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濤
“每個女人的前二十年是靠美麗的外表生活,后半生是要靠自己的修煉的。”由多家媒體評選的“中國最美的50名女人”,被眾多粉絲期望很高的李宇春落榜,而楊瀾、于丹卻位列其中。人美不在外表,“內(nèi)涵美”才是令大多數(shù)人折服的真美。
人皆有愛美之心,但外表美往往是容易腐爛的蘋果。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年輕時憑著自己的容貌令“五陵年少爭纏頭”。她的風光令許多人羨慕甚至嫉妒,然而“青春飯”吃不長,年長色衰之后只落得個“門前冷落鞍馬稀”。青春美貌好比燃著正紅的蠟燭,你若以此作為幸福的光芒,終究會燭火消殘,生活黯然。美貌對于人一生而言,只會暫時興奮別人浮華的眼神,不會為自己留下什么。
美麗并不等于幸福。倘若你心靈美,一生都會快樂,外表只是一件外套,無論華麗還是普通,都只不過替你抵擋一下寒冷,它們最終都會在時間的雨淋或曝曬中變得破舊不堪。
況且,人的外表美往往是與心靈美不成正比的。我國古代的左思奇丑,魏晉時期多的是帥哥,然而歷史留下的是《三都賦》,不是一張張英俊的臉龐。左思雖丑,卻通過一番苦功成了當時紅遍京城的才子,“洛陽紙貴”——左思就是要讓那些嘲弄譏諷他的人看看,“勤”是可以補“丑”的。我們欣賞的不是“帥”,是自強不息,是才氣,這才是真美,也印證了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在美的不等式中,內(nèi)在美要大于外表美。
當今社會,許多人認為有一張好臉蛋可以幫助我們辦成許多事情。然而他們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這只是暫時的,時間會剝開一些虛偽外在的掩飾,赤裸地見證其中最本質(zhì)的內(nèi)涵。要想在社會上長久的站穩(wěn)腳,憑的還是真本事。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就把外表看得很淡,她說自己并不美麗,但她很樂觀。每當中國某個地方發(fā)生災害,她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用她真情的祝愿鼓舞人們,把真實善良的心展示給我們。她的成績不是美麗外表帶來的,而是源于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就是美。
美麗是一個不等式。倘若你美麗,但這決不是發(fā)展的資本,人生還是在于奮斗;即使你外表不美麗,你應該去精心培育心靈的花園,讓內(nèi)在的美麗永遠綻放,永遠新鮮。(指導老師:張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