美好,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強調(diào)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還要看到這個世界的丑陋,我們需要對丑惡重拳出擊,要讓生活在蜜罐里的考生明白,他們將要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新青年,于是,2015年的材料作文來了個華麗轉(zhuǎn)身,不僅體裁改變了,而且題材改變了,不僅弘揚正能量,而且鞭笞假惡丑??梢哉f,大作文材料是發(fā)人深思的:假如不是人人都像大樹那么幸運,小鳥和走獸的行為可以原諒嗎?假如這個社會,人人都像小鳥和走獸那樣對有求于己的人袖手旁觀,這個社會還有救嗎?事實上,人與人也好,單位與單位也好,國與國也好,都不是純粹的獨立個體,而是需要與外界廣泛的合作。命題專家沒有待在象牙塔里去命題,而是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湖湘知識分子的良知與道義。
閱讀材料,不能斷章取義,就“一棵大樹要旅行”這則材料,不通讀,不仔細研究,最容易陷入審題泥淖里面去,泥淖之一:考生很容易認為這則材料談的話題是不依靠他人,這種理解恰恰是錯的,大樹想旅行,想依靠小鳥,小鳥說它沒翅膀,不帶它去,想依靠走獸,走獸說他沒有腳,不帶它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自己想辦法,辦法是結(jié)滿果子,讓小鳥們和走獸們吃了,從而果實的種子傳播到全世界,種子為什么傳播到全世界,依靠的還是他人。如果我們立意為“不要說不依靠他人”,既可以分析“大樹”一類的人們有依靠他人的時候,也可以分析“小鳥”和“走獸”也有依靠他人的時候,假如有朝一日,“小鳥”折斷翅膀,“走獸”跌落陷阱,它們還能不依靠他人嗎?泥淖之二:小鳥和走獸無錯。當然,沒有義務規(guī)定小鳥和走獸必須帶大樹去旅行,沒有翅膀,帶也帶不去,大樹那么大的重量,小鳥總不能背著大樹去吧,沒有翅膀,不僅小鳥把大樹帶不去,走獸也帶不去,因為大樹太大了,問題在哪里呢?問題在小鳥和走獸的態(tài)度,如果它們說“我們很想帶你去,我們只是自己能力太微弱,我們大家一起想辦法吧。”那樣,小鳥和走獸就無責可追了。小鳥和走獸不帶大樹去旅行,是因為沒有翅膀和四足,看到了自己的有,和別人這一方面的無,從而拒絕他人的請求,從客觀上是磨礪他人、激將他人,從主觀上是淡漠甚至是冷漠。泥淖之三:認為大樹有愛心。理由是大樹被拒絕后,沒有停止旅行的腳步,自己努力結(jié)果,結(jié)了果,不僅不計前嫌,還讓自己的果子給小鳥和走獸吃。其實,這正是大樹的智慧,只有讓飛鳥和走獸吃,它的種子才可以傳播到全世界。其實,這并非愛心的體現(xiàn)。
本文可以有如下思路:
1.自立自強
大樹想旅行,求助小鳥,小鳥說她沒翅膀,拒絕了,求助走獸,走獸說它沒四足,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大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結(jié)滿了果實,小鳥和動物吃了它的果實。果實的種子從而傳播到全世界。這哪里是一棵大樹的故事,分明是人與人的故事,單位與單位的故事,民族與民族的故事,國與國的故事。以國為例,當初蘇聯(lián)撤了在華專家,中國衛(wèi)星上天;當今,某大國南海挑起事端,我們的航母便橫空出世。自立自強,國家昌盛,世界為之矚目。參考標題:沒有你的日子;感謝你的拒絕
2.智慧與策略
小鳥拒絕了大樹,走獸拒絕了大樹,大樹這個時候如果不是自己想辦法,而是再去找他人幫忙,當然可能有兩種結(jié)果,一是得到了幫助,旅行了世界,比如得到神話中的神龜?shù)膸椭?,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得不到幫助。做事,我們總往最好處去努力,但要往最壞處去想,這樣,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大樹沒有再去求爹爹拜奶奶,而是自己努力結(jié)果,從而實現(xiàn)夢想,正是采用了正確的策略,體現(xiàn)了追夢途中的大智慧。參考標題:智慧帶我看世界;策略策動了世界。
3.拒絕旁觀。
小鳥拒絕了大樹,可是誰能保證小鳥不折斷翅膀?走獸拒絕了大樹,可是誰能保證,走獸不跌落陷阱?面對大樹的請求,小鳥和走獸豈能袖手旁觀?做人,當別人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熱情的雙手,如果自己能力不行,那么,我們聯(lián)合更多的人伸出熱情的雙手,須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整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樂園。如果你袖手旁觀,甚至是落井下石,那么,當你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你只有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了,你哭泣去吧。參考標題:拒絕旁觀,讓冰點變成火焰。
