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律日語教學中若干詞匯辨析
法律語言有別于日常語言,被認為是一種“精英語言”,起著為法律活動服務的功用,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即使對母語者而言也是一種晦澀難懂的語言。從詞匯角度上看,“法言法語”是法律日語學習的重點所在。有些日語詞匯本意上相似或差異不大,但在法律文獻中使用時有微妙的不同。本文擬就法律日語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詞匯問題作初步整理,以求達到在法律日語教學過程中明確法律語言邏輯,正確傳達文獻指示信息之目的。
當今日語教學向專業(yè)化、實用化細分的傾向明顯,將法律日語納入大學日語教育、研究的機構有所增加,從法律日語教學、翻譯的角度對日語詞匯、句法進行研究的學者也有所增加,也有不少成果顯現。如陶蕓的《中日法律詞匯對比研究》(陶蕓,2013),將中日法律詞典中有關的法律專業(yè)詞匯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試掃清學生在學習法律日語中對專業(yè)術語的障礙;滿喆的《法律日語中的若干句法及詞法介紹和辨析》(滿喆,2007),指出在法律文書翻譯時應遵循的原則并就典型句式進行了整理,以明確日語法律語言的嚴謹性;王立峰的《法律語境中幾組日語詞匯的意義用法》(王立峰,2009),整理出閱讀日語法律文獻時應注意的若干詞匯,通過對照的方法進行辨析,以強調精確進行專業(yè)文獻閱讀的重要性。
對法律日語詞匯的辨析分析是對法律語言所述具體意義的深層追尋,是理解法律術語、有效進行日語法律文獻閱讀及從事法律翻譯的基礎。
現就作者在法律日語教學中常遇到的若干法律詞匯進行整理、淺析。
(一)接續(xù)詞
[または]、[もしくは]
從詞典釋義上來看:[または]解釋為選擇甲乙時所用接續(xù)詞;[もしくは]解釋為選擇其一時使用,類似[または]。而在法律用語使用時這兩者有著嚴格的區(qū)別,舉例說明:
1.同類同程度的用語并列時:リンゴ[または]ミカン(http://adminn.fc2web.com)(同為水果類)
2.同類2個以上用語并列時:リンゴ、ミカン[または]バナナ(http://adminn.fc2web.com)(三者皆為水果類)
3.不同類不同程度的用語并列時,小類間用[もしくは],大類間用[または]:
如:リンゴ[もしくは]ミカン[または]キャベツ[もしくは]ニンジン(http://adminn.fc2web.com)(前兩者為水果類,后兩者為蔬菜類)
再如:日本憲法第八條,有關于國會對有關皇室財產的授予、收受所行使的統(tǒng)一管理中,條文表述為“皇室に財產を譲り渡し、又は(または)皇室が、財產を譲り受け、若しくは(もしくは)賜與 することは、國會の議決に基づ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p>
此句中使用到了[または]和[もしくは]。“皇室に財產を譲り渡し、又は(または)”和“皇室が、財產を譲り受け、若しくは(もしくは)賜與することは、國會の議決に基づ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之間的關系就如上述3.贈與皇室財產與皇室接受財產之間是不同范疇的關系,所以用了[または]連接;皇室接受與賜予財產是同范疇的關系,所以用了[もしくは]連接。
類似的接續(xù)詞還有一組:[および]和[ならびに]。前兩類用法與[または]、[もしくは]相似:
1.リンゴ[および]ミカン(同為水果)。
2.リンゴ、ミカン[および]バナナ(皆為水果)。
3.同類間用[および],不同類間用[ならびに]。如,リンゴ[および]ミカン[ならびに]キャベツ(水果與蔬菜的關聯(lián))。
再如,日本憲法第七條第五款“國務大臣及び(および)法律の定めるその他の官吏の任免並びに(ならびに)全権委任狀及び(および)大使及び(および)公使の信任狀を認証すること?!贝司渲小皣鴦沾蟪肌焙汀挨饯嗡喂倮簟笔且粋€范疇,用[および]連接;“全権委任狀”和“大使、公使信任狀”是一個范疇,也用[および]連接。而“國務大臣及び(および)法律の定めるその他の官吏の任免”和“全権委任狀及び(および)大使及び(および)公使の信任狀を認証 すること。”這兩者間不是一個范疇的關系,所以用了[ならびに]來連接。
上述兩組接續(xù)詞在中文翻譯時分別是“或”,“和”之意,但在日語法律用語表現時有絕對明確的分類,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忽視。
(二)相似詞
