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
唐三彩是唐代三彩釉陶器的簡稱。它以黃、綠、褐為基本釉色,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低溫鉛釉的彩釉陶器。其中的唐三彩女陶俑,造型生動逼真,釉彩鮮艷亮麗,是唐三彩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藝術品。制作者根據(jù)唐代婦女的社會地位,雕塑出不同的形象,或雍容華貴,或婀娜多姿,可謂千姿百態(tài),安詳自在,烘托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氣象。
唐三彩女陶俑的造型集圓雕、浮雕、線刻于一體,把握體量的精準和衣飾的處理,產(chǎn)生了圓潤飽滿的造型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低溫鉛釉,女俑個個流光溢彩、絢麗斑斕,千百年來為世人矚目。尤其是時代感極強的華彩服飾,不僅洋溢著青春之美,更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展現(xiàn)了唐代婦女的迷人風采,對我們了解唐代婦女服飾、體察她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
本文甄選具有代表性的國內館藏唐三彩女陶俑十二座,并加以簡要介紹和分析,以饗讀者。文中三彩女陶俑具有三個特點:其一是女俑皆體態(tài)豐腴,體現(xiàn)了唐代社會“以胖唯美”的審美情趣。其原因是唐代的強盛繁榮,極大地激發(fā)了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心,故唐人不拘一格地接受了新的事物包括審美趨向。其二是女俑服飾時尚且多樣化。不但在原有的漢服上吸收了胡人服飾的審美傾向,創(chuàng)新了襦裙裝,而且頭戴胡帽、身穿窄袖緊身翻領上衣、腳穿高靴的胡裝,也大行其道。唐代婦女還喜穿男裝,男服中的幞頭或胡帽、圓領或翻領長衫、長筒高靴,盛唐時期在婦女中亦大為流行。其三是出游的騎馬女俑的出現(xiàn),她們象征著唐代女性對男權的向往和對男權的挑戰(zhàn),進而達到精神人格和男人平等。
三彩陶女立俑
高44.5厘米。1996年陜西西安唐墓出土?,F(xiàn)藏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俑立于方形板上,胎白色,施棕、黃、藍、白等色釉。額前一發(fā)髻,朱唇,柳眉細眼,體態(tài)豐腴,神情高雅端莊。帔帛長裙。
帔帛亦稱披巾,是古代婦女的一種服飾。秦代出現(xiàn),漢時用羅。其盛行于唐,通常以輕薄的紗羅裁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在兩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并繞于兩臂之間,走起路來,帔帛隨著手臂的擺動而飄舞。
該俑濃艷明麗,線條流暢飄逸,是唐代典型的貴族婦女形象,為唐三彩女俑中杰出的代表作品。
三彩陶女立俑
高41厘米。1998年吉林和龍龍頭山墓群出土?,F(xiàn)藏延邊州博物館。
胎白色。垂髻,面部豐腴。身著長裙,足穿尖頭履。雙手籠于袖內,拱于胸前,立于橢方形座上。
龍頭山墓群發(fā)現(xiàn)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面有十二個封土堆,1980年發(fā)掘清理了其中一座,墓主為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的第四個女兒貞孝公主。經(jīng)考古研究,此地為唐代渤海國(698-926年)王室貴族的墓地。
