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3歲了,不論是出門,還是睡覺,總喜歡抱著她的芭比娃娃,在外面見到芭比娃娃就哭著鬧著非買不可。請問這是戀物癖嗎?
A:孩子在走向獨立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對某個或某類物品比較依戀,甚至需要時刻帶在身邊,不舍得放手的現(xiàn)象。應該說這并不是多么罕見的行為,就像成人一旦喜歡上某個首飾,也喜歡天天戴在身上一樣,孩子對某個物品的喜歡,也是這個道理。這是孩子情感發(fā)育過程中的正常反應,所依戀的物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跟媽媽分離所帶來的焦慮感,有其積極意義。也就是說,“戀物”行為只要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家長就不要過分緊張,否則,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的“戀物行為”做出負面反應,反而容易引發(fā)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但如果孩子的“戀物”行為已經(jīng)影響了其正常交往和生活,家長就要重視了。
不過,這個時候,板子也不能直接打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出現(xiàn)戀物行為,其背后通常會有教養(yǎng)方面的原因,所以,遇到孩子過分戀物的情況,家長們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反思一下自己的教養(yǎng)行為,并作出相應的調整。
你給孩子的愛足夠多嗎?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沒有給其充分的關愛,以至于孩子沒有與父母形成正常的依戀關系?因為孩子與父母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時,就容易對一件物品產生病態(tài)的依戀。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想辦法花更多的時間陪陪孩子,更細膩地回應孩子的情感需要,讓孩子確認家長對自己的愛。
幫孩子做好心理“斷奶”了嗎?
孩子在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沒有幫孩子做好過渡,致使孩子在突然經(jīng)歷心理“斷奶”的時候,對一件能夠代替媽媽的物品產生了癡迷?對曾經(jīng)有過或正在經(jīng)歷斷奶、分床、入園經(jīng)歷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首先考慮這種可能。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從嘗試解決孩子深層次的心理問題著手,比如,入園焦慮、分床時對黑夜的恐懼感等等,這樣才能治本。
提供必要的交往機會了嗎?
是否孩子的交往需求萌發(fā)之后,成人沒有給孩子提供充分的交往機會,孩子便由此找到了依戀物這個“假想伙伴”?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想辦法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同齡伙伴交往機會,這是與成人之間的交往不能代替的,孩子的同伴交往欲望滿足了,才有可能把注意力從假想的玩伴身上轉移開。
兒子今年3歲多了,之前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前不久,我們接他回到我們身邊。但他每天都跟我們對著干,而且不能說他,一說就哭,愁死我了。該怎么辦?
A: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良好的關系是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孩子最聽進去話的,總是他最親的那個人。但從您的描述中可知,孩子之前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不是您帶大的,自然跟您的關系就不如跟爺爺奶奶親,沒有密切的親子關系做基礎,孩子不聽您的教育也是很正常的。
再者,孩子剛回到您身邊,正是開始重新建立親子關系的時候,除非孩子能夠完全確認您的愛,才能對你們之間的關系感到安全,在這之前,您的任何否定的言行,都可能被孩子視為不愛他的表示,自然就很容易脆弱地哭了。
所以,要想孩子接受您的教育,不和您對著干,一個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先放下矯正孩子行為的急切心理,轉而去潤滑和孩子的關系,多擁抱孩子,多和孩子做親子游戲,多和孩子說“我愛你”,接納孩子的情緒和非原則性的錯誤,讓孩子確認您無條件的愛,進而建立對親子關系的安全感,待這種安全感建立后,再去教育引導孩子,孩子就不那么抵觸了。
2歲半的兒子,語言表達還不是很利索,脾氣有點兒急,特別愛搶小朋友的玩具,搶不過來,還突然咬小朋友一口。該怎么辦?
A: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有可能跟孩子物權意識和交往、沖突解決技能不足有關。因為對物品的所有權意識比較模糊,不清楚別人的東西是不能搶的,搶不過又沒有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語言表達能力又不是很強,就用咬來解決問題了。
那么,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建議您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加強孩子的物權意識教育。讓孩子意識到,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沒有支配權,需要經(jīng)過物主同意才行。日常生活中,這類教育隨機就可以進行,比如,您動用孩子的東西,或者想把孩子的東西送人,就先征求孩子同意,并告訴孩子,之所以征求他的意見,是因為他是東西的物主,拿東西要經(jīng)過物主允許,他拿別人的東西也一樣。孩子不經(jīng)過別人同意拿了人家的東西,您最好親自帶孩子放回原處或還過去,哪怕孩子哭也要這樣做,同時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我們不能隨便動。”這樣的場景,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就會意識到,每個東西都有物主,不經(jīng)過物主的同意,是不能隨便動的,更不能搶。這樣,孩子搶玩具的概率或許就會小了很多。
加強孩子的交往技能和沖突解決技能教育。家長可以通過一定的主題繪本,或者情景模擬游戲,讓孩子明白,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最好先跟別人商量著借(并跟孩子示范如何開口借,讓孩子在家多游戲模擬),或者拿自己的玩具跟別人交換著玩,而不能采取搶的方式,更不能去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