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秋萍
(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jīng)濟與管理系,陜西 漢中 723202)
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信息共享問題研究
賴秋萍
(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jīng)濟與管理系,陜西 漢中 723202)
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都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共性是雙方實現(xiàn)信息共享的基礎。在稅務稽查界和財務審計界,關于稅務稽查信息和財務審計信息的內涵和分類以及如何實現(xiàn)信息共享的研究成果極少。在對稅務稽查信息與財務審計信息的內涵進行準確界定并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雙方實現(xiàn)信息共享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價值觀念、工作機制、信息系統(tǒng)、保障機制等問題,是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新。
稅務;審計;信息共享;途徑
稅務稽查是由各級稅務機關依法設立的稅務稽查局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涉稅當事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情況及其他涉稅事項進行的檢查處理活動,它是國家稅收征收管理活動的延伸,從屬性看,依然屬于國家部門經(jīng)濟監(jiān)督范疇;財務審計是由國家審計機關、社會審計組織(主要指注冊會計師會計事務所)以及部門和單位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財務收支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公允性和效益性進行的監(jiān)督活動,從屬性看,屬于專門的經(jīng)濟監(jiān)督。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分屬于國家治理體系的不同領域,雖然各自的目標任務不同,但二者在工作對象、對象載體、工作方法、思維模式、搜集證據(jù)和職業(yè)道德要求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共同點可以成為雙方共享信息的源泉。筆者認為,如果稅務機關與三類審計機構搭建起相互交換信息、共同分享信息的工作平臺,將促進各自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提升,也符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要求。
(一)稅務稽查信息的含義
稅務稽查信息是指各級稅務稽查機關在履行稽查工作職責過程中取得的各類涉稅信息的總稱。它是稅務稽查人員篩選稽查對象、搜尋稽查線索、獲得稽查證據(jù),形成稽查結論的基礎。
(二)稅務稽查信息的類型
在稅務稽查實踐工作中,稅務稽查信息內容眾多,形式多樣,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jù),可以將稅務稽查信息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1.按照稅務稽查的信息生成機制分類
(1)原始信息。原始信息是稅務稽查人員從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涉稅違法行為的當事人處獲得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加工處理的信息。如納稅人的營業(yè)執(zhí)照所載明的經(jīng)營范圍信息、稅務登記信息、納稅申報和繳納稅款信息、納稅人的財務報表信息等。
(2)加工信息。加工信息是稅務稽查人員對實施稅務稽查過程中獲得的原始信息進行再加工處理以后形成的信息。如稽查工作底稿記載的涉稅違法行為信息、涉稅違法行為的證據(jù)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以及稅務稽查報告、稅務稽查審理意見、稅務處理處罰決定所反映的信息等。
2.按照稅務稽查信息來源分類
(1)外部信息。外部信息是指稅務稽查人員從被稽查對象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處獲得的信息。如銀行、工商、海關、審計、物價、外匯管理、行業(yè)協(xié)會等方面交流的涉稅信息、群眾舉報的涉稅信息、與外國稅務機關互換稅收情報和相互協(xié)助監(jiān)控的涉稅信息等。
(2)內部信息。內部信息是指是稅務稽查人員在實施稽查活動過程中直接從被稽查對象內部獲得的涉稅信息。如稽查中發(fā)現(xiàn)的被稽查對象存在的問題及所涉及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記錄的內容、金額等信息、稅務稽查人員對被稽查對象進行訪談獲得的口頭說明或書面材料所記載的信息等。
3.按照稅務稽查信息的作用分類
(1)基礎信息?;A信息主要是指稅務稽查人員在稽查準備階段收集的關于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其他涉稅案件當事人的基本資料中反映的涉稅信息。如在選案環(huán)節(jié),通過計算機分析系統(tǒng)篩選出來的具有稽查價值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相關信息、納稅人經(jīng)營商品或勞務的獨立市場價格、行業(yè)利潤率、資本報酬率、關聯(lián)企業(yè)間的交易價格等信息、納稅人的工商登記和稅務登記信息、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或委托代理納稅申報信息、納稅人在以前期間接受各類審計的情況等。
