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賈文婷
上圖為各種忍具,下圖為表演忍術的忍者。
月黑風高、忍者一襲深色衣裝翻墻入城,發(fā)射數(shù)枚手里劍的同時,敵人應聲倒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日本忍者精通忍術、飛天遁地、無所不能。三重縣伊賀市是古都京都重鎮(zhèn),重山險阻、易守難攻、形成封閉的盆地,與鄰近的甲賀并稱忍者的發(fā)祥地。這里每天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前來朝圣,相隔數(shù)百年仍能感受到屬于那個時代的忍者精神。
還原忍者生存狀態(tài)
《環(huán)球時報》記者從名古屋車站驅(qū)車90分鐘抵達伊賀市,看到城內(nèi)布局狀如棋盤,市內(nèi)的武士住宅、寺院集中的街道完好地保留著往日的舊貌。后人將忍者住宅搬遷過來建成“伊賀流忍者博物館”。根據(jù)忍者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各種文獻、資料記載的內(nèi)容為廣大忍者愛好者最大限度還原忍者的生存狀態(tài)。觀眾在館內(nèi)可以欣賞到忍者智斗敵人的場面。在一間看似普通的農(nóng)家屋中,女忍者為了對付前來盜取火藥制法的敵人,巧用翻轉(zhuǎn)墻、密道、暗室、藏刀裝置躲避追殺抑或殺敵制勝,在場觀眾都看得目瞪口呆,為忍者敏捷的身手連連叫好。
忍者最早被稱為“志能便”。據(jù)《忍術應義轉(zhuǎn)》記載,“當時的輔政親王圣德太子身邊,有一位名為大伴細人的‘志能便’”,這位大伴細人便是歷史上忍者的雛形。傳說圣德太子有“八耳皇子”的美譽,能與10人同時議事,雖出身皇族卻知曉民意,這都歸功于“志能便”。忍者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則與戰(zhàn)亂密不可分,在戰(zhàn)國、安土桃山時代,地方勢力割據(jù),忍者迅速發(fā)展壯大,為效忠的大名、領主進行偵察、偷襲、暗殺等一系列活動。
忍術、忍具與修行
另一個展室的墻壁上掛著登器、開器、水器、火器等約200件“忍具”,忍者看似可以上天入地,其實離不開這些忍具的輔助。
展示在這里的《萬川集?!罚◤涂贪妫┦墙虒陶呤┬腥绦g的一切理論基礎與技能指導書籍,集忍道、忍術、忍器于一體的忍者修行指南,結合了中國和日本歷代名將的思想與武學精華。因參照中國古籍《文選·左思·吳都賦》中的“百川派別,歸海而匯”思想,故將書命名為《萬川集?!?。這本被古代忍者奉為最高修煉秘籍的著作,也成為我們了解忍者世界打開一扇門。
從博物館的展覽資料和工作人員的介紹可以得知,現(xiàn)實中的忍者都是通過刻苦修煉忍術而成,忍者間流 傳著“休一日需花三日追回、休三日則要一周來補”,于是忍者們幾乎全年無休地進行艱辛修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身著夜行衣,為記者展示了忍者進行訓練的過程、根據(jù)所處環(huán)境而變換的步法以及利用煙幕彈逃走等忍者的“基本功”。
忍者使用的忍術,并非武力的展示,而是依靠智力的戰(zhàn)術,最大限度激發(fā)人類生存能力,它包括利用心理學、巫術、占卜術來操縱人類心理的技術和藥學、醫(yī)學、天文學等生存智慧。
與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不同,忍者一直躲藏在暗處,誓死效忠大名與領主,一旦暴露在陽光下,也意味生命的終結。
品嘗忍者食物
三重縣于2012年成立了伊賀流忍者觀光推進協(xié)會,與三重大學合作,致力于充實忍者資料數(shù)據(jù)庫和構建新旅游模式。三重大學社會合作研究中心的久松真相隔數(shù)百年,還原了《萬川集?!分杏涊d的配方,制作了忍者外出活動所攜帶的食物,品嘗了這個高卡路里、具有滋補身體、甚至有急救功效的“兵糧丸”,讓我們離真實的忍者世界更近了一步。
三重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山田雄司稱,“比起強壯的身體、智慧與毅力才是忍者制勝的法寶。忍者們重視精神上的修煉,將整個訓練體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煉基礎上。忍者們大多執(zhí)行高風險任務,為主人盡忠,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即便任務成功完成也必須隱藏真身,不能見光明。所謂忍者是心上懸著一把利劍,在任何情況下,忍耐之心是忍者無堅不摧的根源。
如今,忍者文化與動漫、和食一樣,成為代表日本文化的名片。伊賀市的建筑物和招牌上到處可見“忍者”的形象,隨時提醒我們置身“忍者之鄉(xiāng)”。這里共有6處出租忍者裝束的“忍者變身處”,游客可裝扮成忍者的模樣在舊街古道中穿梭。除了“變裝”,還可以到“忍者森林”體驗忍者修行,在導游的帶領下,大家身著彩色忍者衣裝,體驗翻墻、隱身術、遁走術,還能在道場擲手里劍、在瀑布下修行,腳踩水蜘蛛渡河,體驗結束后將獲得“伊賀赤目流紀念證書”,這里不僅適合忍者文化愛好者,同樣適合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
近距離接觸忍者文化最大的感觸就是,盡管忍者這個職業(yè)已經(jīng)不為時代所需,但忍者“無聲無味無智無勇,其功乃天地造化”的隱忍、獻身精神應為后人所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