標桿作文一(一類文上)
雖去不了遠方,也不辜負春光
一考生
這天一直在下雨。春樹喂好了臥病在床的父親后,就拿了個板凳坐在門口,向門外望去,看著朦朧的遠方發(fā)著呆。
春樹是個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貧困戶,媽媽因為忍受不了這個潦倒的家而離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樹和父親住在這破舊的屋子里。春樹小時候被開水燙過臉,在臉上留下了難看的疤,雖然村民們都很淳樸,沒有排擠他,但他內(nèi)心深處有一塊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學習,成績優(yōu)異,卻讀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顧父親——家里沒有足夠的錢,父親身體越來越差。
春樹很喜歡看課外書,從課外書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樓大廈,有摩天輪,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墒撬母赣H,他的臉,都讓他無法在外面的世界生活。
雨漸漸停了,他站了起來,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悶,想散散心,走著走著,看到一個果農(nóng)在采摘水果,那果農(nóng)看見他,就咧開嘴笑了:“哎呀呀,來得正好。來,揣幾個橘子給你爸爸吃。這橘子啊,可銷得好了,它可是要運到全國各地的呀。既然是熟人,就多給你幾個,貴著呢!”春樹看著一棵棵橘子樹,它們的形狀并不好看,扎根在這又臟又濕的泥土里,卻可結(jié)出這么甜美的果實,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幾天前寄來的信。有幾張城市風景的照片,突然發(fā)現(xiàn)背后有幾行字:“弟弟,大城市雖美,但繁華背后也有無盡落寞。你這么聰明,一定能在家鄉(xiāng)有所作為的。”
若干年后,有一個村莊。那里雖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樸。你只要走進那里唯一的小學就會看到一群小學生坐在老師周圍,滿臉笑容聽他講課。老師瘦瘦的,臉上有疤,但他的聲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動聽。他在這里教了好多年了,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哥哥”,他教的小學生,有的考上大學,去了大城市,有的畢業(yè)后,留在了這所小學。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有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辦小學。他平靜地說:“只想讓更多人接受教育?!庇浾呦氩稍L他早年經(jīng)歷,他不好意思地說:“以前,總想去外面,但又去不成,自己出不去,可以幫助別人出去嘛,就在這里辦了學校,雖然去不了遠方,也不辜負春光?!?/p>
閱卷組意見:
本文具有以下幾點特色:
故事平淡,情感真摯。文章講述了身處困境、身有缺陷的春樹,帶著不能去大城市的遺憾,扎根農(nóng)村,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教師,終于“桃李滿天下”的故事,故事平淡,可謂波瀾不驚。但行文的情感十分真摯,春樹家庭的困窘,春樹的自卑,春樹那里村民的淳樸,春樹對學生的愛,學生對春樹的敬,都讓讀者眼眶濕潤,感喟不已。
襯托對比,技法純熟。本文以景襯人,以人襯人,以家庭的困窘襯托春樹對生活的渴望,以母親的離家出走襯托春樹的堅守,以果農(nóng)的熱情襯托春樹內(nèi)心的純凈,以春樹的疤襯托春樹內(nèi)心之美。以哥哥城市生活的無盡落寞對比春樹教書育人生活的充實。
結(jié)尾巧妙,暗合主旨。春樹的話“以前,總想去外面,但又去不成,自己出不去,可以幫助別人出去嘛,就在這里辦了學校,雖然去不了遠方,也不辜負春光”十分巧妙,點明全文主旨,暗扣材料“一棵大樹去不了遠方,卻把種子傳播到世界各地”這個故事,令人嘆服考生立意之妙。
標桿作文二(一類文中)
薔薇出籬別樣紅
一考生
詩人海頓曾言:“人的最大痛苦就在于苦求而不得?!闭\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拘囿者死,超脫者生。你可見那破籬下的薔薇靜株,超越圍籬,香氣馥郁,別樣鮮紅?
