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亞
菁菁,你浣衣古潭,水面生涼,我看見你的影子在水面顫抖了。而當(dāng)你歸去,獨(dú)木橋上,月明如霜,正是一個銀色的夜,殘荷上的水珠滑落了,一切靜寂,過路的只有微風(fēng)同你,更不聞青蛙跳水的音響。
秋天來了,它隨著牽?;ǖ臍埗?,嵌進(jìn)了竹編的門同小窗子,于是,秋意滿了屋子,連回憶也凝結(jié)了,還有夢。但是,你晶亮的眸子可也注意到絲瓜的藤蔓么?皎黃的花似乎開得美了,是否慵懶的秋陽,忘記了收去它這一件衣裳?在那下面,一條可愛的小絲瓜,翠蛇似的在悄悄蜿蜒了,秋天使你感傷嗎?孩子,秋天也在安慰你,你可感到它的豐富。
如果春天是珠圓玉潤的小詩,夏日是管弦噪切的歌劇,而秋天則是一篇優(yōu)美的神話,富于想象,更富于色彩。你不覺得它像一個鄉(xiāng)村美人嗎?乍得了遠(yuǎn)親姨祖母的首飾箱,遂天真地在人前盡量炫弄了,樹上綴滿了明月珰似的小果子,而那紫水晶似的葡萄珠,把枝子都壓彎了,我不禁想起了一個詩人的名句:“枝柯似不勝負(fù)荷,乃卸它的重載于喜鵲的喙內(nèi)?!鼻锾焓呛廊A,慷慨的,它給予,唯恐其不多,唯恐其不夠。如果說春天像一個戀人,秋天不是更像一個母親嗎?菁菁,是不是呢?
我愛秋天,在那淡淡的云影天光里,我似乎找到了我自己。當(dāng)我在古城的時候(那已是幾年前的秋天了),我常常劃著一只小游船,來到無人多風(fēng)的橋洞下,我捻起那一截玲瓏的竹子,將無限的憂思消散于長風(fēng)短笛之中,于是我心上的重量消失了。記得有一晚,我泊舟湖邊,上岸尋詩,一切靜寂,只聽得水鳥撲飛。我曾口占過一首小詩,也許你會喜歡(也許你只能領(lǐng)略一半,那也好),我把它為你寫在這兒:今夜我泛舟湖上/水上是一片凄迷/只有零落幾點(diǎn)白露/悄悄地沾濕了人衣/為了尋覓詩句/我系住了小船/螢蟲指引我前路/微月如一片淡煙/山徑是如此清冷/林木間蟲聲細(xì)碎/何處飄來了一絲淡香/可是夏日忘記的一朵薔薇?
菁菁,你這幸福的島上采茶的小姑娘,你不要笑我,說著,說著,又引起我的鄉(xiāng)愁了。我故鄉(xiāng)中的秋天,秋天里的故鄉(xiāng),比我那平凡的詩句美多了。
我常常記起我臨行的時候,故鄉(xiāng)的一位朋友對我含淚而語:
“當(dāng)秋天的太陽斜在日晷儀上,我乃為你這歸來的人,采擷新熟的棗子。”
自從我離去,那些株棗樹,曾幾次成熟了,每個秋天,當(dāng)露水落下來的時候,淚水濕透了我的襟袖,在淚光中,我似乎又看到了故鄉(xiāng)的湖水,湖邊我常坐的青石,石邊更有那凌亂的菖蒲,如同古英雄銹了的青劍……還有那微睡的鷺鷥,在秋月下,白得如此玲瓏……
秋漸漸地深了,我一任鄉(xiāng)夢撒上我的眼簾,我夢見湖水邊我那白色的小房子,我的那些書卷同畫冊,我坐過的那把紫色的椅子,還有那一架小風(fēng)琴,琴旁扔著那拜爾琴譜,上面印滿了我昔年的指痕……驚悸于海風(fēng)的沁涼,我茫然地又醒來了。是的,秋色將一天天地深了,時光將帶著我們走入冬天,也走入春天。
當(dāng)春天的百靈鳥吐出第一聲歌唱時,那將是勝利的時光,快樂的日子,我要回到故鄉(xiāng)去,坐在那小白房子前,享受荼蘼架下溫暖的陽光。菁菁,不要感傷吧,那時候,你將隨我去,帶著你手摘的寶島上的一籬新茶。我希望荼蘼架下有你,梳理著你那濃密如常春藤的柔發(fā)。
菁菁,微笑吧,這是秋天,這是秋天里的春天。讓我們把春天的遠(yuǎn)景,嵌在秋日的窗口。
——選自《人生的笙管笛簫》
【品讀借鑒】
作者借助以虛襯實的手法,通過回憶、幻覺、夢境、憧憬描寫出 “故鄉(xiāng)的秋天,秋天的故鄉(xiāng)”。通過景物描寫寄托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使之不會因無著落而變得抽象、虛浮,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