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茂
雅安市名山區(qū)前進鄉(xiāng)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法探討
李朝茂
雅安市名山區(qū)前進鄉(xiāng)中心小學
古代的詩詞意境非常深遠,語言的表達豐富多彩。古詩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隨意翻開小學語文教材便可以發(fā)現(xiàn)古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不但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通過古詩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引導學生從古詩中獲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法探討
中國古典詩歌是華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小學階段,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工作占據(jù)整個小學所有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重點學習內容,為了能夠促進小學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積極傳授和語文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準確認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地位與意義基礎上,必須緊緊抓住小學古詩詞的特點,從教材分析入手,以提高教學效果以落腳點,結合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進行古詩詞教學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統(tǒng)地、多層次地探索古詩詞的最佳教學方法。
小學語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高度重視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新課程改革在國際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戰(zhàn)略選擇,也是捍衛(wèi)母語教育民族尊嚴,引導學生吸收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小學古詩詞教學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不僅體現(xiàn)古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以及思鄉(xiāng)惜友之情,也能教給學生闡明事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于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往往憑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古詩詞把意境美、音韻美、哲理美融合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可以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運用古詩詞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詞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感情,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詞中,正所謂“詩以明志”。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地位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璀璨的中華文化,若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那么詩詞歌賦當之無愧。它以引人入勝的意境、簡潔明練的語言和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書寫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輝煌。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漢風”吹進了許多國家,外國人學習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但作為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漢語水平與古代文化知識水平卻出現(xiàn)了日漸衰退的現(xiàn)象,長期發(fā)展下去,不難想象,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提升將會受到影響。因此注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教學尤其重要,而在小學階段,注重古詩教學更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大事。
我國古詩詞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古詩詞教育有助于學生的道德品格、人格以及內涵的塑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和境界。筆者認為,如何做到古詩詞的有效教學,還原古詩詞藝術的魅力,應在激發(fā)興趣、展開想象、品味意境、塑造品格這幾方面進行努力。
1、激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只要教師能夠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學詩詞的興趣,就定會將詩詞課上得興趣盎然、有滋有味。讓古詩詞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展現(xiàn)古詩詞教學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利用設計古詩詞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將學過的詩詞與課內所學詩詞作比較,將課內學習和課外自由閱讀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嘗試用課內學到的審美方法去鑒賞新的作品。
2、展開想象,品味詩的意境
詩歌的特點是憑借豐富的想象,用新穎的比喻,夸張等手段,創(chuàng)造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想象,使詩歌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鮮明的圖畫,把學生的心帶到詩的意境中去,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對于一些古詩中所描繪的意境,由于年代久遠,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小學生來說,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可能從未見過,也談不上有什么情感體驗,對這種情況,就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或電視劇入手,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xiàn)詩中的情境,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3、增強民族自豪感,塑造品格
古詩語言簡潔,富有跳躍性,節(jié)奏感,遣詞造句有著一定的美感。學習古詩,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好用于聽說讀寫的實際生活中。學習古詩是小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對他們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作用。在《詠柳》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嫩綠的柳樹、活潑的燕子,無不讓學生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祖國風景之美。學生在學習古詩過程中,受其感染,勢必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從而達到心物交融、心領神會。這樣不僅增添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形成了他們健全的人格。
小學詩歌教學與欣賞,是循序漸進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去積累去探索。古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的美,欣賞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以此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yǎng)。
[1]周國霞.詩歌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M]. 教師教育研究,2013,11.
[2]王海霞. 淺析古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M]. 新一代月刊,2013,8.
[3]李文華.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創(chuàng)造生活美——淺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教學[J].美與時代2014(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