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街頭涂鴉這種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那時的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貧富懸殊,現代化都市的快節(jié)奏和狹隘的居住空間,將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一部分人拋棄在街頭,不良的社會狀況進一步導致了他們的不滿和反叛。這些生活在貧民窟中,被視為社會毒瘤的失業(yè)、輟學的西班牙裔或黑人青年,在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戰(zhàn)爭、反對權力壓抑的運動和思想潮流中達成共識,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具有地域性的“小團體”,他們的一些行為活動,逐漸孕育了街頭文化,如街頭籃球、街頭涂鴉、街舞、饒舌歌曲等。涂鴉藝術便源于此。
早期的街頭涂鴉還不能被稱為藝術。在內容上,文字占了很大的比重。從紐約街道兩旁的卷簾門上,到地鐵車廂和月臺上,甚至廁所的墻壁上,到處都充斥著用罐裝噴漆涂畫的涂鴉文字。這些“作品”的作者既不是專業(yè)的藝術家,也不是藝術系的學生,他們就是來自紐約布朗克斯或布魯克林的街頭少年。這些簡潔醒目的涂鴉文字,被視為叛逆青年們反抗體制、發(fā)泄情緒或控訴社會的有力口號和宣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涂鴉文化的內容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具有繪畫專業(yè)技能的藝術家加入到涂鴉創(chuàng)作里,這樣一來,更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的圖畫、符號或標志成為涂鴉藝術的主導,一些色彩鮮艷、制作精美的大型涂鴉作品也開始進入畫廊、美術館,供人們欣賞、收藏,甚至買賣、投資。至此,涂鴉藝術的性質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
經過多年的不斷發(fā)展和演變,街頭涂鴉藝術已經傳播到許多國家,并為大眾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了涂鴉藝術,他們用不同的涂鴉形式來展現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宣告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優(yōu)秀的涂鴉作品成為引領時尚的潮流。
凱斯·哈林并非叛逆的街頭少年,他是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正經的科班出身。然而他并沒有從事嚴肅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是離開畫室,將自己的天賦施展在涂鴉藝術的試驗田里。20世紀80年代,他在紐約地鐵站的墻上、黑色的海報招貼處,畫下了最初的一系列作品。這批作品是由白色粉筆繪成的線條畫,內容包含了發(fā)光的嬰兒、狂吠的犬、空心的抽象人形、三眼怪物、象征性的表情、商業(yè)符號和一些抽象的圖案等。他畫中的空心小人形象,通俗易懂,充滿了動感,小人們組合成的畫面充滿著象征寓意,成為他涂鴉作品中最具特點的符號。
他的許多大型涂鴉作品看起來猶如某種復雜的花紋,各種圖案充滿了整個構圖,沒有透視,也沒有肌理,充滿了童真。
凱斯·哈林在戶外勤奮地創(chuàng)作著,此時的他逐漸在紐約各地留下了數千幅涂鴉作品,他的街頭繪畫很快就在紐約藝術界小有名氣,同時也引起了傳媒行業(yè)的關注。
1983年的一天,正當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采訪在地鐵站涂鴉的凱斯·哈林時,極富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一幫警察沖了過來,將正在涂鴉的他逮捕了。要知道,涂鴉藝術家一直都是警察黑名單上的常客,這種在公共場合“胡亂涂抹、破壞市容”的行為,在當時并不被政府認可。這個看上去“并不光彩”的事件突然成了他人生的大逆轉,通過強大的電視宣傳,凱斯·哈林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人們傳頌著這位天才藝術家的勵志故事。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得到了主流藝術界的認可,畫廊、博物館、專題展覽一路綠燈,曾經在戶外的涂鴉作品被挪到了室內,其作品的價格隨即水漲船高。這位嶄露頭角的年輕人,無論在藝術界還是在商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凱斯·哈林依舊沒有停止創(chuàng)作。他開始在畫布上創(chuàng)作,但從未放棄戶外的街頭涂鴉。他開始和藝術界的名人合作,他為當紅歌手麥當娜設計演出服裝,他以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形象為原型設計卡通人物,他還在柏林墻上繪制涂鴉作品。他將自己的涂鴉設計廣泛應用于服裝、廣告設計和室內裝潢之中,有些還被做成了城市雕塑。1986年,他干脆在紐約開了一家自己的商店,他的作品被印在T恤衫、鞋子、帽子和紀念品上,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對于一個過早成名的天才,悲劇還是發(fā)生了。1988年,凱斯·哈林被査出患有艾滋病,1990年2月16日,31歲的他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他去世前兩年,他成立了基金會,積極參與防治艾滋病的宣傳行動,他的畫作在20世紀變成了警世的視覺語言之一。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商店依然在繼續(xù)經營著,其全部收益都被捐入哈林基金會和其他慈善機構。他的哈林基金會也在不斷壯大。
哈林曾經說:“我想我生來就是一個藝術家,我有責任為此而活……我將盡我所能地畫,為更多的人畫,永遠畫下去。”他短暫的一生就是為了涂鴉藝術而來。他的精神和他那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上千幅涂鴉作品一樣,永遠都不會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