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痹姼柚械囊粡澬略?,自《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篇中升起,向遠古的山川灑落最早的清輝,照耀詩人卷帷望月的夢。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是自然饋贈的幸運。
天空會容納我所有的心情,月會理解我所有的思緒并加以調(diào)和。與月對視,心便瞬然澄澈。我喜歡放學(xué)后在學(xué)校花園般的小徑上,邁著輕盈的步子,邂逅月的目光,用目光問候,用目光裹挾心緒交流。無論是因月考而生的喜悅或憂愁,無論是一葉知秋的感傷與驚喜,都在與月的交談中變得平和起來。是月讓我感悟到平和、靜心的重要,是月讓我頓覺自己該如月一樣,任環(huán)境愈充盈黑暗愈要努力折射出最美的光;如月一樣,任斗轉(zhuǎn)星移,不畏不慌,不張揚成功的喜,不放大失敗的悲,皎潤不移,歲月靜好。心神疲憊時,月是最恰到好處的慰藉。
我喜歡月,喜歡李白的才情,當(dāng)明月遇上李白,便有了醉人的力量?;ㄩg的一壺酒,獨酌的一個人。月影隨身,行樂及春,歌時皎月徘徊,舞時月影零亂,傳言李白的仙逝也是因掬水中月而墜入河中,果真明月魂、琉璃魄,唯愿對酒當(dāng)歌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這是李白獨與月的緣。
于是我愈發(fā)喜歡寄情于月,我雖沒有對夜郎西摯友的掛念,雖沒有呼作瑤臺鏡卻不識月的憨態(tài),但我又盡是詩情的心緒,有與月為友的情愫,誠如海德格爾曾說:人應(yīng)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當(dāng)撩簾對月成為習(xí)慣,月緣便不只在月圓時了。太白居士,若我真得以穿越,你我便是同道中人,你又何必對影呢?你、我、月便已是三人了。
‖吉林省遼源市第五中學(xué)
當(dāng)皎潔的月亮從詩經(jīng)中穿越而來,霎時讓文章?lián)碛辛艘还汕逵牡墓彭?。正是這同一輪皎月,當(dāng)其陪伴在作者的身旁時,給予了其一顆平靜淡泊的心靈;當(dāng)其陪伴在詩仙李白的身旁時,給予了詩人一副曠世才情和卓爾不群的人格。文章里,月亮是一個最佳的媒介和紐帶,輕易地穿越了千年。尤其,作者在文末又巧妙地引用李白的經(jīng)典詩句,將月亮、詩人、作者再度聯(lián)系在一起,一份古韻幽情油然而生。
【適用主題】月夜遐思;月亮之下;最好的陪伴……(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