1.場合とき時
假設在發(fā)生某種情況下如何應對之意。作為日常用語時基本無差異,作為法律用語使用時一般也無語義差異。如:[申告した場合]、[申告したとき],這兩種用法時常會出現混用的情況。
但是如果假設條件為雙重情況時,有關大項的一方面的假設條件用[場合],小項一方面的假設條件用[とき]。如日本地方自治法第十六條第二項:“普通地方公共団體の長は前項の規(guī)定により予算の送付を受けた場合において、再議その他の措置を講ず る必要がないと認めるときは、その日から圓園日以內にこれを公布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這句表現中有雙重條件,“普通地方公共団體の長は前項の規(guī)定により予算の送付を受けた”為大項的條件,“再議その他の措置を講ずる必要がないと認める”為其所附項,視為小項條件。以此為準,大項條件用[場合],小項條件用[とき]來加以區(qū)別。
使用漢字[時],與平假名的[とき]有異。如同漢字表意所指,[時]只在表現時刻·時間時使用。如日本民法第九0四條第二款之3中“寄與分は、被相続人が相続開始の時において有した財產の価額か ら遺贈の価額を控除した殘額をこ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敝兴憩F的、[時]指的就是被繼承人在開始繼承時,這個時間概念。要表現假設條件時不能用[時]。
2.者物モノもの
這四個詞相類似的意思在于都是在表現法律行為或權利義務的主體及客體時使用,差異之處分別在于:
[者],指法律上的人,所謂自然人或法人。如日本民法第七條“精神上の障害により事理を弁識する能力を欠く常況にある者については、(中略)”,所指的[者]就指的是自然人。
其次,政府相關部門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集成電路企業(yè)在國內外的上市融資、開辟證券市場創(chuàng)業(yè)板等提供政策支持。針對市場前景樂觀、人才優(yōu)勢明顯的集成電路企業(yè),在政府委托第三方評估部門的幫助下,經過充分的論證,可以突破一定比例的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 ,給集成電路企業(yè)以一定的股權自主權。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委派專門專業(yè)人才支持我國集成電路企業(yè)到境外上市,凡經專業(yè)部門審核符合境外上市資格的集成電路企業(yè),允許到境外申請上市籌資,政府應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
[物],指行為客體中的有形物。如日本民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不動產以外の物は、すべて動產とする”。動產、不動產都屬于有形的[物]。
[モノ]、[もの],在日本民法第七0五條中“債務の弁済として給付をした者は、その時において債務の存在しないことを知っていたときは、その給付したものの返還を請求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その給付したもの]指示行為客體不是有形物。
又如,「次に掲げる者で第茵條の規(guī)定に該當しないもの」,「破產者で復権 を得ないもの」中的[もの],在既不是指人也不是指物的抽象事物時使用。
3.削る削除
削る、削除本意幾乎相同,無差異。但作為法律用語時會有些許不同的意思。
削る,無論是字句還是條款,成為被消除的對象時意味著一旦刪除再不能恢復的意思。
削除,所指對象無論是某條某項,即便刪除后還有殘留的意思。
例如在對法條的某條或某項刪除時,如果用[削る]的話,該條或項的編號就此缺失,再要把之后的編號逐個上移需要各種手續(xù),頗為繁瑣。這種情況時就會用“削除OO條”來表現,這樣即便把該條刪除也可以避免編號缺失。
例句:
(1)“內閣総理大臣その他の國務大臣”。
(2)“俸給その他の給與”。
(3)“所得稅、法人稅その他の直接國稅”。
[その他の]前出現的詞匯是之后出現的詞匯的一種示例?!皟乳w総理大臣”是“國務大臣”,“俸給”是“給與”,“所得稅、法人稅”是“直接國稅”的具體所指例。
而[その他]前后的詞匯顯示的是并列關系,類似中文“和”的作用。如“賃金、給料その他これに準ずる収入”中,賃金,給料,これに準ずる収入之間是“和”的關系,故使用[その他]來連接。
(三)時間態(tài)差異表現
直ちに遅滯なくすみやかに
這三組詞匯都有表現時間上的即時性之意,但相互間略有微妙差異。
