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贠秋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最大的聚寶盆
——深海礦藏
趙俊杰 贠秋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就礦產資源來說,海洋蘊藏種類之多,含量之巨,堪稱聚寶盆。已發(fā)現(xiàn)的百余種元素中,海洋存在有80余種,可提取的有60余種。它們以三種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液體礦床;海底富集的固體礦床;從海底內部滾滾而來的油氣資源。
深海;礦產
深海一般是指大陸架或大陸邊緣以外的海域。深海占海洋面積的92.4%和地球面積的65.4%,盡管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底資源,但由于開發(fā)難度大,目前基本上還沒有得到開發(fā)。深海礦產資源主要有多金屬結核礦、富鈷結殼礦、深海磷鈣土和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等。
(1)多金屬結核礦
多金屬結核礦是一種富含鐵、錳、銅、鈷、鎳和鉬等金屬的大洋海底自生沉積物,呈結核狀,主要分布在水深4000~6000m的平坦洋底,是棕黑色的,像馬鈴薯、姜塊一樣的堅硬物質。個體大小不等,直徑從幾毫米到幾十厘米,一般為3~6cm,少數(shù)可達1m以上;重量從幾克到幾百、幾千克,甚至幾百千克;這種結核含有多達70余種的元素,如銅、鈷、鎳、錳、鐵等,其中Ni、Co、Cu、Mn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30%,0.22%,1.00%和25.00,總儲量分別高出陸地相應儲量的幾十倍到幾千倍,鐵品位可達30%左右,鈹、鈰、鍺、鈮、鈾、鐳和釷的含量比海水要高出幾千、幾萬乃至百萬倍。
深??睖y表明,多金屬結核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唯太平洋分布最廣,儲量最大,并呈帶狀分布,擁有東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海盆等4個分區(qū),其中位于東北太平洋海盆內克拉里昂、克里帕頓斷裂之間的CC區(qū)是多金屬結核經濟價值最高的區(qū)域。在東北太平洋克利頓斷裂帶與克拉里昂斷裂帶之間的地區(qū)(簡稱CC區(qū))是最有遠景的多金屬結核富集區(qū)。世界深海多金屬結核資源極為豐富,遠景儲量約3萬億t,僅太平洋的蘊藏量就達1.5萬億t。
(2)富鈷結殼礦
富鈷結殼礦是生長在海底巖石或巖屑表面的一種結殼狀自生沉積物,主要由鐵錳氧化物組成,富含錳、銅、鉛、鋅、鎳、鈷、鉑及稀土元素,平均含鈷達0.8~1.0%,是大洋錳結核中鈷含量的4倍。金屬殼厚1~6cm,平均2cm,最厚20cm。結殼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000m的海山、海臺及海嶺的頂部或上部斜坡上。
自20世紀以來,富鈷結殼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德、美、日、俄等國紛紛投入巨資開展富鈷結殼資源的勘查研究。目前分布比較多的地區(qū)是太平洋區(qū)的中太平洋山群、夏威夷海嶺、萊恩海嶺、天皇海嶺、馬紹爾海嶺、馬克薩斯海臺以及南極海嶺等。據(jù)估計,在太平洋地區(qū)專屬經濟區(qū)內,富鈷結殼的潛在資源總量不少于10億t,鈷資源量就有600~800萬t,鎳400多萬噸。
(3)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
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是指海底熱液作用下形成的富含銅、錳、鋅等金屬的火山沉積礦床。按產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呈土狀產出的松散含金屬沉積物,如紅海的含金屬沉積物(金屬軟泥);另一類是固結的堅硬塊狀硫化物,與洋脊“黑煙筒”熱液噴溢沉積作用有關,如東太平洋洋脊的塊狀硫化物。按化學成分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富含鎘、銅和銀,產于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嶺;第二類富含銀和鋅,產于胡安德富卡海嶺和瓜亞馬斯海盆;第三類是富含銅和鋅;第四類富含鋅和金,與第三類同時產出。多金屬硫化物也見于中國東海沖繩海槽軸部。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與大洋錳結核或富鈷結殼相比,具有水深較淺(從幾百米到2000m左右)、礦體富集度大、礦化過程快,易于開采和冶煉等特點。海底多金屬硫化物主要產于海底擴張中心地帶,即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島弧地區(qū)。如東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紅海、北裴濟海、馬利亞納海盆等地都有不同類型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分布。富含金屬的高溫熱水從海底噴出,在噴口四周沉淀下多金屬氧化物和硫化物,堆砌成平臺、小丘或煙囪狀沉積柱。世界已有70多處發(fā)現(xiàn)有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產出,在東海沖繩海槽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7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噴出場所。
(4)磷鈣土礦
磷鈣土是由磷灰石組成的海底自生沉積物,按產地可分為大陸邊緣磷鈣土和大洋磷鈣土。它們呈層狀、板狀、貝殼狀、團塊狀、結核狀和碎礫狀產出。大陸邊緣磷鈣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十幾米到數(shù)百米的大陸架外側或大陸坡上的淺海區(qū),主要產地有非洲西南沿岸、秘魯和智利西岸;大洋磷鈣土主要產于太平洋海山區(qū),往往和富鈷結殼伴生。磷鈣土生長年代為晚白堊世到全新世,太平洋海區(qū)磷鈣土含有15~20%的P2O5,是磷的重要來源之一。另外,磷鈣土常伴有高含量的鈾和稀土金屬鈰、鑭等。據(jù)推算,海區(qū)磷鈣土資源量有3000億t。
然而現(xiàn)在,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些海藻的含金量竟為海水平均含金量的14000倍!科學家設想,可以大量種植能從海水中高效率的吸收黃金的海藻,長到一定的時候再收割回來,提煉黃金。從海藻中提取黃金的原理和從海藻中提取碘的原理相同,并不復雜。事實上,海藻不僅能提取黃金,還能富集碘、硼、鈷、鉑和鎳等多種元素。要是能綜合利用,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深海里還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能源,那就是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我們接觸到的甲烷天然氣通常呈氣態(tài),然而它在海底的低溫、高壓條件下可以與水結合,呈固態(tài)埋藏在海底。“可燃冰”看似是冰,一點火即可以燒起來,就像火燒冰激凌一樣。1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放出160個體積的甲烷來,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是常規(guī)天然氣的2~5倍,燃燒后幾乎無污染。因此可以說,天然氣水合物是甲烷的天然儲庫。這種“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陸坡上段500~1000m處,有人預測,全球“可燃冰”的總量,相當于人類用過的所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總量再乘以2。在我國南海和東海已發(fā)現(xiàn)了儲量巨大的“可燃冰”。據(jù)測算,僅我國南海的可燃冰資源量就達700億t油當量,約相當于我國目前陸上油氣資源量總數(shù)的1/2。盡管目前“可燃冰”仍處于科學研究階段,但可以肯定,“可燃冰”將成為人類新的后繼能源來源。
人類對深海的探索和研究相對于探索地球表面來說,才剛剛開始,隨著人類新需求的出現(xiàn)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我們對深海的不斷探索,還會在深海底發(fā)現(xiàn)更多新的礦產、新的資源。
贠秋霞,高級工程師,學士,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P714
A
1004-7344(2016)03-0286-01
2016-1-10
趙俊杰,高級工程師,博士,供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