有人說,“殘疾”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人所不能,即為殘疾。
毛姆患有口吃和心理疾病,遠離了他做律師的夢想;張愛玲從小接受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卻在自己的文章中體現(xiàn)對音樂的膚淺;魯迅一聽戲就入睡,韓寒坦言自己數(shù)學不好……
從以上大可窺見,好像確實是“人人殘疾”,可這又何妨呢?
毛姆的“殘疾”給了他細膩的情感,使他獲得了巨大的寫作資源;張愛玲的“殘疾”也不妨她浮華中留下一位女作家的墨寶;魯迅對音樂的低能卻不會阻礙他成為民族脊梁;韓寒對數(shù)學的遲鈍也掩蓋不了他文章的鋒芒……
人所不能,確為局限,但就像那棵樹一般,無翼無足,讓禽獸傳播果實中的種子亦可暢游大地;就像那株薔薇一般,無水無肥,勇敢地突破圍籬亦可一展芳華。
然則何以突破自身的局囿?
一則坦視自己。
法國詩人路易·傅尼葉有兩個殘疾的孩子,詩人曾坦言對命運不公的抱怨,但他坦視自己的生活,這兩個孩子就是上帝送給自己的,他無法改變,因此,他不曾停止對孩子的愛?;蛟S,這樣的經(jīng)歷,也讓他的作品有了別樣的感情。
二則尋找方向。
如果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的局限,但卻不能尋得方向,我想,那亦是痛苦的。畢加索迷戀詩歌,但在投稿后收到的只是評論界的批評,他明白自己與詩無緣,但更關鍵的是,他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繪畫。歷史留下的不會是“蹩腳詩人”畢加索,而是“大畫家”畢加索。
三則行動之。
道爾頓是紅綠色盲的發(fā)現(xiàn)者,但有趣的是,他自己本是色盲。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缺陷,投身研究,雖然他的成果并不科學,卻留下了色盲研究的寶貴資料。
色盲被稱為“道爾頓主義”,或許,你從自己的局限出發(fā),也可以讓自己的名字加上“主義”。
人之生恰似“紅爐一點雪”,可以謂長,可以謂短。如果局限于自己的缺陷,或許人生真是莊子“忽然而矣”,突破局囿,卻可以短為長,恰似那籬下薔薇,出籬更有別樣紅,給世界留下一段倩影。
閱卷組意見:
本文具有以下幾點特色:
暗扣材料,合理引申。材料說的是大樹無足無翅卻能周游世界,本文要論述的是“人有不足(殘疾),卻能成想做之事,是因為能突破自身的局限”。緊扣了命題人所給的材料,并且做出了合理引申,彰顯了考生的機智。
方法多樣,論證靈活。本文引用海頓的名言導入,然后例舉了張愛玲、魯迅、韓寒、毛姆的例子加以論證:突破圍籬可以一展芳華。
層層遞進,邏輯嚴謹??忌撌鋈绾瓮黄凭粥髸r候,從“坦視自己、尋找方向、行動”三個方面闡述,“坦視自己”“尋找方向”“行動”這三個方面順序不可顛倒,體現(xiàn)的是論述的層層遞進,開掘的是深度,邏輯性極強。
扎根在土里,亦游走入天際
一考生
日夜更替,人不可更改,但能選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來適應,也能選擇花間月下一壺酒來享受夜晚,也能點亮燈火來照亮;江河湖海,人不能將其填埋,但能選擇架起橋梁,也能選擇撐起白帆。
自然給予我們許多美麗,也為我們設下許多禁限。自然規(guī)律固不可改,但如大樹能令種子替自己走遍各地一般,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走出局限,甚至如大樹的種子傳播到世界各地一般,收獲許多意外的驚喜。
