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把語文磨成生命的圖騰

      2016-03-11 12:32:09徐俊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白樸馬致遠小令

      徐俊

      《〈天凈沙〉二首》在教材體系里不屬于同一學段,更非同一組教材。但拿起六年級教材里白樸的這首《天凈沙·秋》,腦子里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出馬致遠的那首堪稱千古絕唱的《天凈沙·秋思》。盡管這首《天凈沙·秋思》被編在七年級,但是一樣的風景,有不一樣的情緒,一樣的格律,有不一樣的曲調,一樣的境界,有不一樣的境地,兩首曲子就像人的左右心房,理應惺惺相惜,就像人的左右大腦,確有靈犀一點通,就像伯牙與子期,如高山流水應和知音。于是,面對如此語文,學段便不是距離,難易也不是問題,課堂容量更不足為奇,我在心底里就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用心打磨這堂課,直至將經典詩文中的兩塊瑰寶磨成一塊璧玉,直至將語文磨成生命的圖騰,讓我和學生一起在這堂課里共棲息。

      第一境:走火入“磨”

      每一堂語文課都應該是生命的靈性在活動。與其說我將自己的生命注入語文,不如說是語文已經滲入我的血脈。為了上好這兩支生命的清曲,我從馬致遠和白樸的身世磨起,直把自己磨進了兩位偉大曲作家的生活里。又跟隨著他們從生活走進文學,磨進那流淌著他們的心血的一首首曲子里。我伴著低婉的塤樂,時而淺吟低唱,時而高聲誦讀,辦公室里,家里客廳,旁若無人,如醉如癡。當我拿起筆來,不由自主地就寫下這兩首曲子;當我發(fā)出聲來,眼前就是五彩斑斕的秋天和那蕭瑟零落的季節(jié)如蒙太奇般切換。我以為自己走火入魔,其實我知道,課未磨,我已把自己磨成課中人。

      第二境:磨石成鏡

      我有個怪習慣,遇到好文字,總是愛不釋手,直至爛熟于胸,熟視無睹,從最先的一點觸動,讀成頗有幾分感動,讀成胸中十分激動,到最后變成心靜不動,就像一塊石頭,任由水悄悄流過,滲入。讀《天凈沙》,亦如大浪淘沙,平靜后,心靜如石,不再動了。但是那語言卻如水般在心上靜靜流淌,把這靜默的石頭磨成了一面鏡子,兩首曲子照在

      心鏡中,留下的是一幅清麗

      山水:

      孤村老樹 輕煙寒鴉

      落日殘霞 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紅葉黃花

      有顏色,有畫面,有情緒……漫步清秋,心有戚戚。我便極想把這最初的印象搬進課堂。這是最初的印象,我的,馬致遠的,白樸的,也應當是孩子們的,更是秋天最真實的印象。于是,在課堂上,在每一次上課時,我都和學生們由此開始進入秋天,引發(fā)秋思。于是,從淡淡的、灰蒙蒙的、蕭瑟的、冷清的,轉而溫馨的、恍然心動的,直至明亮的、愉悅的、幸福的,秋天里太多的感情在這畫面上流轉。于是,這一組詞語便不再是詞語,而是一首詩,一幅畫,一支歌,弦弦掩抑聲聲思。于是我便恍悟,原來一切景語皆情語。順著這景這情,我和孩子們走進秋天,走進詩人

      的心。

      第三境:磨石成璧

      說這兩首小令是元曲之瑰寶,毫無溢美之意。但是我更愿意說是兩塊璞石,玉石其中,又質樸無華。欲識其中真味,需心平氣和,切身體悟。于是,由景入情后,師生便在情境中走入文本,研磨出石中之玉,磨石成璧。

      師:(投影出示《天凈沙·秋》)面對眼前的這幅秋景,白樸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呢?來,輕聲吟讀幾遍,把你的感受讀進去,把白樸的心情讀出來。(生自由讀)

      師:你感受到白樸的心情了嗎?不要說出來,放聲朗誦這首小令。(指名讀)

      最是詩歌能傳情。讀著讀著,字正腔圓了;讀著讀著,跟詩人的心走近了。心與心需要溝通,情與情需要碰撞。在對話中,詩開始表情達意:

      師:聽出來了嗎?從他們的朗讀里,你聽出白樸的心情了嗎?聽老師讀,讓我也和白樸說說話。(范讀)你聽出了白樸怎樣的心情?不,不要就這樣說出來,太可惜了,你把它讀出來,把這種舒服的感覺讀進去。(指名讀)

      師:這首小令雖然不著一個“情”字,但卻流露出了詩人的心情。白樸身處亂世,不喜歡做官,卻寄情山水,陶醉在迷人的秋色中。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師:在白樸的心中,秋,是什么顏色的?是啊,只要心是明亮的,充滿陽光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溫暖的,哪怕是孤村老樹,哪怕是輕煙寒鴉,都是美麗的,醉人的。

