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
春季來臨,氣溫開始回升,適宜細菌等微生物滋生,且晝夜溫差大,早春氣溫變化不穩(wěn)定,給雞群管理帶來了許多不穩(wěn)定因素。同時,春季也是新城疫、禽流感等重要病毒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所以,做好春季雞群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一、強化飼養(yǎng)管理
1. 保溫不忘通風
“春捂秋凍”是老一輩的俗語,春季雞群管理的重點是在保溫的同時不忘通風。開春后,舍溫需保持在13~18℃,晝夜溫差不可超過3℃,以免雞群由于溫度變化幅度過大產生應激。同時,要注意根據氣溫變化及時調整風機開關數(shù)量和通風口大小,以降低舍內濕度、粉塵和氨氣濃度,預防雞群呼吸道病。一般在保溫的前提下,或在天氣晴暖溫度較高的11∶00~14∶00適當加大通風量。上午太陽出來、氣溫上升時,可將通風小窗或者布簾適當打開,以保證舍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傍晚氣溫下降時,再將小窗等通風設施關閉好,以保證夜間舍內溫度。
2. 飼料優(yōu)質,充足供應
雞群特別是處在產蛋高峰期的雞群,日糧要求優(yōu)質、營養(yǎng)均衡,保證新鮮、充足供應,保證料槽中不斷料、不剩料。
3. 水源安全
要保證水質、水源的絕對安全,并保障雞群有充足的飲水。
4. 注意自然光照時間變化
開春后,日照時間逐漸延長,有利于雞群的產蛋。對于采用自然光照與人工光照相結合照明方式的雞舍,要注意開、關燈時間,保證每天穩(wěn)定的光照時間。
5. 惡劣天氣應對
春季特別是早春,容易出現(xiàn)倒春寒、風沙、霧霾等惡劣氣候天氣。遇上倒春寒時,管理的原則是盡量減少溫差波動,以換氣為主、通風為輔,降低應激反應。并且要及時上調風機的控制溫度,減少風機的工作頻率,通過調整小窗大小減少進風量,保證溫度的平穩(wěn)、適宜。若遇大風或沙塵、霧霾天氣,雞舍進風量與風速是主要的控制點,應合理的控制小窗開啟的距離、數(shù)量,以減少進風量、減緩風速,防止賊風侵襲和減少粉塵進入。
二、注重衛(wèi)生消毒
清除雞舍周圍、雞場內的雜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對雞舍的進風口、地面、墻壁、飲水管和蛋網等要每天進行清理,保證雞舍內干凈整潔、空氣新鮮,除潮去濕。
加強環(huán)境消毒、飲水消毒和帶雞消毒。生產區(qū)內用次氯酸鈉、氫氧化鈉等每天消毒1次,包括道路、雞舍周圍、進出風口等,在疫情緊張時可酌情增加消毒次數(shù);水槽飲水、乳頭飲水兩種方式都應定期用高錳酸鉀、次氯酸鈉等進行飲水消毒,乳頭飲水管表面應每天擦拭,除去表面及乳頭周圍的灰塵和污物,水管內每15天消毒1次,消毒要徹底;帶雞消毒可選用刺激性較小的戊二醛類或季銨鹽類消毒劑,每天1次(條件不允許時也要保證每周3次),盡量選擇中午前后室溫較高時進行,消毒前將雞舍內的皮屑、羽毛打掃干凈,以免影響消毒效果。
三、確保有效免疫
1. 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免疫程序
根據本場雞群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免疫程序,確保成功率、免疫率、準確率三個“百分百”。特別是禽流感和新城疫,春季是這兩種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對免疫間隔時間長的雞群,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2個月以上,禽流感4個月以上,需加強免疫。新城疫加強免疫可以用Ⅳ系飲水或噴霧,禽流感則需要進行H5N1Re-1株、H5N1Re-4株及H9亞型三種油苗的免疫。周圍情況不穩(wěn)定或有疫情發(fā)生時,可適時的加免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增加抗體水平,提高雞群免疫力。
2. 加密抗體監(jiān)測頻率
在外界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根據本場的具體情況可以1個月監(jiān)測1次,如果外界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并且本場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則須每半個月監(jiān)測1次。在春季,由于雞群易受各種應激影響,導致抗體產生波動,因此應縮短抗體的監(jiān)測周期,保證每10天左右監(jiān)測1次(根據雞群的免疫情況,對于距上次免疫超過2個月的應控制在10天左右),一旦發(fā)現(xiàn)抗體水平明顯下降或離散度過大,應立即采取措施適時補免。而對于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抗體水平必須長期跟蹤、時時關注,一般要保證新城疫抗體滴度為9log2以上;禽流感H5N1Re-4株、5株為6log2以上;禽流感H9為7log2以上,離散度4以下。
3. 適時預防投藥
根據雞群狀況,可以隨時采取預防性投藥,特別是在遇到轉群、免疫、天氣發(fā)生急劇變化帶來各種應激時,應及時給予多種維生素。雞群在人工輸精后,可根據雞群輸卵管狀況、產蛋情況,適時對輸卵管進行預防性投藥,防止輸卵管炎的發(fā)生。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平邑縣平邑鎮(zhèn)獸醫(yī)站 ?郵編: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