該俑釉色素雅,人物形象較為拘謹、秀麗,與中原地區(qū)出土的唐三彩有所不同,反映了唐代邊疆地區(qū)的藝術風格和工藝特點。
三彩陶女侍俑
高38厘米。1965年河南洛陽墓葬出土。現(xiàn)藏洛陽博物館。
白陶。頭上梳束腰雙髻,面部豐潤,唇涂朱彩。上身穿白色袒胸褥衣,肩上披綠色披肩,下穿長裙。黃彩為地,上繪藍色寬條紋和白點花,裙角處露出云頭鞋鞋尖。雙手置于胸前,隱在披肩后面。
唐三彩制作工藝高超,俑、器皿和少量制作的琢器,均采用了雕塑成形的方法,因此武士、文官、仕女等都很少雷同?;虬苍?,或謙和,或陰沉,或兇殘,表情皆極具個性。
該俑體形修長,婀娜多姿,三彩艷麗,在唐三彩女俑多豐滿、華麗的潮流中,別具特色。
三彩陶女侍俑
高44.5厘米?,F(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俑梳一髻,垂于額上,秀目高鼻,小口,面容豐腴,微含笑意。身穿綠色窄袖襦衣,外披翻領藍色短大衣,下著黃色長裙,足穿黑色翹尖鞋。袖手拱于胸前,側目而視,直立于長方形板座上。
仕女俑在隋唐時期非常盛行。隋代仕女俑一般體態(tài)修長,面部較為消瘦,上身著短襦,下身穿長裙提及腋下,多為彩繪俑。唐代仕女俑一般面部和體態(tài)豐滿,衣著華麗,發(fā)型新穎,形態(tài)逼真?zhèn)魃?。還出現(xiàn)了騎馬仕女俑。
該俑身體勻稱,姿態(tài)優(yōu)美,表情生動,是唐三彩仕女俑中的精品。
三彩陶女立俑
高42厘米。1956年陜西西安墓葬出土?,F(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胎白色。俑立于方座之上,頭向左上方仰望,垂髻,面部豐潤,長眉細目,嘴小鼻挺。上身著圓領對襟短衫,右肩披藍色巾。下身穿黃色長裙,裙角處露出翹尖鞋尖。雙手籠于袖中,置于胸前,為典型的唐代婦女形象。
三彩俑是唐三彩中的一大類,包括文侍武衛(wèi)、騎射兵勇、歌樂伎優(yōu)、妻妾奴婢、馬牛駱駝、奇禽異獸等等,造型各異,全面反映了唐代社會民俗風情和生活娛樂。
該俑姿態(tài)雍容典雅,體態(tài)豐滿,仕女形象刻畫生動,彩釉明亮,為研究唐代婦女服飾提供了重要資料。
三彩陶女立俑
高44.5厘米。1959年陜西西安墓葬出土。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胎呈白色,施綠、黃、淺黃等彩釉。女俑立于方形座上,姿態(tài)豐腴,體態(tài)雍容。頭微向右傾,垂髻,面部豐腴,眉清目秀,五官端正。身著長裙,右肩斜披一長巾,右手微向前伸,左臂彎曲上舉,足登翹頭鞋。
唐代社會繁榮,婦女之中開始流行富貴豐腴之美,楊貴妃式的豐滿肥碩成為了一種美人的標志。受時代風氣影響,三彩女俑在塑造時都大髻寬衣,豐厚肥腴,形成了以胖為美、吳帶當風的藝術風格。
該俑形態(tài)逼真,成功塑造了一位盛唐時期的貴族婦女形象,反映出唐代人物俑高超的陶塑技藝,為唐三彩中的精品佳作。
三彩陶女坐俑
高27厘米。1964年河南洛陽北窯墓地出土?,F(xiàn)藏洛陽市文物工作隊。
胎白色。俑頭發(fā)垂髻,面部豐腴。上身著黃色長袖襦衣,外套綠色短袖長裙。肩上披白色披肩,系綠色帶,垂于胸前。俑坐于黃色束腰圓墩上,雙手放在左膝之上。
唐三彩女俑,著重突出了唐代仕女姿態(tài)自由、面部豐潤、肌膚細膩、雙手纖巧、兩足豐柔的形象,以此來顯示唐代女性的時代精神風貌。
該俑神情祥和,姿態(tài)優(yōu)美端莊,是少見的三彩女坐俑中的上品。
三彩陶女坐俑
高47.5厘米。1955年陜西西安王家墳唐墓出土?,F(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胎呈白色。女坐俑端坐于蒲團上,雙臂上曲,似在持鏡梳妝打扮。高髻,圓臉,面部豐腴,面帶微笑。上穿白地綠花袒胸短袖衣,內穿褐色緊袖衫,下穿翠綠色百褶長裙,裙上貼褐色團花。
