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
想過得富有就要知道為啥窮
□柳傳志
在手機上讀著一篇任正非寫的懷念他父母親的文章,我腦子里想起了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個邀請函。
那天我恰好有事,但出于對老任的敬佩和尊重,我盡力推掉了別的事情,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趕到了會場。
老任的面子確實大,那天是貴州都勻一中的“校訓研討會”,請來了不少領導和知名的企業(yè)家。他看見我來了,非常高興。我也高興,那是因為在企業(yè)工作者里,我們都是屬于少有的“老家伙”一類的人,相互比較了解。
原來都勻一中就是任正非的母校,他的父親在此曾任過3年校長,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現(xiàn)任學校領導介紹老任的父親任摩遜先生事跡時,我注意任正非的表情,我想這樣的內(nèi)容他應該聽過無數(shù)遍了,他卻依然聽得那么專注,那么動情!
此刻我正在讀他懷念父母的文章,我認真讀這篇文章,是因為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們是同年生人,雖然出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是上一輩在政治上受到的磨難和考驗幾乎是相同的。
任正非談到他父親在這考驗的重壓之下,依舊勤勤懇懇拼力地工作,為他自己后來在華為拼命工作做出了表率,而父輩的榜樣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榜樣。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他能夠像以前教導我的那樣,用行動做出表率,做一個正直的人。
1966年文化革命爆發(fā)的第一個年頭,我親眼看到父親在威逼面前不肯誣陷當年的戰(zhàn)友,被開除黨籍。當時的氣氛緊張驚恐。這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而父親以身教的方式告訴了我如何做人,什么叫正直!
聯(lián)想集團發(fā)展到今天的30年中,經(jīng)過了無數(shù)的風險,尤其是早期的政策風險。我自詡是個敢擔當?shù)娜?,而在?lián)想結出勝利果實時,我也以為自己是個舍得讓利的人。和任正非一樣,我們能以身作則地把企業(yè)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前面。追根溯源,是我們的父輩給我們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礎。
當讀到任正非的母親是因為意外車禍辭世的,我的心揪了起來。
任正非講到他在高三那年(也應該是我高三的那年吧,就是最困難的1961年),母親早上經(jīng)常塞給他一個小小的玉米餅。他說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的功勞巨大。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他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讓他覺得無以報答他們。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80后、90后的朋友是讀不出玉米餅的感覺的,因為他們不懂什么叫饑餓。1961年,我是北京25中的一名高三學生,我們中學生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所以享受著最高待遇,一個月32斤糧、半斤油、半斤肉。
知道什么叫一個月半斤油嗎?那是在一鍋熬白菜煮熟的時候,油瓶口順著筷子點入幾滴油,使鍋里漂著油花,一個月下來,這半斤油就用完了。知道什么叫餓嗎?那就是耗干凈你身上的脂肪,然后再耗你的肌肉。有一天夜里,我餓得實在受不了,想起抽屜里有一盒中藥是羚翹解毒丸,我就吃了兩顆,幾小時后藥性發(fā)作,抽筋斷腸,頭痛欲裂。
經(jīng)過饑餓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從父母弟妹的嘴里面摳出的玉米餅。任正非想念著母親,我何嘗不想念自己的母親、想念母親對我的慈愛。我的父母都已經(jīng)去世了,我和老任一樣會永遠記住父母的恩德慈愛。
我在想,讀了老任的文章,是什么讓我拿起筆寫了上邊這段話,我想說給誰聽呢?說給老任聽,讓他知道我是他的知音?說給我的親朋好友聽,讓他們知道我很珍惜今天的生活?
好像是,但也不是。其實,我最想說給當今年輕人,甚至是兒童來聽聽。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一個碎嘴嘮叨的老頭。而說這些話,我估計孩子們是不愛聽的。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叫《歸來》的電影,寫的是我親眼看見過的年代、親眼見過的事情。電影演畢,我潸然淚下。我問過幾個年輕人是否看過這部片子,都回答說沒有。有一個對我說:“人總是要向前看么,老說那些老話,凄凄慘慘有什么意思?”他們愛看光鮮亮麗、做事任性的電影,那是他們的追求。
他們不愛看《歸來》,不愛聽我碎嘴嘮叨,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對他們說: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就在不久以前還很苦、很凄慘、很窩囊,所以你要想今后過得富有光鮮亮麗,就要知道過去為什么窮、為什么苦、為什么受人欺負,你就要懂得歷史,學到教訓。我們已經(jīng)是為數(shù)不多的見過那段歷史尾巴的人了,盡量還原真實的歷史是我們的責任。
我談不上是高尚的人,更談不上是純粹的人。但我努力在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做一個懂廉恥、要自強的人。我希望幾十年以后,今天的年輕人能憑追求、憑團結、憑實力讓中國富強,讓自己過上光鮮亮麗富有的生活。
向老任致敬,知道你過些天要來看我,我很期待。
(摘自《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