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1
封建皇帝作為最大的統(tǒng)治者,總是以天下為私。道光在禁煙問題上本來猶豫,大臣中也分兩派。我推想,是林則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鴉片泛濫,幾十年后中原將“無可以御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狠狠地擊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難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順手給了林一個禁煙欽差。林眼見國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
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鴉片“絕不絕”,不是他說了算,還得聽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職貶到鎮(zhèn)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半年后治水完畢,所有的人都論功行賞,唯獨他得到的卻是“仍往伊犁”的諭旨。眾情難平,須發(fā)皆白的王鼎傷心得淚如滂沱。林則徐就是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下西出玉門關(guān)的。他以詩言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群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边@詩前兩句刻畫出他的錚錚鐵骨、剛直不阿,后兩句道出他的牢騷與無奈。
2
林則徐在廣東和鎮(zhèn)海被革職時,當?shù)厝罕娋捅磉_出了強烈的憤懣。他們不管皇帝老子怎樣說,怎樣做,紛紛到林則徐的住處慰問,人數(shù)之眾,阻塞了街巷。他們?yōu)榱謩t徐送靴、送傘、送香爐、送明鏡,還送來了52塊頌牌,痛痛快快地表達著自己對民族英難的敬仰和對朝廷的抗議。林則徐治河之后又一次遭貶,中原立即發(fā)起援救高潮,開封知府鄒鳴鶴公開宣示:“有人能救林則徐者酬萬金。”林則徐自中原出發(fā)后,一路西行,不論是各級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爭著迎送,好一睹他的風(fēng)采,都想盡力為他做一點事,以減輕他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山高皇帝遠,民心任表達。1842年8月21日,林離開西安,“自將軍、院、司、道、府以及州、縣、營員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蘭州時,督撫親率文職官員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過甘肅古浪縣時,縣知事到離縣31里外的驛站恭迎。林則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安排得無微不至。進入新疆哈密,辦事大臣率文武官員到行館拜見林,又送坐騎一匹。到烏魯木齊,地方官員不但熱情接待,還專門為他雇了大車五輛、太平車一輛、轎車兩輛。
1842年12月11日,經(jīng)過四個月零三天的長途跋涉,林則徐終于到達新疆伊犁。伊犁將軍布彥仄立即親到寓所拜訪,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糧餉。這哪里是監(jiān)管朝廷流放的罪臣啊,簡直是歡迎凱旋的英雄。林則徐是被皇帝遠遠甩出去的一塊破磚頭,但這塊磚頭還未落地就被中下層官吏和民眾接住,并以身相護,安放在他們中間。
3
現(xiàn)在等待林則徐的是兩個考驗。
一是惡劣環(huán)境的折磨。從現(xiàn)存的資料看,林則徐雖有民眾呵護,還是吃了不少苦頭。由于年老體弱,路途顛簸,林一到西安就脾痛,鼻流血不止。當他從烏魯木齊出發(fā)取道果子溝進伊犁時,大雪漫天而落,腳下是厚厚的堅冰,無法騎馬坐車,只好徒步,趟雪而行。陪他進疆的兩個兒子,于兩旁攙扶老爹,心痛得淚流滿面,遂跪于地上對天禱告:若父能早日得到赦召還,孩兒愿赤腳趟過此溝。林則徐到伊犁后,“體氣衰頹,常患感冒”,“作字不能過二百,看書不能及三十行”。歷史上許多朝臣就是這樣死在被發(fā)配之地,這本來也是皇帝的目的之一。林則徐感到一個無形的黑影向他壓來,他在日記中寫道:“深覺時光可惜,暮景可傷!”“頻搔白發(fā)漸衰病,猶剩丹心耐折磨”,他是以心力來抵抗身病的啊。
二是脫離戰(zhàn)場的寂寞。林是一步一回頭離開中原的。當他走到酒泉時,聽到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的消息,痛心疾首,深感國事艱難。他在致友人書中說:“自念一身休咎死生,皆可置之度外,惟中原頓遭蹂躪,如火燎原——側(cè)身回望,寢饋皆不能安?!彼x詩感嘆:“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關(guān)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zhàn)鼓聲?!彼麨橹性謩菸C,無人可用而急。果真是中原乏人嗎?人才被一批一批地撤職流放。和他一起在虎門硝煙的鄧廷楨早他半年被貶新疆。寫下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為朝廷提出許多御敵方略,但就是不為采用。龔對西域邊防多有研究,提出要陪林赴疆,林考慮自身難保,為了給國家保存人才,堅辭不準。本來封建社會一切有為的知識分子,都希望能被朝廷重用,能為國家民族做一點事,這是有為臣子的最大愿望,是他們?nèi)松鷥r值觀的核心?,F(xiàn)在剝奪了這個愿望就是剝奪了他們的生命,就是用刀子慢慢地割他的肉,虎落平川,馬放南山,讓他在痛苦和寂寞中毀滅。
他在季節(jié)變換中咀嚼著春的寂寞。
4
當權(quán)者實在聰明,他就是要讓你在這個環(huán)境里無事可做,消磨掉理想意志,不管你怎樣的怒吼、狂笑、悲歌,那空曠的戈壁瞬間就將這一切吸收得干干凈凈,這比有回音的囚室還可怕。任你是怎樣的人杰,在這里也要成為常人、庸人,失魂落魄。林則徐是一個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良臣,是可以作為歷史標點的人物。禁煙的烈火仍在胸中燃燒,南海的濤聲還在耳邊回響,萬里之外朝野上下還在與英國人做無奈的抗爭,而他只能面對這大漠的寂寞?!巴梦此蓝废仁?,鳥未盡弓先藏。”“何日穹廬能解脫,寶刀盼上短轅車?!彼且粋€被捆綁懸于壁上的壯士,心急如焚,而無可用力。怎么擺脫這種狀況?最常規(guī)的辦法是得過且過,忍氣茍安,爭取朝廷早點召回。特別不能再惹是非,自如其罪。一般還要想方設(shè)法討好皇帝,賄賂官員。像韓愈當年發(fā)配南海,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上一篇謝恩表,不管心中服不服,嘴上先要討個好。這時內(nèi)地林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籌措銀兩,準備按清朝法律為他贖罪。林則徐卻斷然拒絕,他寫信說:“獲咎之由,實與尋常迥異”,“此事定須終止,不可瀆呈”。他明確表示,我沒有任何錯,這樣假罪真贖,是自認其咎,何以面對歷史?如今這些信稿還存在伊犁的紀念館里,翰墨淋漓,正氣凜然。當我以十二分的虔誠拜讀文物柜中的這些手稿時,頓生一種仰望泰山、遙對長城的肅然之敬,不覺想起林公那句座右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彼麤]有一點私欲,不必向任何人低頭,為了自己抱定的主義,他能容得下一切不公平。他選擇了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為國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