與此俑類似的三彩俑在西安西郊和河南洛陽等地都有出土。所著百褶長裙均飾團花紋,裙褶數(shù)亦相同,顏色以綠為主。唐代詩人皮日休的“上仙初著翠霞裙”詩句,所指應即此類長裙。
該俑造型生動,姿態(tài)端莊,神情恬靜,服飾華麗。同時做工精湛,三彩鮮艷純正,具有濃厚的時代生活氣息,是研究古代婦女服飾、發(fā)型、化妝、生活習俗的珍貴文物資料。
三彩抱鴨壺女俑
高33.4厘米。山西長治出土?,F(xiàn)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胎呈白色。女俑端坐,梳雙髻,穿襦裙、半袖,雙手抱以鴨形壺,鴨嘴做成壺口。俑頭、胸、手臂涂白粉,其余部分施三彩釉。
唐三彩在燒制時,三彩釉會因為窯變而流動,不易固定,所以三彩釉的臉部一般不施釉,而是通過“開相”來完成,即涂以白粉,中唇、面部上加朱紅,眼眸、眉睫用墨色描繪。
該俑造型栩栩如生,形象生動,不僅三彩斑斕,而且陶俑有呼之欲出的感覺,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
三彩陶騎馬女俑
通高42厘米。1954年河南洛陽出土。現(xiàn)藏河南博物院。
胎呈白色。仕女騎于馬上,挽高髻,面部豐滿,上著窄袖衫,雙肩搭黃色披巾,相交胸前,雙手置披肩之下,下穿綠色小口窄褲。褐色馬,昂頭,剪鬃縛尾,鞍韉俱全,四腿有力,立于長方形踏板上。
隋唐時期,乘騎之風普及整個社會。不但男子在隆重的場合騎馬,就是貴族婦女出游時也熱衷于乘騎。唐代著名畫家張萱在所畫《虢國夫人游春圖》中,描繪了唐玄宗時期顯赫一時的虢國夫人和其隨從、宮女共八人,騎著雄健的驊騮馬出游踏青的情景。出土的眾多騎馬女俑也是這一風尚的體現(xiàn)。
該俑再現(xiàn)了唐代貴族婦女高髻披巾的流行發(fā)式和服飾,極具代表性。
三彩陶騎馬女俑
通高35.2厘米,長28.5厘米。1972年陜西禮泉縣李貞墓出土?,F(xiàn)藏昭陵博物館。
胎白色。仕女俑端坐于馬上,頭戴翻沿胡帽,帽沿裁成“山”字形,粉綠地上繪蔓草和寶相花紋。臉部豐滿,眉描黑,唇涂朱,額上飾花鈿。上身著圓領半臂,內襯窄袖衣,下身穿綠色長裙,圓頭鞋,踩馬蹬。馬為黃褐色,伸頸昂頭,張口喘氣,剪鬃縛尾,立長方形踏板上。
唐代女子衣著偏好胡裝,化妝也追胡風。唐三彩中常見騎馬女俑頭戴胡帽,身著緊腰胡裝,足蹬小皮靴,朱唇粉面,是當時最流行的胡裝打扮。
該俑彩釉華麗,紋飾精美,有著極其豐富的研究價值。
三彩陶騎馬女俑
通高39.2厘米,長38.7厘米?,F(xiàn)藏上海博物館。
胎白色。仕女騎于馬上,頭戴黑席帽,上身著黃色袒胸窄袖衫,下身穿綠色長裙。雙手持韁狀。馬身施白釉,馬頭前伸,剪鬃縛尾,立于長方座上。
席帽是一種高頂寬檐的笠帽,在帽檐周圍或者兩側綴有一層網(wǎng)狀面紗,下垂至頸,早先是西域地區(qū)的民族服飾。武則天以后,婦女使用席帽成風,十分盛行。
該俑是唐三彩的典型器,造型優(yōu)美,釉色明艷,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其獨特的人物裝束,對當時的服飾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以上館藏唐三彩女陶俑主要分布在西安(稱西窯)和洛陽(稱東窯)兩地。它們無論是華貴高雅或神態(tài)謙恭的女俑,還是恬淡內斂的騎馬女俑,不僅表現(xiàn)了其構圖和裝飾的獨創(chuàng)性,更造就了一個個具有獨特人格的精神個體。而且從物質和精神層面,觀者均可見唐代女性所留下的長長身影與無窮的想象空間。如果說西方傳統(tǒng)雕塑是建立在科學、理性基礎上有組織的寫實作品,那么這些唐三彩女陶俑雕塑,就是以感性為基礎、符合東方審美趣味的另一種寫實作品,是華夏漢族古代陶瓷燒制藝術的國之瑰寶?。ㄘ熅帲盒劣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