先秦時有閔子騫,無法改變擁有刻薄繼母的事實,不加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善心感化了后母,不僅后母改變了以往的態(tài)度而善待子騫,子騫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孝行感動了鄉(xiāng)里。魏晉有囊螢映雪,家貧境苦雖不可選,但通過努力也能改變,天地為你設下了無限障礙,而通過自身努力,也能走出困窘。人,要改變?nèi)松?,需扎根土里,發(fā)揮能力,使自己游入天際。
人,要改變他人,達到兼濟天下,同樣如此。
孔子的有教無類是這般,其所言“德不孤,必有鄰”也是這般。人不能決定他人的德行,但能不斷完善自我,感化他人,老師不能決定學生天資如何天賦在哪里,但能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悉心教導,將小苗兒培養(yǎng)成參天大樹。
人要改變民族命運國家前途,亦需在無可更改的現(xiàn)狀上,做出努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
“涓滴見滄?!钡难S張紀清,積年累月的善行,哪怕只善及一方人,但他那善良的背影,卻感動了全中國人,使民族“善仁”得以傳承。“霞光亦滿天”的夫妻吳敏才、孫麗娜,走遍大半個世紀之后的駐足,看似只富及了一方學子,實則也惠及了整個國家,教育是一種力量,在傳承中不斷變強,在奉獻中不斷升華!
我們不能改變出生的大地是貧瘠還是肥沃,但能深深扎根進土里,開花結(jié)果,使夢想踏入天際遠方;不能讓遠方走入眼前咫尺,但能風雨兼程,不懈追尋。
自然固不可改,但只要發(fā)揮我們的能動性,哪怕扎根于大地,也能游走入天際!
閱卷組意見:
本文有如下特色:
緊扣材料,符合題意。本文緊扣材料的整體意蘊構(gòu)思,從扎根土里與游走天際的關系來立論,強調(diào)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走出自身局限。屬于符合題意一等。內(nèi)容在一等上限計20分。
例證豐富,內(nèi)容充實。本文論證時既有閔子騫、孔仲尼、孫子等歷史典故,又有張紀清善行感動國人,吳敏才、孫麗娜夫妻為教育惠及一方學子等現(xiàn)實事例,古今結(jié)合,材料豐富,體現(xiàn)了作者較為廣闊的知識視野和關注現(xiàn)實的情懷。
文氣充沛,富余文采。本文先論述“人,要改變?nèi)松?,需扎根土里,發(fā)揮能力,使自己游入天際。”
接著論述“人,要改變他人,達到兼濟天下,同樣如此?!比缓笳撌觥叭艘淖兠褡迕\國家前途,亦需在無可更改的現(xiàn)狀上,做出努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弊詈罂偨Y(jié)“自然固不可改,但只要發(fā)揮我們的能動性,哪怕扎根于大地,也能游走入天際!”前后論述文氣貫通,全文采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句子充滿靈氣,頗有文采。計分:內(nèi)容20+表達17+發(fā)展等級20=57分。
【優(yōu)秀作文二】
換一種方式遠行
一考生
身未動,心已遠。
這仿佛一聲來自遠方的呼喚,輕輕撩撥你的心弦;又似是一句來自靈魂的催促,柔柔拉升渴望遠方的目光??杉t塵的紛繁便同十丈軟絲,輕易縛住你的身,叫囂著擊裂遠方的夢。
那又如何,總有一種方式,讓我們遠行。
