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刊題錄
●綜述·評論
深層油氣地質理論研究進展與主要發(fā)展方向——賈承造,龐雄奇/石油學報,2015(12)
內潮汐沉積研究及其存在的問題——何幼斌,黃偉/高校地質學報,2015(4)
顯生宙海相碳酸鹽高δ13C時期的古海洋學——黃思靜,李小寧等/地球科學進展,2015(11)
全球火山巖油氣藏研究的歷程與展望——王洛,李江海等/中國地質,2015(5)
●科技·進展
《中國地層表》(2014)正式使用——章森桂,張允白等/地層學雜志,2015(4)
右江盆地二疊紀末深水相無脊椎動物涼水分子的發(fā)現及其地質意義——陳斌,楊廷祿等/地質科技情報,2015(6)
五峰組及龍馬溪組黑色頁巖在揚子覆蓋區(qū)內的劃分與圈定——陳旭,樊雋軒等/地層學雜志,2015(4)
泥質巖中纖維狀結構脈體成因機制及其與油氣活動關系研究進展——王淼,陳勇等/地球科學進展,2015(10)
海相碳酸鹽巖儲集層發(fā)育主控因素——沈安江,趙文智等/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5(5)
多種流體作用下的白云巖儲層發(fā)育過程和機制——朱東亞,張殿偉等/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11)
靜水和滴水條件下碳酸鹽巖溶解與主要元素釋放規(guī)律初步研究——龍偲,陳中吉等/中國巖溶,2015(5)
●油氣區(qū)域地質
塔里木盆地及鄰區(qū)寒武紀—三疊紀構造古地理格局的初步重建——李江海,周肖貝等/地質論評,2015(6)
塔里木盆地寒武紀—早奧陶世構造古地理與巖相古地理格局再厘定——基于地震證據的新認識——陳永權,嚴威等/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10)
塔里木盆地西部鳥山—古董山地區(qū)斷裂構造分析——楊海軍,李曰俊等/地質科學,2015(4)
塔河油田奧陶系古巖溶地表河和地下河沉積和地球化學特征——金強,康迅等/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6)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凹陷海相油氣特征與成因——孫浩,李素梅等/石油實驗地質,2015(6)
鄂爾多斯盆地西北部奧陶系氣源及其成藏規(guī)律——趙靖舟,王大興等/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5)
四川盆地早中三疊世成鹽期巖相古地理及成鹽模式——龔大興,周家云等/地質學報,2015(11)
四川盆地上三疊統(tǒng)馬鞍塘組沉積相——施振生,王志宏等/古地理學報,2015(6)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區(qū)龍王廟組沉積微相研究——楊雪飛,王興志等/沉積學報,2015(5)
中國海相層系油氣成藏過程與儲層瀝青耦合關系:以四川盆地為例——黃文明,徐邱康等/地質科技情報,2015(6)
四川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海相頁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與有機質富集的關系——李艷芳,邵德勇等/石油學報,2015(12)
上揚子地區(qū)震旦紀沉積古地理——劉靜江,李偉等/古地理學報,2015(6)
黔北下古生界烴源層系特征與頁巖氣成藏初探——趙磊,賀永忠等/中國地質,2015(6)
建南氣田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李愛榮,李凈紅等/石油學報,2015(10)
桑植—石門復向斜及鄰區(qū)古流體特征與油氣保存意義——劉安,危凱等/石油實驗地質,2015(6)
●技術·方法
泥頁巖熱模擬實驗及成巖演化模式——董春梅,馬存飛等/沉積學報,2015(5)
頁巖有機質孔隙內液態(tài)烷烴賦存狀態(tài)分子動力學模擬——王森,馮其紅等/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5(6)
基于海相石鹽流體包裹體的古海水演化熱力學模擬——馬黎春,劉成林等/地質學報,2015(11)
準同時巖相古地理圖的制作新方法——覃兆松,李堅等/地學前緣,2015(6)
疊后地質統(tǒng)計學反演在碳酸鹽巖儲層預測中的應用:以哈拉哈塘油田新墾區(qū)塊為例——閆玲玲,劉全穩(wěn)等/地學前緣,2015(6)
深層—超深層古老烴源巖滯留烴及其裂解氣資源評價——李劍,王義鳳等/天然氣工業(yè),2015(11)
●海洋油氣勘探
油氣勘探“源-匯-聚”評價體系及其應用——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為例——施和生/中國海上油氣,2015(5)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區(qū)天然氣水合物成因類型及成礦成藏模式——何家雄,盧振權等/現代地質,2015(5)
南海西部深水區(qū)天然氣地質與大氣田重大發(fā)現——王振峰,孫志鵬等/天然氣工業(yè),2015(10)
南海西部深水區(qū)臺緣生物礁發(fā)育模式與成因背景——王超,陸永潮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6)
瓊東南盆地斷裂系統(tǒng)特征與演化——謝玉洪,童傳新等/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5(5)
從被動陸緣到主動陸緣——東海陸架盆地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換的盆地記錄 ——侯方輝,張訓華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
北黃海東部次盆地油氣成藏主控因素——劉金萍,王改云等/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