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刀光閃閃、鮮血四濺,每一次戰(zhàn)爭后巴耶塞特下令將俘虜統(tǒng)統(tǒng)殺光。只留下少量顯赫貴族以便換取贖金。數(shù)千人在這些高級戰(zhàn)俘的面前被砍頭,后者則被強迫觀看這一血腥場面。下達這一命令的正是十四世紀奧斯曼帝國最驍勇善戰(zhàn)的蘇丹(國王)之一,被世人封為 “雷神之錘”的巴耶塞特。
十四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的王子穆拉德一世遇到一位不可抗拒的希臘美女,這位從戰(zhàn)俘營女奴中挑選到后宮的美人——后來被尊稱為“夜玫瑰”的成了他的妻子。1354年,他們的兒子巴耶塞特出世了。
1381年,這個混血的小王子被派往小亞細亞做總督,他必須替帝國消化剛剛吞并的版圖.他的工作是如此成功,以至于父皇派給他一個新的艱巨任務:消滅強大的敵國——以前的宗主國卡拉曼。1386年兩國決戰(zhàn),年已而立的巴耶塞特徹底擊敗卡拉曼并將對手降為臣藩。在之后的數(shù)次戰(zhàn)爭中,這位白馬王子憑借勇敢而不魯莽的表現(xiàn)贏得了名垂青史的美名“雷神之錘”。他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嚴格。需要終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優(yōu)厚,享有特權。這些戰(zhàn)士從小男孩的時候要接受軍事訓練,以社會以戰(zhàn)爭掠奪為榮,戰(zhàn)士打起仗來英勇頑強。
1389年,巴爾干半島科索沃平原上正經(jīng)歷一場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由塞爾維亞為首的塞爾維亞、波斯尼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和匈牙利聯(lián)合組成的歐洲軍隊正在和奧斯曼帝國展開一場殊死較量。
6月16日這一天,塞爾維亞傳奇勇士克比利奇換上被俘的奧斯曼軍人的服裝,冒充成對方小兵悄悄潛入了奧斯曼帝國軍營,用涂抹了毒藥的短劍成功地將穆拉德一世成功刺殺,聯(lián)軍乘機進攻,打退了奧斯曼軍隊的一翼,取得初勝。
此時巴耶塞特回到中軍指揮,他先誘殺了其兄雅克布,確保了王位,然后重整旗鼓,展開反攻,聯(lián)軍陣勢隨之大亂。巴耶塞特率領軍隊沖出突圍,頓時嘶喊聲、刀槍聲,混成一片。最終,塞爾維亞及聯(lián)軍一同戰(zhàn)敗,其首領陣前被俘
1395年,巴耶塞特率軍入侵匈牙利,1396年與匈牙利國王西吉斯孟統(tǒng)帥的匈牙利、波蘭軍隊以及英、法騎士組成的十字軍共10萬人會戰(zhàn)于尼科堡,他用了一天的時間就結束了戰(zhàn)爭,奧斯曼帝國再次大獲全勝,俘虜了一萬多騎士。
自此,巴爾干半島逐漸落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奧斯曼帝國繼續(xù)向歐洲擴張。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千年帝國拜占庭滅亡,東歐更加失去了屏障。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還在繼續(xù)……
從“突厥”到“土耳其”
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丁堡一個充滿歷史遺跡半島的海角上屹立著一座迷宮一樣豪華至極的宮殿——托普卡帕宮,它是十三世紀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征服拜占庭帝國之后,在其城堡遺址上所修建,面積達到700000平方米。這里曾作為奧斯曼帝國近500年的權力中心,可以俯瞰整個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如今這座宮殿成了土耳其最大的故宮博物館,其建筑外部恢弘的氣勢、豪華精致的裝修,以及內部奧斯曼帝國無數(shù)國寶和伊斯蘭教珍貴文物,每天都吸引著全世界無數(shù)游客慕名而來。難以想象曾經(jīng)在這里的封建君主們有著怎樣窮奢極侈的生活,以及奧斯曼帝國有著怎樣的輝煌歷程。
“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史料記載,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我國北方游牧的突厥人。五世紀時,突厥人居于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六世紀中期,突厥成為橫亙亞洲北部的大國。經(jīng)過六至七世紀隋、唐兩代對突厥的戰(zhàn)爭,突厥國破滅,領土并入唐朝版圖。
