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匯英小學 段迎軍 鄒宗明 劉吉鵬
?
實踐中求發(fā)展,研究中促提升
——濟南市匯英小學口琴特色校的實踐過程
山東省濟南市匯英小學 段迎軍 鄒宗明 劉吉鵬
濟南市匯英小學秉承“匯聚快樂,潤育英才”的辦學理念,緊扣“提高學校的美譽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推進槐蔭區(qū)教育局提出的“質量與特色”雙輪驅動戰(zhàn)略,審時度勢,確立口琴特色校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就該過程中實踐與研究的歷程進行認真回顧和反思。
小學 口琴特色校 實踐與研究
2009年9月,濟南市槐蔭區(qū)教育局提出“質量與特色雙輪驅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發(fā)展戰(zhàn)略。學校在追求高質量辦學的同時,如何打造學校辦學的特色名片?要想提升辦學特色就要符合實際,滿足學生和學校發(fā)展需求?!翱谇偬厣!弊哌M我們的視野。目標一旦確定,實踐由此展開。
1.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家境普遍較差,外來務工子女居多, “口琴”物美價廉,便于攜帶,有利于“口琴”活動的開展和普及。
2.口琴被稱為“口袋里的鋼琴”“帶著走的音樂”,音色優(yōu)美,表現力豐富,簡單易學。
3.口琴學習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可以練習。
4.口琴體積小巧玲瓏,學生一旦學會將終身受益。
5.口琴在江浙一帶發(fā)展較為蓬勃,許多學校開設“口琴”課,形成一定規(guī)模,在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
山東省沒有“口琴”特色學校,這為我校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校經過認真、充分研究,最終確定把“口琴”作為特色項目引進校園,定位為學校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與研究,最終實現“口琴特色校”的目標,以期我校學生人人能有一技之長,使學生的童年充滿“琴”趣。
車馬未動,糧草先行。我校首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業(yè)務校長為副組長和教導處有關人員組成的口琴實踐與研究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對“口琴”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加強領導和指導。我校還成立以音樂教研組長為組長、以音樂組全體教師為成員的口琴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小組。開發(fā)實施小組負責制定研究的階段和實施的步驟,研究有計劃、有目的、有落實。
1.第一階段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組建學??谇訇牐瑺I造良好氛圍。我校嘗試以面帶點模式,即在全校各年級音樂課中開展十分鐘口琴教學,予以普及,選拔優(yōu)秀學生成立校口琴隊。但兩個月后效果不理想。學生缺樂趣,教師欠能力,學校無氛圍。痛定思痛,我校及時調整思路,改為以點帶面的模式,于是漸入佳境。
(1)學校應提高音樂教師口琴吹奏水平,解決當務之急
①走出去,把音樂教師送到省老年大學口琴隊參加系統培訓,打好基礎。
②請進來,聘請省老年大學口琴隊任文墀隊長擔任我校校外輔導員,提升教師音樂素養(yǎng)。
(2)把“點”做實,優(yōu)中選優(yōu)組成學校“口琴隊”
①加強樂理知識教學,挖掘學生中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摹傲咙c”。
②選出的有音樂潛質的學生組成“口琴隊”,堅持訓練時間,調動各班其他同學學習口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口琴的興趣。
(3)訓練參賽兩不誤,營造良好的口琴練習氛圍
①“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睂W生練習雷打不動,教師練習也毫不遜色。我校將每周一定為教師集體練習口琴時間,真正做到師生同“學”,師生同“練”。良好的口琴訓練氛圍為我校全面推廣口琴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②師生同臺匯報演出,學生練習激情被點燃。一年后,經過教師的盡心指導和學生的刻苦訓練,口琴社團初具規(guī)模,師生的吹奏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的慶六一活動,口琴社團吹奏的《小白船》和《歌唱祖國》贏得陣陣掌聲,教師的演奏更是錦上添花,全體學生和到場的家長切實感受到口琴的魅力,激發(fā)了學習口琴的強烈欲望。
③借助比賽平臺感受成功的喜悅。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有努力就會有精彩。2011年9月份,在區(qū)和市第十一屆中小學文化藝術節(jié)演出活動中,我校口琴隊合奏的《花兒與少年》和《巡邏兵進行曲》,喜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得到領導、專家和同行的認可,成為堅定我校繼續(xù)進行口琴實踐的強有力東風。
2.第二階段
時機成熟,口琴成為學校課程。口琴社只是催化劑,讓口琴成為學校課程才是追求目標。
(1)眼界決定境界,學習是最佳途徑
2011年秋,校領導和輔導教師遠赴全國口琴教學名?!睹┫镄W學習,感受口琴無限魅力。同時,我校參加由杭州市下城區(qū)舉辦的口琴教學研討會,為我??谇侔l(fā)展把診問脈,找到努力方向。
(2)編寫口琴教材是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保證
隨著口琴訓練日臻成熟,我校急需編寫一本口琴教材。學校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于2011年冬成立口琴教材編寫領導小組,組織全體音樂教師查閱大量資料,集體學習研討,編寫《從零起步學口琴》。2012年3月成功實現口琴進課表目標,一至六年級每周開設一節(jié)口琴課??谇賹嵺`與研究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3)加大宣傳力度,取得家長支持