      在不同人的眼里,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面對同樣的秋天,卻是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思緒。同樣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同樣寫了一首《天凈沙》,卻別有一番

      滋味。

      師:(投影出示《天凈沙·秋思》)站在秋天里,詩人馬致遠又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思緒?我們好好地來讀讀這首小令。請同學們認真地把這首小令讀上四遍,前兩遍把它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后兩遍把自己的感覺,哪怕是一點點的感覺讀進去。(生自由讀)秋思,這是一份怎樣的心情,這是一份怎樣的思緒呢?(生交流)

      師:秋思,滿懷的愁思,哀愁,思鄉(xiāng)之情,孤獨之情,悲涼的思緒,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首小令。自己先來試一試,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哀愁?是什么讓作者感到旅途的悲涼?讀出來。(生自由讀)

      師:孩子們,閉上眼睛,讓我們陪著馬致遠,一起走進寒秋。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范讀)

      于是,都看到了飄零的秋天、孤獨的身影;都看到了眼前的“小橋流水人家”卻不是家;都看到了古道沒有盡頭。但是漂泊在天涯的游子也有家??!在馬致遠的心里,在馬致遠的記憶里,在他的家里,在他的故鄉(xiāng),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

      景呢?

      師: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看到的情景寫下來。

      (生練筆)

      一首《天凈沙·秋思》越讀越像“愁思”,馬致遠眼中的秋天和白樸感覺到的完全不一樣。草木本無情,情由心聲。我和孩子們在詩文里徜徉,我們讀懂了,只要心是光明的,生活也會變得光明,只要心是溫暖的,眼前的世界也會非常溫暖。于是乎,兩塊璞石研磨成璧玉。

      師:秋天,在白樸的眼里是溫暖的、明亮的。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天凈沙·秋》,用白樸這份溫暖明亮的心情感染馬致遠,送給馬致遠一個溫暖、明亮的秋天。

      第四境:合璧成玨

      兩首元曲從文字讀成畫面,從畫面讀出情境,從情境讀出心緒,沉淀在歷史里的文化瑰寶已經靜影沉璧。然而這璧還是兩塊璧,心有靈犀而不見。于是,張化萬老師說,在比較里求得共生;王崧舟老師說,在互文里求得共鳴。共生共鳴,合璧方能成玨!于是有了意境的升華:

      師:(誦讀《天凈沙·秋》)今天我們一起來誦讀兩首小令。這兩首小令的曲牌名叫“天凈沙”,曲子寫得非常好,有顏色、有畫面、有情緒。我們先來讀《天凈沙·秋》。請同學們認真地把這首小令讀上四遍……哪怕是一點點的感覺,也要讀進去。

      師:(誦讀《天凈沙·秋思》:剛才我們讀了白樸的秋,感受到了白樸在秋天里的心情,那種淡淡的感覺。那馬致遠在秋天里又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思緒呢?就像剛才一樣,用心去讀一讀秋思,把馬致遠的心情讀出來,把你的感受讀進去。

      情同此景——互文感悟之一

      師: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這兩首小令在內容上的相同之處了嗎?發(fā)現(xiàn)作者情緒的相同之處了嗎?

      師:第一組對比:“孤村落日殘霞”——“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

      師:第二組對比:“輕煙老樹寒鴉”——“枯藤老樹昏鴉”

      師:同感悲秋:秋天原來是這般的蕭瑟,這般的令人惆悵。讀來字字皆是情??!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樸眼里的秋天。(齊讀)

      詩是什么?是心中沒有旋律的歌,是眼里沒有形態(tài)的畫,更是天地同息,物我兩忘。雖為二人所作,但同樣面對悲秋,卻是同歌同息。不同的學生面對詩人所展示的意境,也是深有同感。兩首詩、一幅畫、一支歌,誦讀中,互文中,四種心情(馬、白、師、生)互相交融,秋之景、秋之情便濃得化不開了。

      不同情緒——互文感悟之二

      師:雖說筆下寫的都是秋天,雖說字里行間寄托的都是愁思,可是白樸和馬致遠的心情,他們的愁緒,真的一樣嗎?請同學們默讀這兩首小令,用心再去感受一下,他們的思緒有什么不同。

      師:白樸在什么地方透露了他不再悲傷的心情?你感受到白樸現(xiàn)在的心情了嗎?不要說,放聲讀出來。(指名讀)

      師:又是哪個詞透露了馬致遠已陷入愁苦不能自拔?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馬致遠?(讀出來)

      師:面對同樣的秋天,白樸是一種感受,馬致遠又別有一番思緒。如果在那個深秋,兩人相遇了,面對秋日景象,白樸會對馬致遠說些什么?馬致遠又會對白樸說些什么?(生練筆)