困住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疑是殘疾和病魔。無論是史鐵生困于輪椅之間,還是力克自出生便四肢全無,他們都仿佛是上帝的造弄者,承受著超于常人數(shù)百倍的苦痛,可身體又怎能禁錮一個人渴望遠方的心?就這樣,力克打開他“不設限的人生”,史鐵生也在文學上找到升華之路。記得史鐵生曾給他的偶像——美國短跑名將劉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書,劉易斯回贈他一雙跑鞋。后來劉易斯來到中國,第一件事是拜訪史鐵生。史鐵生笑說:“你送給我的鞋我穿不了??!”劉易斯則回道:“你送給我的書,我也讀不懂??!”記者便記錄道:“《鐵生穿不了的鞋,劉易斯讀不懂的書》。即使被各種不利所禁錮,也要尋一種方式,讓靈魂遠行。
正如那棵飛不動走不得的樹,一粒種子,能讓他到達遠方。
銅墻鐵壁,無法囚著一顆渴望遠行的心。前蘇聯(lián)飛行機設計師圖波列夫囚于監(jiān)獄,可他在獄中仍孜孜不倦地設計。遠方的繁榮,絢爛,像是一個耀眼的夢。可又有多少人,可以任性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聽,考場上紙筆相磨的沙沙聲。你看,每個人眼中鎮(zhèn)靜而嚴謹?shù)哪抗?。是啊,我們正在用這種方式,讓我們走出這座小城,走向美好的遠方。
如果繁雜迷了你的眼,冗長囚禁你的身,你換一種方式運行,只因心靈已飄然而去。
流水清冽,風聲緩緩,宮殿巍峨,街市庭臺。
去吧,去吧,它們就在遠方,等你到來。
閱卷組意見:
本文有如下特色:
符合題意,內(nèi)容充實。本文緊扣材料中的“夢想”與“困境”,提出中心觀點:心在遠方,即使身處困境,我們?nèi)钥梢該Q一種方式——讓我們的心,讓我們的思想去遠行。論述中心論點,既有文學家的例子,又有體育健將的例子,既有科學家的例子,又有學生的例子,既有他人的例子,又有自我的例子,內(nèi)容十分充實。
敘議結(jié)合,張弛有度。作者運用事實論據(jù),既有概括例,又有具體例,張弛有度,疏密相間,能緊扣觀點,行文自然,語言流暢。
散文風格,美不勝收。這是一篇散文化的議論文,文章順數(shù)三個自然段,倒數(shù)五個自然段,采用的是散文文風,句子猶如春風般輕盈和空靈,讀之,清潤肺腑。將議論文的文采推向極致,一掃議論文枯燥之文風。得分:內(nèi)容20+表達20+發(fā)展20=60分
【優(yōu)秀作文三】
由大樹的旅行說開去
一考生
三毛曾說,如果有平生,要做一棵樹,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我們的這棵樹似乎沒有一開始就聽從她的教導,它也曾求助,但未得結(jié)果。我們每個人都要像這棵樹,不斷提升自我,尋求新途徑,由此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你我都曾經(jīng)歷這樣的時刻,懷揣著夢想,卻發(fā)現(xiàn)自己離途萬里。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救助他人,妄想由他人的成功之途逐步走向夢想的終點。然而,囿于條件不同,終是失敗結(jié)局。新中國的探索時期也曾效仿蘇聯(lián),結(jié)果嘗盡失敗惡果。
三毛曾嘆“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彪y道不是如此么?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會尋找夢想的燈塔,勇敢無畏,奮勇直前。陳寅恪先生一生不肯求人,雖然文革中有人做了御用文人,借此飛黃騰達,但陳老不肯低頭,潛心學術,如同大樹一般在學術園地結(jié)出了自己的果實,后人無一不敬仰,無一不敬佩!他的思想由此傳播到世界,且流芳百世。
儒家思想中“修身治國平天下”,以修身為先。大樹結(jié)出甜美果實,修身至可結(jié)碩果的境界,讓人無不贊嘆。如大樹一般,又該如何做呢?