道路是曲折的,發(fā)展是有瓶頸的。學??谇儆柧毴缁鹑巛睍r出現了一些不和諧音符。有的家長怕吹口琴影響學習,不認可學校的做法。這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我校決心以此為契機,徹底改變家長的觀念,讓家長明白口琴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與學習并不矛盾。
①口琴文化惠民,拉近家校之間的距離。為擴大學校影響,架起家校溝通橋梁,取得家長支持,我校舉辦匯英小學“口琴文化惠民在行動”,學??谇訇犨M行精彩的匯報演出,家長看到子女的優(yōu)秀表演贊不絕口,擔心影響子女學習的困惑就此煙消云散。學校借此機會開展了口琴培訓,要求各班家委會成員帶頭學吹口琴,帶動全校家長吹口琴,家長與孩子同吹口琴,組成親子口琴隊。
②借助新聞媒體影響力營造良好的口琴文化社會氛圍。我校借助“口琴文化惠民在行動”平臺邀請多家新聞媒體參與,相繼在《大眾日報》《濟南日報》、山東教育電視臺、濟南教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達到廣泛宣傳目的,收到擴大社會影響力的良好效果。
3.第三階段:實施課題引領,口琴特色學校初步形成
(1)課題支撐引領,邁向特色發(fā)展
為打造口琴特色學校, 我校抓住槐蔭區(qū)教科室區(qū)級課題申報時機,區(qū)級課題《小學口琴特色校實踐與研究》得到立項,經過深入扎實的研究得到專家認可,2013年本課題又分別在濟南市教科室和山東省教科所立項,初步實現由口琴特色向口琴特色校發(fā)展的轉變。
(2)多方面跟進,做實口琴特色學校
①加強口琴文化建設,創(chuàng)設口琴吹奏良好氛圍。我校因地制宜,在校園里和樓道內的醒目位置懸掛口琴文化展板,內容涉及口琴基本知識、口琴發(fā)展史和吹奏口琴注意事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口琴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學習口琴的濃厚興趣。
②加強練習只是手段,穩(wěn)步提高才是目的?!翱谇偬厣!钡拇蛟?,硬環(huán)境可以一蹴而就,但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卻需要一個過程。每到口琴課,校園內就會聽到悠揚的琴聲,但課下琴聲罕有耳聞,學生主動吹奏練習意識不強,這個問題需要下大氣力解決,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增加口琴吹奏時間。每周一、三中午20分鐘為口琴吹奏時間,班主任組織訓練,納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不打折扣。
措施二:邀請專家深入指導。邀請全國著名口琴教育專家、中華口琴協會會長劉曾源先生對我校打造“口琴特色?!苯ㄔO提出建設性意見。
措施三:校園內,設置口琴吹奏水平練習曲的展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覺練習,調動學生學習口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措施四:定期舉行班級口琴大賽。全校教師意識到“口琴課程”不僅是音樂教師的任務,也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
③各類大賽喜訊頻傳,口琴特色有名有實。2013年6月濟南市第十二屆藝術節(jié),??谇訇犙葑嗟摹冬幾逦枨帆@一等獎并參加了十藝節(jié)——美麗中國夢的演出。
2014年6月參加濟南市槐蔭區(qū)首屆社團大賽榮獲一等獎,被推薦參加濟南市社團大賽。
2014年8月受邀參加在杭州“第十屆亞太口琴藝術節(jié)”,我校“泉之韻口琴隊”在少兒組小合奏中榮獲金獎。
2014年10月參加濟南市教育局團委舉辦的第一屆“騰信”杯學生社團大賽暨槐蔭區(qū)首屆學生社團大賽,獲濟南市“最具影響力社團”,槐蔭區(qū)“十佳學生社團”稱號。
2015年8月北京首屆華夏口琴藝術節(jié)暨“天鵝·東方”杯口琴大賽我?!叭嵖谇訇牎币慌e榮獲小學組口琴合奏比賽金獎和優(yōu)秀組織獎。
一系列榮譽讓全校師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更加堅定我們走“口琴特色?!钡男判?。
1.口琴吹奏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校本課程“口琴”的有效實施和扎實開展讓學生的課余生活不再單調,給學生提供了在緊張學習之余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空間。如今口琴已成為我校學生課內外活動的好伙伴。無論是班會、聯歡、春游、社會實踐等活動都有學生吹奏口琴的身影。小小口琴,彰顯魅力;時時吹奏,洋溢笑臉。
2.口琴進家庭,家庭暖融融
吹奏口琴,學校是陣地,家庭是補充。我校鼓勵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后先給自己辛苦勞累一天的父母吹上一首曲子,這一做法得到家長很高的評價?!翱谇偬厣!钡膭?chuàng)建開辟了一條家校溝通的蹊徑,家庭變得融洽,學校變得和諧,一舉數得。
我校在“口琴特色?!钡膶嵺`與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我們今后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將以校本課程口琴為龍頭,推進七巧板、圍棋、象棋、艦模、航模、手工編織、兒童畫、攝影、健美操、英語歌曲欣賞等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讓更多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領導的鼓勵、社會的美譽都激勵我們在“口琴特色?!钡膭?chuàng)建上不斷探索與提高。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一切還需從零開始,前行的路注定任重而道遠,但匯英小學全體師生有決心,有信心走好“口琴引航”的特色辦學之路。
段迎軍(1970.08—)男,漢族,山東濟南人,大學學歷,濟南市匯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工作;鄒宗明:男(1965.11—),漢族,山東泰安人,大學學歷,濟南市匯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工作;劉吉鵬(1979.04—)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大學學歷,濟南市匯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工作
ISSN2095-6711/Z01-2016-07-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