(2)核心信息。核心信息主要指稅務稽查人員在稽查實施階段和稽查報告處理階段獲得的各類涉稅信息。如證明嚴重稅收違法行為存在的關鍵證據(jù)信息、對稅務稽查工作底稿的整理復核信息等,這類信息是稅務稽查人員做出稽查判斷結論、提出稽查意見和處理處罰決定的直接判斷依據(jù),處于稅務稽查信息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3)拓展信息。拓展信息是指稅務稽查人員在實施稽查活動中取得的,對于做出稽查判斷意見和稽查結論及處理處罰決定沒有實質性影響的涉稅信息的總稱。如納稅人董事會關于公司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jīng)營方向變化的決定,納稅人的人力資源和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的內容等。這類信息可能與稅務人員正在稽查的涉稅案件辦理結果沒有直接關聯(lián)性,但它可能關系到納稅人在未來的納稅年度稅源、稅種、稅率及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變化,這類信息可以為稅務機關未來的征收管理活動和稽查活動提供廣泛的參考。
(一)財務審計信息的含義
財務審計信息是指在中國現(xiàn)行審計監(jiān)督框架下運行的三種類型審計機構在開展財務審計活動中獲得的各類信息的總稱。它是審計人員確定審計方法、實施審計程序、做出審計結論和提出審計報告的基礎。
(二)財務審計信息的類型
按照中國現(xiàn)行審計體制模式,財務審計的執(zhí)行主體可以是國家審計機關,也可能是接受委托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事務所,也可能是需要對組織內部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的內部審計機構。由于財務審計與稅務稽查之間具有諸多共性,為方便研究,筆者對財務審計信息的分類依然沿用對稅務稽查信息的分類依據(jù)進行。
1.按照財務審計的信息生成機制分類
(1)原始信息。原始信息是指審計人員獲得的關于被審項目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加工處理的信息。如被審單位的性質、股權結構及隸屬關系、內部組織結構及主要管理人員信息、經(jīng)營范圍和經(jīng)營規(guī)模、近年來主要財務指標及變化趨勢等。
(2)加工信息。加工信息主要指審計人員在財務審計活動的計劃、實施和報告或終結階段取得的經(jīng)過處理加工的信息。如國家審計機關制定的財務審計實施方案中確定的審計重點和內容、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中反映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領域的評估結果、財務報表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及修正情況以及針對重大錯報風險領域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信息等。
2.按照財務審計信息來源分類
(1)外部信息。外部信息是指審計人員從被審單位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處取得的有關被審計事項的各類信息。如群眾舉報線索、從被審計單位的關聯(lián)方獲知的被審計項目的相關信息、從被審單位的服務單位或合作單位獲得的關于被審計事項的信息等。
(2)內部信息。內部信息是指財務審計人員從被審計單位內部直接獲得的各類信息。如從被審單位管理文件中獲取的內部控制信息,通過觀察獲得的關于被審單位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信息,從財務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及相關資料中獲取的存在問題的線索和證據(jù)信息等。
3.按照信息在財務審計中的功能分類
(1)基礎信息?;A信息是指財務審計人員獲得的有利于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或審計計劃的基本信息的總稱。如反映被審計單位所處的行業(yè)環(huán)境、法律環(huán)境及監(jiān)管環(huán)境、被審單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被審單位的目標戰(zhàn)略及經(jīng)營風險、近年來財務指標等信息。
(2)核心信息。核心信息是指財務審計人員獲取的對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效益性判斷有直接關系的信息的總稱。如財務審計工作底稿所載明的已經(jīng)實施過的具體審計程序和做出的審計結論及所附證據(jù)鏈信息、審計機構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信息等。
(3)拓展信息。拓展信息是指審計人員取得的對于審計意見、審計結論及處理處罰決定的做出沒有實質性影響的信息的總稱。如被審單位的盈利預測信息、被審單位未來的投資戰(zhàn)略和投資規(guī)劃信息等。這類信息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再度審計時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或者審計計劃的重要參考。
信息的使用價值取決于它對于信息使用人做出工作決策和實現(xiàn)工作目標的關聯(lián)度,這種關聯(lián)度越高,信息的使用價值就越大。搜集稅務稽查信息與財務審計信息是雙方履行各自職責,實現(xiàn)各自工作目標過程中最基本的工作。筆者認為,鑒于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之間諸多共性的客觀存在,如果稅務稽查工作與財務審計工作共享信息,將使得各自獲得信息的使用價值不僅僅在自身的工作領域內發(fā)揮作用,還會對對方的工作目標實現(xiàn)過程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得信息的使用價值因擴大了利用范圍而獲得更大的增值,促進國家行政治理效能的提升。