1055年,在中亞游牧的一支塞爾柱突厥人以古代波斯為中心形成塞爾柱國家,塞爾柱國家曾繁榮一時。突厥人先后征服了小亞細亞和安納托利亞。
1299年,突厥部落的一支奧斯曼人成立了獨立的國家,奧斯曼一世創(chuàng)立奧斯曼國,自此長期以游牧為生的奧斯曼人此時開始向農業(yè)定居生活過渡,并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分封采邑。
1324—1360年奧爾漢統(tǒng)治時期,開始形成真正統(tǒng)一的奧斯曼國家。奧斯曼國家從建立之日起就不斷對外擴張,直到十六世紀建成龐大的帝國,達到奧斯曼帝國的極盛時期。
奧斯曼人立國后,其擴張之勢像鐘擺一樣,時而向東,指向以科尼亞為中心的另一支穆斯林突厥人部族卡拉曼人;時而向西,從巴爾干半島向中歐推進。1389年,奧斯曼人以沉重的代價取得了著名的科索沃戰(zhàn)爭的勝利,鞏固了對巴爾干半島的統(tǒng)治。這支帝國的迅速崛起終于引起了西方的不滿,1396年,歐洲各國組成聯(lián)合十字軍,試圖阻止奧斯曼人的西向擴張,但在尼克波利斯遭到慘敗,只能眼看著奧斯曼帝國的進一步擴張。
1453年,奧斯曼軍隊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了這個在羅馬帝國崩潰后殘存了近千年的老牌帝國,將巴爾干地區(qū)收入囊中,進入十六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舉兵東進南伐,掠得埃及、利比亞、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在與薩非伊朗幾番拉鋸后,于1638年奪得巴格達,確立了對伊拉克的統(tǒng)治權。
四百多年里奧斯曼一步步展開其擴張道路,領有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大部分領土。西至阿爾及利亞北部;東抵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一度到達里海;北及今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南部;南達今之蘇丹與也門,成為世界上最后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面積達到一千一百九十五萬五千平方公里。
土耳其長達200多年的對外征服戰(zhàn)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360—1402年,經(jīng)過兩位皇帝的西征東討,奧斯曼國土面積擴大了數(shù)倍。第二階段是1451—1512年,奧斯曼由于帖木兒的侵略曾一度衰落。經(jīng)過內戰(zhàn)和對西方基督徒的戰(zhàn)爭又重新強大起來。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滅了拜占庭,占領了巴爾干,完成了安納托利亞的統(tǒng)一。第三階段是1512—1571年,奧斯曼帝國處于極盛時期,建成地跨亞歐非的龐大帝國。
極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
自消滅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后,奧斯曼帝國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
1453至1566年,是奧斯曼帝國的黃金時代,它對外不斷擴張,長期征戰(zhàn)、擴大疆域,對內鞏固完善政治和軍事管理體制。這一時期,社會秩序穩(wěn)定、執(zhí)法公平,沒有太多的苛捐雜稅,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帝國進入了空前盛世。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的對外貿易十分繁榮,與歐洲各國展開了密切來往,包括威尼斯人、法國人和其他歐洲的商人都得到了相應的貿易特權,歐洲各國的大使也相繼到任。
在蘇萊曼統(tǒng)治時期,奧斯曼帝國的標準法典《群河總匯》問世,蘇萊曼因此以偉大的立法者著稱于世。此外奧斯曼人的文化也有了驚人的發(fā)展,它融合了草原游牧部落的傳統(tǒng)、波斯人的藝術主題、文學典范及崇拜王權的政治觀念,也納入了拜占庭人先進的軍事和政治制度,以及阿拉伯人的科學、宗教和文字,各民族不斷融合,成了近東文化一道新的風景線。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不止一次的實行伊斯蘭化及現(xiàn)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咖啡的傳入成了十六世紀奧斯曼國家生機勃勃的象征,來自新大陸的煙草也通過英國傳入。民間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更展示了帝國的繁榮和昌盛。
