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駐保高校大學生手機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

      2016-03-19 22:34劉俊冉司浩
      出版廣角 2016年2期
      關鍵詞:手機媒體使用與滿足對策

      劉俊冉 司浩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功能日益多樣化,手機媒體成為第五大媒體。即時通訊、社交娛樂、新聞資訊、購物、打車、旅游等功能深受大學生歡迎。手機媒體發(fā)揮正面作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本文立足于使用與滿足理論,將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需求進行了調研,針對其中凸顯的各種問題提出對策,旨在發(fā)揮手機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媒體;使用與滿足;對策

      【作者單位】劉俊冉,河北科技學院;司浩,河北科技學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分析,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57億[1]。大學生是手機媒體受眾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隨著智能手機不斷推陳出新、流量資費日益低廉,網絡覆蓋面迅速擴大,新媒體技術發(fā)展如火如荼,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本文依據傳播學經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對駐保定市高校(下簡稱駐保高校)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需求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開展研究與對策的深層次探索,以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手機媒體使用觀念。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為深入了解駐保高校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需求現狀,研究者選取了保定市5所本科學院和5所本科獨立學院的高校大學生作為分析樣本。這些大學生來自河北大學、河北農業(yè)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河北科技學院、河北農業(yè)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河北大學工商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分布于各個年級,總計1000人。

      1.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問卷為調查小組成員編寫的“駐保高校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問卷”,問卷總計30個問題,包含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手機使用基本情況、手機使用目的和動機、手機社交軟件使用情況、手機娛樂軟件使用情況和手機對學生的影響6個部分。研究者在駐保高校中選擇10所院校,向各個年級的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關于大學生對手機媒體使用情況的第一手真實有效資料。

      2.記錄訪談法

      記錄訪談法是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訪問形式,對受訪者進行深入訪問并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方法。研究者總共組織了5次訪問,涉及人數達200人次;提前制定訪談提綱,主要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對手機依賴程度等情況;設計了3個非結構化問題、20個有針對性的結構化問題;訪談內容較為深入,形式多樣化。

      3.文獻調查法

      研究者利用互聯網整理各種數據資源,通過圖書館查閱大量有關網絡和手機媒體的書籍資料,將手機媒體特點、互聯網發(fā)展、手機發(fā)展、媒介依賴、使用與滿足理論等相關知識進行整理歸納。

      二、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作為傳播學經典的受眾行為理論,重在研究傳播效果。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把受眾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2]。

      1974年,美國傳播學者E.卡茨,總結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需求滿足過程,提出使用與滿足的傳播模式。1977年,日本學者竹內郁郎對這種模式進行了補充,增加了在實際接觸媒介的過程中需要的兩個條件,其一是媒介接觸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滿足需求是建立在以往媒介接觸的經驗基礎上的。竹內郁郎提出,無論滿足與否,結果均會影響個體以后的媒介接觸行為,且個體會根據滿足狀況來調整既有的媒介印象,或多或少改變對媒介的期待。

      羅森格倫在美國學者拉斯韋爾的5W模式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使用與滿足理論:“誰,使用何種媒介,在什么情況下,為了什么理由及產生了什么效果。”這是指受眾在個人特征和社會因素基礎上產生需求并借助媒介來滿足;受眾接觸媒介后必然產生滿足或不滿足,滿足則繼續(xù)接觸,不滿足則停止接觸;媒介在使用過程中必然對受眾本人及社會產生影響。

      三、手機媒體的發(fā)展

      新技術的突破往往引發(fā)媒體的巨大變化,無線通信技術與移動終端結合,誕生了第五媒體——手機媒體。中國人民大學的匡文波這樣定義手機媒體: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手機成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電腦;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3]。

      20世紀原創(chuàng)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論斷,在他看來,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4]。手機媒體不僅具備傳統(tǒng)四大媒體的特點,而且需要人的各種器官參與,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方位延伸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

      手機媒體具有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手機作為掌上終端,攜帶方便;手機媒體具有便捷性和及時性的特點,這成為大學生選擇其的主因;隨著微博、微信、購物、新聞、游戲、旅游、打車等手機APP的開發(fā),無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掌上生活成為更多人的選擇;與傳統(tǒng)媒體的單一性相比,手機媒體真正實現了全媒體融合;手機媒體的信息海量、個性突出等特點為手機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助力。

