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威
夏邑縣博物館
新時期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fā)展途徑分析
張世威
夏邑縣博物館
群眾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不僅是要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跟上時代、世界的軌道,還要把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跟上時代步伐。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面臨市場的激烈競爭情況下,群眾文化建設要尋找適合生存、發(fā)展的空間,還要開展公益化工作。只有在文化上滿足了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質與文化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的真正目的。
群眾文化建設;發(fā)展途徑;問題
1、群眾文化需求強烈,但文化設施薄弱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據調查,70%以上的人希望能在飯后茶余進行適量的健身、娛樂、休閑等文化活動。但文化建設并沒有與經濟的發(fā)展同步,歷史的欠帳導致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群眾的文化生活相對欠缺。
2、文化活動“送”多“種”少
為了繁榮群眾文化,政府部門需積極豐富文化活動載體,每年組織大量的文體活動,開展各項文藝活動,組建排舞、腰鼓、舞龍等多支文藝隊伍,極大程度上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但縱觀各地群眾文化發(fā)展,真正土生土長的文化活動少之又少,群眾在文化活動中,只是觀眾,而非參與者,往往是“政府當主角,群眾當觀眾”,存在著“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
3、群眾文化建設強勢推進,但動力不足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群眾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文化活動組織的力度,但群眾文化建設缺少相應的工作機制,文化活動常常為應付檢查而準備,沒有真正惠及百姓,更沒有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沒有形成,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動力明顯不足。
1、拓寬思路,籌措資金,搞好群眾文化設施建設
要想搞好群眾文化建設,基礎的文化設施必不可少。因為文化設施是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生活、進行文化活動的必要場所,是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在經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文化設施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搞好俱樂部、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同時,各地還應采取政府、企業(yè)投資、社企共建、民辦以及租賃等多種方式籌措相關文化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
2、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壯大提高文化隊伍
(1)實施“政團合一”改革,提升現有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文化建設中,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與實施。具體而言,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采取聯(lián)合辦學、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計劃地將一批現有演職人員送至專門的藝術職業(yè)學院進行系統(tǒng)培訓,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2)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專業(yè)文化隊伍建設。各地主管部門應深入研究與制定文化單位從業(yè)人員的資格條件,嚴把人員入口關,配齊、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同時,各部門還應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對相關的從業(yè)人員進行嚴格考核,進一步完善文化隊伍建設,提高相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3.建立激勵機制,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地應充分發(fā)揮老年體協(xié)和專業(yè)文藝團體退休人員、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鼓勵他們建立更多的業(yè)余文化團隊。同時,各地還應在一定程度上,對業(yè)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不斷激發(fā)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對于那些在各類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門還應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專業(yè)人員對他們進行輔導培訓,進而不斷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
3、充分利用多種空間,拓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
要想更好地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我們就必須充分利用多種空間,拓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比如,校園文化、廣場文化、企業(yè)文化、街頭文化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活動空間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如校園文化,它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而開展的一種校園藝術活動,其主要內容是一種社會性文化,以校園為陣地,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huán);廣場文化,它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精神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廣場開展文化活動,可以減輕人們因日常勞作而產生的疲勞和壓力,使人民群眾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僅局限于某一種文化空間,而應充分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間,加大對群眾文化的建設投入力度,使其成為弘揚時代旋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4、充分發(fā)揮文化館的職能,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壯大
文化館可以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還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文化藝術手段,進一步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地區(qū)的文化館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工作職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具體而言,文化館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形式,如音樂、舞蹈、小品、攝影、曲藝等方面,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職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或者管理、聯(lián)絡一些當地的文化團體,共同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等,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真正發(fā)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們更應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積極開展一些人民群眾樂于參與的文化活動。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一定會打開群眾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并最終達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群眾思想情的目的。
[1] 張婷. 探討新形勢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 大眾文藝. 2016(05)
[2] 吳昊.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探討[J]. 戲劇之家. 2016(21)
[3] 楊國琴.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影響研究[J]. 大眾文藝.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