[直ちに]是這三組詞匯中最具時間上即時性這一特征的。強調“不管什么情況,立刻·馬上著手處理”之意時使用。相對照的[遅滯なく],雖強調即時性,但如果有正當的、合理的理由也可以允許出現延遲,在表現“被允許的限度內最迅速地著手處理”時會使用此詞匯。[すみやかに]比較起[直ちに]來說,緊迫感減少,有“盡可能迅速地”這個詞義,如果違反了這一規(guī)則,也只是未能積極履行義務,而不是違法,此種情況時多數使用[すみやかに]來表現。因此有些合同條款里,會出現對對方要求時用[直ちに],對自己使用[すみやかに]的文字表現,不能忽略這種文字游戲背后的用意。
(四)作為法律術語使用的詞匯表現
見なす推定する
這兩個詞匯在日常用語里不常使用。[見なす]在使用時所考慮的情況是:A與原本性質完全相異的B在一定法律關系里被等同視之。即使當事人之間認為與事實相違,在法律關系里也不被認同。俗話常說的“用法律的力量將白(黑)的說成黑(白)的”。
以日本民法第八八六條第一項舉例:“胎児は相続については、既に生まれたものと見なす”,雖然權利能力的產生對于自然人來說是由出生時開始,但在繼承權的問題上,如果孩子在被繼承者死亡后才出生,而因此失去繼承權,也違背一般法律情感。所以在繼承開始時已經作為胎兒而存在在母體中
的孩子也被視為繼承人。
[推定する]是指A與尚未明確是否為同一類的B在一定法律關系中被視為同一類,A所產生的法律效力可通用在B上。但如果當事人能舉出反證時,由[推定する]所得的法律效力不成立。日本民法第七七二條第一項所述“妻が婚姻中に懷胎した子は、夫の子と推定する”,健全的婚姻關系中夫婦理應是所生孩子的父母,但如果有證據能證明所生孩子為妻子與他人所生時,可以不承認其為自己的孩子。
法律日語的教學基于其包含的特殊專業(yè)背景,除去牢固的基礎語言知識外,還需要就法律語言的表現特點進行深入地整理、分析、研究,在準確掌握詞匯異同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對法律文獻的精準把握、充分理解,才可能做到忠于原文,準確、明了地進行翻譯。
本文初步就若干日語詞匯在法律文獻中的使用做嘗試性辨析,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范圍上都還不足夠、全面,需在今后做更進一步的整理,加以充實。
除詞匯外,法律日語在語法、句型上的特點也是準確理解日語法律文獻的重點,針對句型的整理、分析是今后的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明倩.翻譯中的法律語言與法律文化[J].中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理論與實踐,2013.
[2]陳炯.法律語言學概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図解による法律用語辭典[M].日本株式會社自由國民社,1999.
[4]法曹會.似たもの法律用語のちがい[M].日本:法曹新書,1976.
郝軼君
(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102249)
摘要:目前法律日語教學中以選用法律文獻居多,基于此,教學過程中需要強調法律詞匯的準確性、文本的嚴密性。本文將就幾組法律文獻中出現的若干詞匯進行對比釋義、分析,以期達到在法律日語教學過程中明確法律語言邏輯,正確傳達文獻指示信息之目的。
關鍵詞:接續(xù)詞;相似詞;法律術語
Abstract:Nowadays, legal Japanese teaching mostly include the legal documents. Hence, legal translation is ex-pected not only to be faithful and fluent, but also to be accurate and logical.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ean-ings of several pairs of words found in legal docu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make students be aware of the logic and accuracy of legal expressions in legal Japanese teaching.
Keywords:continuatives; synonyms; legal terms
作者簡介:郝軼君,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