      手機媒體專家朱海松曾這樣定義超越傳統(tǒng)四大媒體的手機媒體:“第五媒體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即時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也叫手機媒體或移動網絡媒體[5]?!睂W者們在感嘆手機媒體發(fā)展之迅速的同時也在積極迎接第五媒體時代——手機媒體時代的到來。

      四、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需求現狀

      本次調研總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873份,有效回收率為87.3%。經過分析,駐保高校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主要需求分為人際溝通的需求、獲取信息的需求、娛樂放松的需求、工具使用的需求四大類。

      1.人際溝通的需求

      人際傳播作為一種最典型的社會傳播活動,直接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人際傳播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播現象。大學時代的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交流頻繁。在大學生交流過程中,手體媒體是最常用的媒介工具。通過記錄訪談法訪問的200個大學生中,有188人經常使用手機上的即時通訊工具(如QQ等),194人經常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手機媒體作為第五大媒體,融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讓用戶彼此之間的溝通更為順暢快捷。尤其是主打朋友社交圈的微信的到來,更是讓大學生對社交的需求進一步得到了滿足。微信的搖一搖特色功能方便大學生查看附近的人,和與自己擁有相似興趣和愛好的人進行交流,化當面交流的尷尬為彼此熟知的美好。

      2.獲取信息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海量信息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報紙、雜志、書籍影響力日漸衰退,單向傳播的傳統(tǒng)媒體被便捷、及時的移動手機媒體慢慢取代。隨著手機媒體的不斷升級,4G手機時代正在到來。4G手機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最新的信息資訊,讓手機媒體成為大學生了解世界、獲取信息的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的媒介平臺。比如,騰訊網在QQ和微信等手機應用軟件中設置新聞插件,能將最新的新聞根據大學生的喜好推送給他們,滿足他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需求。研究者發(fā)現,在受訪對象中,有80%的大學生通過瀏覽新聞接觸外界。比如他們會下載安裝“今日頭條”“搜狐新聞”“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等手機軟件,利用閑暇時間來了解最新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用戶只要開通網絡,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信息的搜索,隨時隨地瀏覽信息,這給大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

      3.娛樂放松的需求

      在沒有手機之前,大學生主要通過聽廣播和看雜志、電視、電影來放松、緩解壓力。而今,手機媒體的多樣性、便捷性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娛樂。在本次的調研中,有75%的大學生認為,娛樂是手機媒體的第二大功能。其中,經常使用手機娛樂功能的學生,占總體的29.8%;經常借助手機看電視、電影的學生,占總體的65.6%;通過手機閱讀小說的學生,占總體的31.3%。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娛樂活動大部分借助手機媒體來實現,對大學生來說,手機媒體的娛樂功能日益凸顯。

      4.工具使用的需求

      手機媒體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比如,大學生在課堂上沒能聽懂老師講解的某個知識點,可以在課后借助手機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手機購物是今后網購的主流趨勢,大學生足不出戶,可登錄手機淘寶、天貓、京東、蘑菇街、唯品會、豐趣海購等購物平臺進行購物。這些購物平臺有很多打折、聚劃算、節(jié)日購等活動,方便大學生購買心儀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受這個趨勢啟發(fā),很多大學生開始創(chuàng)業(yè)做微商,他們利用微信社交平臺,開展微信營銷,在賺取生活費的同時熟悉了電商平臺的運作流程,為畢業(yè)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打下了基礎。還有些大學生下載炒股軟件,買賣股票,查看行情,將零花錢投入股票市場進行投資理財(當然,這種行為應量力而行)??傊謾C媒體的便捷性、可移動性、娛樂性是大學生青睞它的主要原因。

      五、手機媒體對大學生需求的滿足情況

      隨著手機應用功能開發(fā)的日益深入,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在滿足大學生需求方面,遠非其他媒體所能企及。無論是了解社會新聞還是獲取娛樂信息,無論是建立人際關系還是上網購物,手機媒體已經深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只有約10%的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不超過1小時;80%的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至少2小時;43%的大學生一天之中有3—4小時的時間給了手機;有16.4%的大學生表示,手機全天不離手??梢姡髮W生對手機的依賴現象日益凸顯。傳播學的依附理論認為:媒體對人們的需求滿足越多,人們對媒體的依附程度也會越高。對作為應用手機媒體主力軍的大學生而言,手機已經成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購物、交友、娛樂、通信……手機媒體可以說無所不能。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手機媒體在提供掌上生活的同時也削弱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能力,在讓大學生娛樂放松的同時也擠占了他們大量的學習時間,在呈現海量信息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大學生的思維惰性。