1.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在被稽查對象與被審計單位重合的情況下,如果稅務稽查機關與財務審計機構之間能夠共享基礎信息,稅務稽查機關可能減少“選案”分析過程中的重復勞動,提高稅務稽查程序實施的效率,財務審計機構也可以減少對被審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過程中的重復勞動,有利于在財務審計的計劃階段確定審計的重要性水平,評估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如果雙方能夠共享核心信息,搜集稅務稽查證據(jù)的成本將大大下降,審計證據(jù)的取證來源也將更加豐富,有利于控制稅務稽查風險和審計風險;如果雙方能夠共享拓展信息,必將極大豐富稅務稽查的案源信息庫,也將使得審計機構的再度財務審計工作的效率更高。
2.借鑒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
在某一個納稅年度和審計年度,稅務稽查對象所指向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涉稅當事人可能就是審計項目計劃中確定的被審單位,雙方的工作對象載體都離不開會計資料及相關經(jīng)濟資料,在工作方法和思路上完全可以相互借鑒。如稅務稽查工作中可以借鑒財務審計工作中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的方法和思路確定稽查對象可能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重點領域,降低稅務稽查風險;國家審計機關開展的財務審計工作中,可以借鑒稅務稽查“選案”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廣泛調查政府及社會各方面對國家審計監(jiān)督的需求,謹慎開展審計項目可行性研究,降低選擇審計項目的隨意性,提高財務審計監(jiān)督的針對性,擴大審計監(jiān)督的覆蓋面。
3.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降低國家治理成本
國家治理體系就是規(guī)范國家機構的權力運行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的綜合系統(tǒng)。稅務監(jiān)督與審計監(jiān)督都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都在各自內部建立的監(jiān)督體系下運行,雙方在維護國家法律、法規(guī)制度嚴肅性方面具有同等的責任和義務。如果雙方共享各自獲得的基礎信息、核心信息和拓展信息,將會減少各自由于重復勞動所導致的人財物力資源的浪費,會極大降低國家行政治理成本。
4.共享監(jiān)督成果,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運行效能的體現(xiàn)。國家治理機構相關聯(lián)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分享信息并彼此利用對方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國家治理體系運行的效率,最終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目前,中國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信息基本不互通,成果基本不分享,這種狀況說明國家經(jīng)濟治理體系的銜接和運行還有諸多完善改進的空間。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工作共享各自獲得的基礎信息、核心信息和拓展信息,是政府對經(jīng)濟活動的治理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有利于使國家治理體系更加順暢通達,國家治理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筆者認為,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在工作對象、對象載體、工作方法、思維模式、搜集證據(jù)和職業(yè)道德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使得雙方具備了共享信息的使用價值基礎,但雙方實現(xiàn)信息共享的道路任重而道遠,至少應先解決以下四個的問題,為信息共享鋪平道路。
1.樹立信息共享的價值觀念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國家治理體系框架下,國家稅務機關所設立的稅務稽查局的職能與三種性質的審計機構的職能不相同,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工作自然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完成,似乎雙方在各自的界別內“各干各的工作“,互不交換工作信息,互不分享工作成果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多年來,雙方都沒有主動突破傳統(tǒng)思維實現(xiàn)信息共享的意愿,主要是因為沒有認識到信息共享可以相互給對方的工作帶來使用價值的緣故。因此,要推動信息共享的前提是雙方必須認同信息共享會產(chǎn)生使用價值,同時,該使用價值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遠高于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需要消耗的成本。所以,雙方樹立共同的信息共享價值觀是推動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的驅動力。
2.建立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