蘇萊曼時期的建筑師錫南一生建造了300多座建筑,至今赫赫有名。1557年建成的蘇萊曼清真寺就是他的傳世之作,這座清真寺是奧斯曼人征服亞、歐、非三大洲勝利的象征。其中四座尖塔和十座長廊象征著奧斯曼人征服的里程碑,十象征著蘇萊曼是這個家族的第十位蘇丹,四象征著蘇萊曼是統(tǒng)治君士坦丁堡的第四位統(tǒng)治者。它的莊嚴圓頂比查士丁尼著名的圣索菲亞大教堂還要高16英尺左右,以此來炫耀它的帝國是前無古人的。
在當時的歐洲,堪與蘇萊曼對決的君主只有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羅馬帝國王室的查理五世、法國的法蘭西斯一世和英國的亨利八世,蘇萊曼以征服者的聲威傲視著這些同代人,他給法國國王寫下的一封信中,曾這樣稱呼自己:“朕乃蘇丹之蘇丹、君主中之君主,四海方圓內諸君主王冠的分配者,真主在地球上的投影。朕系管轄著地中海、黑海、魯美利亞、安納托利亞、卡拉曼尼亞、羅姆國,整個阿拉比亞、也門,整個祖輩和赫赫先人,愿真主光照吾先人之陵墓,借武力征服以及由朕本人以之燃燒之劍、勝利之峰所征服的許多其他國家的蘇丹和君主?!?/p>
1573年,在與威尼斯人企圖收復塞浦路斯龐大艦隊的海戰(zhàn)中,奧斯曼海軍展示了自己強大的海軍實力,致使威尼斯人遭到了致命的打擊。隨之奧斯曼人奪取了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十六世紀中葉,經(jīng)歷了十世蘇丹的統(tǒng)治和征伐的奧斯曼帝國已經(jīng)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歐洲病夫”
以武力征服支撐起來的帝國基礎是不穩(wěn)固的。十五至十六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萌生壯大,一種以商品、資本和武力的結合為手段、以超額利潤為目的的全新征服力量,赫然崛起,鋒芒直逼與其毗鄰而居的奧斯曼土耳其。
在帝國內部,陳舊落時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加速制造政治對立面,社會上下聚合起強大的反叛力量。內外雙重的侵蝕和沖擊,造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漸衰敗,不可遏制地走向分崩離析。
隨著西方殖民勢力開始侵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憂外患使它完全失去了昔日偉大帝國的光環(huán)。隨著西方的崛起,伴隨著巴爾干和近東民族獨立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奧斯曼帝國逐步走向衰落,成為歐洲列強角逐近東和黑海地區(qū)霸權的犧牲品,英、法、俄、奧、意等加緊爭奪和瓜分奧斯曼帝國在歐、非、西亞的大部分領土。
1683年,曾經(jīng)所向披靡的奧斯曼軍隊終于敗在了維也納城下,自此奧斯曼帝國令人瞠目的發(fā)家史延續(xù)了三百多年。有歷史學家戲言稱:“之后的兩百多年,也就是同樣波瀾壯闊的“病夫”敗家史。當代土耳其的面積僅為78萬平方公里,也就是喪失了當年奧斯曼帝國領土的93%,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敗家之最,遠超曾同為病夫的清王朝?!边@一切印證了十九世紀剛開始,拿破侖·波拿巴的斷言:“奧斯曼乃歐洲一病夫”,它的命運便是聽憑列強瓜分。
1918年11月,歷時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由于協(xié)約國戰(zhàn)勝了同盟國,加入同盟國一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徹底摧毀,其領土被肢解。為西方工業(yè)列強與這個老牌封建帝國之間的糾葛作了最終的了結。1920年8月10日,協(xié)約國在巴黎附近的色佛爾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色佛爾和約》,這一條約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去了4/5的領土,規(guī)定其新的版圖縮小到小亞細亞半島,帝國以往統(tǒng)治的中東地區(qū)交英、法等國支配,埃及地區(qū)宣告重新獨立。至此建國近六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徹底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凱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