梭羅有言:如果他像太陽一般,就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熱度和亮度,直到?jīng)]有人能直視他。同時又不偏離自己的軌道,這樣才能良好地運行。
大樹沒有翅膀,也沒有腿,因此與飛禽走獸都不相同。他必須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結(jié)出果實,方可惠及大地,普渡眾生。北島流離他鄉(xiāng),無所依靠,于是他求助母語,用詩,用中文打造自己的故鄉(xiāng)。他城門大開,只等如他一般的游子借此走向歸途。布羅斯基說,母語會同時成為一個人的矛盾宇宙艙。
大樹努力提升著自己,結(jié)出甜美果實,德行芬芳,才可行遍天下,如同錢鐘書楊絳,走過波瀾,終是歸于寧靜。
唯我輩之中國少年,亦當懷揣夢想,雖求助無門,不礙理想,專注于修身,如果大樹一樣德行芬芳,終于可成一派陰涼,達到自己的理想!試想,每個少年是一棵大樹,中國夢何以不興?愿每個人都像大樹一般旅行。
閱卷組意見:
本文有如下特色:
契合主旨,內(nèi)容充實。本文從大樹的旅行夢想引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應當不斷提升自我,尋求新途徑,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立意切合材料的主旨;論述中,三毛、陳寅恪、梭羅、北島、錢鐘書、楊絳等例子信手拈來,古今中外的名言紛至沓來,內(nèi)容十分充實。
思路清晰,論述深刻。文章由三毛的話引出大樹的做法,并提出觀點,然后從反面指出,遇到困難我們不能只求助他人,只能自渡,接著進一步論述:如何自渡?全文整體思路清晰,層層推進,論述較為深刻。
句式靈活,修辭多樣。本文長句短句錯綜,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交替,引用、比喻、反問、對比并用,使得全文句子靈性飛揚。
計分:內(nèi)容19+表達16+發(fā)展18=53分
馬未都
我早年喜歡古董時有一陣子特癡迷,聽風就是雨,誰來報信就跟誰走。那時,為一件東西花費好幾天,走出好幾千里稀松平常。
一次來了幾個半生不熟的朋友,告訴我鄉(xiāng)下發(fā)現(xiàn)了黃花梨家具重器。我一聽就興奮了。當時正值晚飯時間,這幾個人還沒吃飯,扭扭捏捏地蹭了我頓飯,然后啟程。我問多遠,他們說三小時路程。
他們開著一輛叫不上牌子的破車,上車后給人的感覺整個車是松的,稀里嘩啦一通亂響;加上車窗外也黑,啥也看不清,所以大家都半睡半醒。到夜里十二點,我忍不住問了一句,怎么還沒到?朋友說,走了有一半了。
我今天發(fā)現(xiàn),凡事做了一半,極具挑戰(zhàn),也極具誘惑。以成本而論,半途而廢肯定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咬牙堅持下去。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明確,百分之九十也僅能算一半,何況百分之五十呢?
當晨曦微現(xiàn)時,我又忍不住再問,他們拿出地圖,裝模作樣地看了一會兒,鄭重其事地說:這會兒真有一半兒了。我知道,路將還有至少一半要走,但那件重器仍在引誘著我,讓我浮想聯(lián)翩。我今天的積累,許許多多就是在這堅持中最終獲得的。所以,凡事做了一半,既是鼓勵,又是誘惑。剩下的就看個人的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