工作機制是指組織為保證工作程序的有效實施和工作規(guī)則嚴格遵守而建立的有機聯(lián)系的運行系統(tǒng)。在實踐中,稅務稽查的執(zhí)行主體是單一的,而財務審計的執(zhí)行主體相對多元,主體的性質各異,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之間要實現(xiàn)信息共享,核心的問題是雙方應當共同建立一套高效、協(xié)調、順暢的工作機制,這需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筆者認為該工作機制至少應當包括信息共享組織體系的構成、信息共享組織體系的運行方式、共享信息的范圍界定與解釋系統(tǒng)、信息共享的協(xié)調機制等。解決了工作機制問題,將會為信息共享使用價值的彰顯提供可能性。
3.建立共享信息的處理系統(tǒng)
稅務稽查部門與財務審計機構信息共享工作機制運行過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各自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獲取的紛繁復雜的稅務稽查信息和財務審計信息進行處理,需要雙方共建一個專門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由這個信息系統(tǒng)對稅務稽查信息和財務審計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分析和整理,最終使得雙方都致力于將對方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傳輸給對方。這個共享信息處理系統(tǒng)就是雙方都能夠體驗到信息共享使用價值的媒介。
4.建立信息共享的保障機制
由于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分屬于不同領域,二者在執(zhí)行主體、工作目標、工作依據(jù)、成果形式、權限空間等方面存在著天然的差異,雙方難以避免在信息共享機制運行過程產(chǎn)生諸多矛盾或認識分歧。為鞏固雙方信息共享的成果,就需要事先建立起一套信息共享的保障機制。如確定特定信息共享的授權程序、明確信息共享的義務承諾、制定信息共享的保密規(guī)則、共享信息的使用責任和風險承擔等等。保障機制的建立,可以使得雙方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減少無謂的摩擦與人財物消耗,降低信息共享成本。
總之,探討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之間信息共享問題,必然要進行二者的差異與共性研究,鑒于筆者筆者的同題材文章中已經(jīng)對二者的差異與共性做了初步梳理,本文只側重于在對稅務稽查信息與財務審計信息的含義、分類以及使用價值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雙方實現(xiàn)信息共享需要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以推動稅務稽查與財務審計信息共享問題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的突破。
[1] 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J].前線,2014(1):5-8,13.
[2] 周德銘.國家審計信息化的信息共享與業(yè)務協(xié)同[J].電子政務,2013(7):25-37.
[3] 王裊,龔夢雪.稅務稽查選案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48-149.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Tax Inspection and Financial Audit
LAI Qiu-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zhong 723202,China)
s:Tax inspection and financial audit are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state-governance system.The commonnes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lays foundation for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However,few studies have been focusing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of tax inspection and financial audit. And few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finding out how to share information between tax inspection and financial audit.Based on the clear definition and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the paper clarifies the values,working mechanism,information and safeguard system for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tax inspection and financial audit,aiming to shed a new light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two systems.
tax;audit;information sharing;ways
F239.41
A
1673-5609(2016)01-0067-05
[責任編輯:蔣椆媛] [英文編輯:蔡林岐] [責任校對:葉 華]
2015-12-04
賴秋萍(1967—),女,陜西漢中人,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經(jīng)濟學學士,中國注冊會計師、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研究方向:注冊會計師審計、國家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