帝國夢
埃爾多安一直有“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野心”——這是俄聯(lián)邦新聞社引述俄中東問題研究所所長薩塔諾夫斯基評價土耳其新一屆總統(tǒng)埃爾多安時的話。而英國《經(jīng)濟學家》雜志則稱他為“新時代的蘇丹”(皇帝)。
2015年1月,剛上任不久的埃爾多安總統(tǒng)在迎接到訪的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時,安排16人打扮成古代戰(zhàn)士列隊站在總統(tǒng)府的樓梯上,聲稱代表土耳其歷史上16個帝國。
《環(huán)球時報》發(fā)文稱面對近年來的中東動蕩,埃爾多安一直夢想將敘利亞和伊拉克這些奧斯曼帝國曾統(tǒng)治的領土重新納入新奧斯曼帝國。甚至需要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種機會徹底推翻這些國家的政權。一時間各種報道鋪天蓋地而來,紛紛指向埃爾多安野心昭著。2015年5月,《環(huán)球時報》曾經(jīng)發(fā)文《土耳其的大國夢:懷念奧斯曼帝國》,報道了土耳其重要智庫會議——土耳其亞洲戰(zhàn)略研究所舉行的有20多個國家的官員和學者參加的第三屆中東問題國際研討會,會議上土耳其官員和學者在會議中并不回避奧斯曼帝國的歷史。
報道稱:出席會議的土耳其省長、市長、智庫主席和多名學者,都提到“哈塔伊模式”值得在中東地區(qū)推廣,而這一模式正來自奧斯曼帝國的遺產。有人說,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的中東,各民族、各宗教和諧相處的歷史經(jīng)驗,值得當代中東各國借鑒。他們在臺上講得眉飛色舞,沒有一個土耳其學者談到奧斯曼時代的陰暗面。
由此看來,從上至下想要恢復大帝國夢成為土耳其人的一種普遍情結。土耳其政治和學術精英對奧斯曼帝國的肯定,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2012年,土耳其拍攝了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征服1453》,以完全正面的方式展現(xiàn)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的過程,完全回避了土軍破城后對城內數(shù)千居民的屠殺。
近幾年,土耳其的中小學課本也做了改動,對奧斯曼帝國時代作出更多的正面描述。土耳其一些大學、智庫和基金會,還資助了埃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曾經(jīng)被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或影響地區(qū)的學術機構,鼓勵這些機構對奧斯曼時代的歷史研究,并支持這些地區(qū)的土耳其語教學。然而奧斯曼帝國覆滅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經(jīng)歷了各種混血融合和變遷,雖然同屬于阿爾泰語系,但在語言、文化、人種、信仰等各方面已然千差萬別,中東地區(qū)長期以來國際形勢極為復雜。它的“帝國夢想”能否實現(xiàn)呢?就此《時代人物》采訪了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黃民興所長。
黃民興認為,如今的土耳其跟當年的奧斯曼帝國在國力、文化、影響力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了。但是在整個中東地區(qū)土耳其的發(fā)展是很有勢頭的,各方面實力都將不斷提高。作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它未來的影響力應該會越來越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不斷增強。但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以它今日的國力來說,恢復奧斯曼帝國昔日的國土疆域、榮光威風,實實在在地說只能是一種幻想,實現(xiàn)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