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亞
(河南省汝州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 汝州 467599)
一起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報告
劉淑亞
(河南省汝州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 汝州 467599)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藍耳?。┦怯韶i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引起的一種以急性出血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特征的豬呼吸系統(tǒng)接觸性傳染病,他們都是豬的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許多養(yǎng)豬場流行,且經?;旌匣烊?,給養(yǎng)殖業(yè)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筆者通過對山西省某豬場送檢病料進行細菌的分離純化、RT-PCR檢測等實驗室診斷,結果發(fā)現(xiàn)為藍耳病混合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通過采取治療與防治措施,及時控制了疫情。
藍耳?。粋魅拘孕啬し窝?;細菌分離;PCR;混合感染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藍耳?。┦怯韶i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母豬發(fā)生流產,產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及仔豬呼吸困難,高死亡率等為主要特征[1]。豬傳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引起的一種以急性出血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特征的豬呼吸系統(tǒng)接觸性傳染?。?-3],臨床上以急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壞死性肺炎為特征。急性PCP的死亡率高達80%~100%[4],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耐過的豬生長緩慢、生產性能受到嚴重影響,長期帶菌也會成為潛在傳染源。筆者通過山西省某豬場送檢病料開展實驗室檢測,診斷為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通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豬場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現(xiàn)將該病的診治情況報告如下,供參考。
2015年3月,河南濟源某養(yǎng)豬場豬只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等癥狀,部分豬只皮膚出現(xiàn)發(fā)紺癥狀,食欲完全廢絕,個別豬只突然死亡,初生仔豬、斷奶仔豬、哺乳母豬發(fā)病率高,通過采取抗生素療法效果不佳。
病豬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厭食,甚至廢絕,嗜睡、精神沉郁,體溫升高至41~42 ℃,部分病豬呼吸困難,扎堆,喜臥,部分病豬呼吸急促,無法站立行走,表現(xiàn)出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部分育肥豬出現(xiàn)咳嗽及雙耳背面及邊緣出現(xiàn)一過性的深紫色,部分懷孕母豬流產、早產,產木乃伊、死胎、弱胎,少數(shù)母豬產后無乳,胎衣不下等,部分仔豬出現(xiàn)咳嗽、氣喘等呼吸癥狀,死亡率高達50%,仔豬死亡率達到90%。
剖檢病豬肺臟與胸膜粘連,觸摸堅硬,指壓不塌陷,部分豬肺臟嚴重水腫,間質性肺炎病變明顯,呈黑紅色,實變呈彌散性分布,質地堅實,觸摸橡膠壯,且非常濕潤;切開肺組織可見切面多汁,氣管、支氣管內充滿泡沫狀、出血性粘液及粘性滲出物;淋巴結出血腫大,出血為正常的2~6倍。心肌上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心耳表面有出血點,肝臟腫大,部分豬切開有淤血,腎臟腫脹,表面可見小米粒大出血點,脾臟腫脹,表面有梗死灶,部分豬胃粘膜充血嚴重。
4.1 分子生物學診斷
無菌取病死豬的肺臟、脾臟、淋巴結組織,采用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RT-PCR病毒檢測試劑盒與豬瘟RT-PCR病毒檢測試劑盒進行實驗檢測,檢測結果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均為陽性,豬瘟病毒為陰性。
4.2 涂片鏡檢
無菌取心臟、肝臟、肺臟涂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陰性兩極染色的球桿菌,單個或雙個存在。
4.3 病原分離培養(yǎng)
無菌取病死豬心臟、肝臟、肺臟、脾臟、胸腔積液等病料,用接種環(huán)在血平板上劃線,置于10% CO2,37 ℃培養(yǎng)24 h,將疑似菌落接種到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結果顯示該菌在10% CO2,37 ℃培養(yǎng)條件下生長良好,24 h形成1~2 mm濕潤、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
4.4 生化試驗
將純化的細菌接種到微量生化管中,置于10% CO2,37 ℃培養(yǎng)24~48 h,觀察結果。結果顯示葡萄糖、甘露糖、果糖、麥芽糖、VP試驗、尿素酶、氧化酶、透明質酸酶和過氧化氫酶實驗均為陽性;甘露醇、山梨醇和MR實驗為陰性,基本符合APP生化特征。
4.5 藥敏試驗
采用K-B藥敏紙片法,將純化的菌落均勻涂布于瓊脂平板上,將藥敏紙片貼于培養(yǎng)基表面,37 ℃培養(yǎng)12~16 h,觀察結果顯示,分離菌對頭孢克肟、氟苯尼考和氨芐西林最為敏感;對阿莫西林、恩諾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七種抗菌藥物為中敏;對鏈霉素、慶大霉素、強力霉素、四環(huán)素和氯霉素表現(xiàn)出耐藥。
結合該豬場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各項篩選檢查,確診為豬藍耳病與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
6.1 隔離病豬,采取閉群管理
為防止疫情繼續(xù)傳播與擴散,我們對豬場采取了隔離與閉群管理措施,第一時間隔離發(fā)病豬只,同時由于該豬場已經確診為豬藍耳病陽性場,對豬場采取了6個月的閉群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易感豬的數(shù)量,有利于清除病毒,還可以使種豬群的生產性能得到改善。在實施閉群前,有計劃地對豬只進行了免疫接種,以提高群體免疫力。在閉群結束后,引入PRRSV陰性后備母豬,防止PRRSV新毒株傳入,以保持豬群穩(wěn)定[5]。
6.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措施
PRRSV可感染各年齡段易感豬,采取科學的飼養(yǎng)和種源性控制措施,維持養(yǎng)殖場的環(huán)境清潔,是防控疫病的重要保障,為此,我們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樹立生物安全意識,在自繁自養(yǎng)的養(yǎng)殖場維持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模式,加強了后備豬的管理,種豬群與保育、育肥豬分開飼養(yǎng),并定期開展豬群實驗室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疫情隱患,有效地清除了病毒。
[1]陸承平.獸醫(yī)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2]楊漢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5.
(編輯:晏兵兵)
S858.28
A
1006-799X(2016)10-0037-01
劉淑亞(1984-),女,河南汝州人,助理獸醫(y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y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