      六、研究與對策

      手機媒體在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的娛樂功能、輕易相信手機營造的虛擬世界、對虛假信息毫無防范、使用手機時間過長導致學業(yè)荒廢……因此,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手機媒體,不要讓它的負面作用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針對此次調查結果,研究者進行研究,思考對策,旨在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發(fā)揮手機媒體的正面作用。

      1.學校重在教育和引導

      對離開家庭走入大學校園的大學新生而言,入學教育非常重要,高校應對大一新生開展手機媒介素養(yǎng)教育,讓他們入學伊始就樹立正確使用手機媒體的觀念。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媒體,使之成為學習的輔助工具。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手機的使用方法,使手機媒體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平臺。在課程設置上,高??梢栽鲈O有關媒介素養(yǎng)的選修課程,讓教師講授傳播學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手機媒體。高校可開設手機媒體心理咨詢講座,解決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的心理問題。高校要尤其關注那些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大學生,因為這類大學生更容易將自己鎖在手機的世界里。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擺脫對手機的依賴是高校心理咨詢室要關注的重點課題。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高校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多多開展體育等戶外活動,讓學生把手機放下來,把頭抬起來。

      2.社會重在管理和建設

      政府和通信運營商在支持新媒體發(fā)展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手機媒體的管理和建設。在法律上,相關部門要完善立法,制定舉報機制,貫徹落實、依法執(zhí)行,對通信運營商或手機媒體軟件開發(fā)商的經營進行約束,建設良好的手機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大學生一片純潔的網絡空間。在網站建設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互聯網的監(jiān)管,打擊利用手機媒體實施犯罪、散布謠言等非法行為,加強對垃圾信息及色情文字、圖片、視頻等的攔截,嚴格要求企業(yè)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牢記社會效益。在家庭管理上,父母應重視和大學生的溝通,積極了解手機媒體相關信息,在經濟上控制,在思想上引導,加強孩子對各類信息的辨別能力。

      3.個人重在媒體素養(yǎng)的提升

      第一,作為手機媒體使用頻率最高的群體,大學生應盡量避免對手機媒體的不合理使用,抵制非法信息,提高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第二,大學生應主動接受學校關于手機媒體的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充分認識手機媒體的兩面性,明白娛樂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取代學習,本末倒置。第三,大學生應主動接觸關于手機媒體的知識,比如傳播學等,了解媒體的運作機制,了解媒體產品的制作流程,透過現象剖析本質,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辨別真?zhèn)涡畔⒌哪芰?。第四,大學生應了解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給生活帶來的方方面面的改變,并清醒地認識到手機媒體只是工具和介質,如何利用它為生活、學習提供助力是自己應該思考的方向。第五,大學生不應陷入手機娛樂中無法自拔,要避免過度依賴手機,放下手機,走進課堂,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讓時間與韶華悄然逝去。第五,大學生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主動參加社團活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從手機媒體的魔方大廈中走出來,在現實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質。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2015-02-03.

      [2]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80.

      [3]匡文波. 手機媒體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

      [4]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9.

      [5]朱海松. 第五媒體——無線營銷下的分眾傳媒與定向傳播[M]. 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歡
      手機媒體使用與滿足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手機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探析
      手機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互動融合
      淺談手機媒體在企業(yè)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作用
      微信紅包傳播中的用戶心理分析
      從“使用與滿足”看網絡流行語的病毒式傳播
      施秉县| 延川县| 韶关市| 平阴县| 兴宁市| 宜春市| 社旗县| 饶河县| 涞水县| 南昌县| 西乌| 辉南县| 额敏县| 鄄城县| 建昌县| 山阳县| 阳曲县| 浮梁县| 泰州市| 德保县| 客服| 阜南县| 志丹县| 盘锦市| 旺苍县| 鞍山市| 湘潭县| 教育| 沭阳县| 襄垣县| 胶州市| 乡宁县| 南和县| 靖江市| 华蓥市| 台东县| 鹿邑县| 荣成市| 和龙市| 靖江市|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