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1919年法國巴黎,華僑驚聞中國代表團即將在出賣中國利益的《凡爾賽協(xié)議》上簽字,一時間群情激憤,數百人圍住了外交總長陸征祥所住的圣克魯醫(yī)院。因受到各方壓力,就是否簽字猶豫不決的陸征祥正稱病在此。談判過程中,面對華僑組織代表拒絕簽字的要求,陸征祥顧左右而言他,打起了“太極”,突然一女子迅速閃到他身后。一個硬邦邦的東西頂在了他的背后,女子聲色俱厲地說:“你若簽字,我的槍不會放過你!”這女子便是鄭毓秀。
陸征祥為之一怔,他萬萬沒想到一個弱女子會有如此舉動,竟一時說不出話來。頗具戲劇性的是頂住陸征祥的這支“槍”,其實根本打不出子彈。那是鄭毓秀從花園折的一段玫瑰枝。這便是轟動巴黎的“玫瑰枝事件”。中國代表團最終沒在《凡爾賽協(xié)議》上簽字,以鄭毓秀為代表的留學生、華僑組織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24年鄭毓秀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值得一提的是,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玫瑰枝在之后的幾十年,始終與鄭毓秀相伴。在鄭毓秀看來,玫瑰枝就是自己,纖纖花枝生在富貴人家卻不貪戀安逸,她更愿做一支“槍”,做一個無畏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