      同樣是秋的剪影,卻在字里行間孕育著不同的情愫。唯有心性細膩的人,才能解其中味。在語文里徜徉的孩子,就應該是心性細膩柔軟的,語文也就應該讓人心性變得細膩。于是乎,走進兩位偉大的詩人,在他們的字里行間游走、徘徊,捕捉細微的心靈顫動,這詩便在磨煉著孩子們敏感的心性。教學也就在這時成功了。

      情由心生——互文感悟之三

      師:叩問異情:為什么同樣的秋天,我們讀起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呢?(生:白樸因為秋景而陶醉了,他覺得很優(yōu)美,在美景中,憂愁被化解了,淡淡的憂愁似乎看不見了。而馬致遠卻因為秋景,情緒更加低落了。)

      師:可是,白樸能看到色彩明亮的“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馬致遠為什么看不見眼前的美景呢?(生:他太傷心了,他是斷腸人啊,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灰色的,暗淡的。)

      師:是啊,就算馬致遠也看到了——(將白樸的詩句與馬致遠的互換,出示: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白草紅葉黃花。)

      看到了這草、這葉、這花,在他的眼里,在這個斷腸人的眼里,他又會覺得這秋天的草是怎樣的草?秋天的葉是怎樣的葉?秋天的花是怎樣的花?(生交流)

      師:這真應了那句“一切景語皆情語”?。∶恳蛔?,每一景,都是情?。‘敯讟阍诮鹎锢镎{節(jié)好自己的心情,盡管同樣也看到了“夕陽西下”——(將馬致遠的詩句與白樸的互換,出示: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夕陽西下,

      白草紅葉黃花。)

      對白樸來說,那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生交流)那就讓我們來分享這份灑脫和樂觀吧。(生齊讀)

      師:當馬致遠將自己的憂傷凝結在《秋思》當中寫下來,把自己的哀愁通過這首小令傾訴出來以后,他不是也解脫了嗎?

      師:草木本無情,情由心生。只要心是光明的,生活也會變得光明,只要心是溫暖的,眼前的世界也會非常溫暖。就像秋天,在白樸的眼里是溫暖的、明亮的。

      在課堂上,處處書聲瑯瑯,一聲一句總關情,學生們在元曲的詞語堆砌中,讀出了那秋的味、那秋的情、那秋的韻。語文的課堂就是這樣去讀,再讀,還是讀。舍去那花拳繡腿,舍去那眼花繚亂,剩下的便是簡單的誦讀,在誦讀中找到了讀者和作者的情意共通,這就是本色而真實的課堂。

      第五境:磨的幸福

      從課文的選擇到教學設計的完成,一切都是在直覺的支配下完成的,我只是潛意識里覺得我喜歡這兩首小令,一直到進入課堂,還是覺得像在生活中和孩子們對話一樣。這樣的語文課,現(xiàn)在想來,就是我所追求的磨課狀態(tài):幸福,詩意。

      幸福的語文課堂是充滿詩意的。這種詩意不是教師刻意謀求的,不是外加的,它是一種慈悲的心境,是讓孩子們心性變得柔軟。當學生走進白樸的金秋,走進馬致遠的愁緒,身臨其境,情同此心,感同身受,他們就是詩意的,課堂也就變得詩意起來。

      這教學的幸福來自何處?我想,一是因為面對語文,我和學生們無拘無束,心無雜念,全身心投入,不刻意追求什么,不計較得失,我是率性而教的,所以才能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二是當我跟著感覺走的時候,無意間運用了諸如“舉像入境、移情體驗、獨特體驗、激活想象、啟迪思考”等詩意語文的策略,所以成就了這堂課幸福詩意的境界。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筧橋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

      猜你喜歡
      白樸馬致遠小令
      在月亮抵達之前(外一首)
      湛江文學(2023年12期)2023-03-23 02:59:26
      《天凈沙·秋思》新編
      做官這件事,我拒絕了無數(shù)次
      “孤篇橫絕”與格調錯位——論白樸的文化人格和藝術思想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28
      掉坑
      愛你(2019年17期)2019-11-14 11:56:19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shù)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shù)
      同學少年(2017年1期)2017-03-23 23:03:04
      寂寞梧桐聽雨聲
      馬致遠:有一種失望叫歸隱
      百家講壇(2016年5期)2016-09-28 18:47:44
      板凳甘坐三十二年冷 新見卓識海峽兩岸知——讀評《白樸著作生平論考》
      额济纳旗| 科技| 大悟县| 盐源县| 前郭尔| 会宁县| 光山县| 新疆| 丹江口市| 绥滨县| 化德县| 沂南县| 八宿县| 扎鲁特旗| 清丰县| 北碚区| 平舆县| 海口市| 岗巴县| 河东区| 辽源市| 缙云县| 始兴县| 宜宾市| 阜平县| 启东市| 庆元县| 诏安县| 日照市| 寻乌县| 响水县| 顺平县| 阿克陶县| 榆中县| 崇阳县| 固镇县| 永济市| 德江县| 樟树市| 夏河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