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徐宛麗(1992.2-),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南京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憲法。
摘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墩畔⒐_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進行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法律依據(jù)?!稐l例》實施至今,在發(fā)揮起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將對此展開討論,并對一些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信息公開;意義;問題;建議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意義
法治政府建設是依法治國進程中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履行國家政治職能的組織,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通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來提供組織保證。我們現(xiàn)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不能兼顧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如果不以德相輔,就不能彌補法律無法規(guī)范而留下的空缺,所以必須將法與德結合在一起,以德行政使依法行政有了基礎條件、理性保障機制和追求目標。《條例》規(guī)定了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以及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行政機關的職責權限、辦事程序、辦事結果、監(jiān)督方式等信息能夠為廣大群眾知曉,有利于人民群眾監(jiān)督政府部門正確地行使行政權力,防止行政權力被濫用。同時,我國2001年加入世貿(mào)組織時就承諾履行世貿(mào)組織的透明度原則,透明度原則促使了我國政府完善相關制度,《條例》的制定與實施是建設法治政府、陽光政府、透明政府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我國政府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問題
行政信息公開的范圍受到其他法律的約束,因此范圍較為狹窄?!稐l例》作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其位階低于《保守國家秘密法》和《檔案法》?!稐l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這一條的規(guī)定,在信息公開的實施過程中賦予了行政機關很大的自由裁量權。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九條規(guī)定了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的七條事項,該條規(guī)定的定秘范圍過于寬泛,這些除外事項很可能成為行政機關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信息的“擋箭牌”。與此同時,行政機關內部制定的保密審查制度遵循的是“誰主管、誰負責;誰公開、誰審查;先審查、后公開”的原則,使得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因對國家秘密理解不清的情況下將一些不屬于國家秘密的信息也設置密級,以此規(guī)避了自己因泄密而被追究責任的風險。
政府信息公開內容和形式不足。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分析,“經(jīng)濟人”假說說明自然人是具有利己傾向的,雖然政府機構具有為人民服務的職責,但政府機構是由一個個公務人員構成的,他們雖然需要履行公職,但他們與普通公民一樣也有著自身利益,這就會造成政府也必然具有利己傾向。如財政預算的公開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行政機關會根據(jù)《條例》第十條,第四項主動并重點公開財政預算、決算報告,其他信息均不予以公開。這種過于粗略,缺乏細節(jié)的報告不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預算信息知情權的實現(xiàn),難以對預算過程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同時也不利于陽光政府的建設。
在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中,政府網(wǎng)站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政府網(wǎng)站只介紹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公開信息不及時,公開內容過于籠統(tǒng),對申請公開的事項處理不及時、不到位。有些甚至形成了“有電子無政務”的尷尬局面。此外,我國政府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各部門相互獨立,信息資源重復收集,查詢過程復雜、困難。
行政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雖然《條例》第四章規(guī)定了監(jiān)督和保障的內容,各級人民政府內部建立考核、社會評議和責任追究制度??己酥贫葘嶋H上是內部的自我考核,行政機關各部門之間有著緊密的利益聯(lián)系,這種考核是一種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表現(xiàn)。社會評議制度在其實施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公眾評議和代表評議的方式不具有普遍性和正式性。
三、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建議
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立法,實現(xiàn)行政公開的法制化。現(xiàn)如今,世界上其他國家實行的行政公開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制定特別法來規(guī)定某一具體信息公開的范圍、方法和程序;制定《行政程序法》對信息公開作出總則性的規(guī)定。立法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我國應該在借鑒其他國家立法模式的同時考慮到本國的現(xiàn)實狀況,此時較為可行的方法:一是采用嚴格解釋規(guī)則,法院對政府信息公開的除外內容作嚴格的解釋,使除外內容具體化,方便政府及公民對信息的公開和獲取。二是確立舉證規(guī)則,行政機關對拒絕公開信息的決定負有嚴格的舉證責任,只有行政機關列舉的證據(jù)完全符合免于公開的合法條件時,才能不予公開。
加強政府信息公開的類型化、精細化。以政府信息公開的及時性、主動性、明確性為政府網(wǎng)站信息公開欄目建設的準則,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信息數(shù)據(jù)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一是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欄目的建設,完善行政機關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立信息聯(lián)網(wǎng)查詢平臺,實現(xiàn)政府信息統(tǒng)一、集中發(fā)布。二是合理規(guī)劃信息公開目錄,細化信息公開目錄內容,使得目錄分類符合公眾查詢的習慣,同時按照各部門公開的信息體裁、主題、產(chǎn)生部門等方式進行分類。
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和保障制度。這些制度包括舉報申訴、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shù)?,擴大公眾參與,提升人們對信息公開的認識水平,實現(xiàn)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外部監(jiān)督。改變當下法治政府建設主要通過政府系統(tǒng)內部自上而下推動的現(xiàn)狀,通過加強司法監(jiān)督、人大監(jiān)督和輿論媒體的監(jiān)督等方式,從外部對政府依法行政施加壓力。完善依申請公開的程序設置,簡化申請程序,規(guī)范答復流程,確保信息能一律依法公開。(作者單位:南京財經(jīng)大學)
參考文獻:
[1]劉恒等著.政府信息公開制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馬亮.信息公開、行政問責與政府廉潔:來自中國城市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174(4):152.
[3]徐鵬.深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改革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2014,270(4):224-226.
[4]王勇.也論政府信息公開制度[J].法學評論,2011,(6):15-21.
[5]胡錦光,張獻勇.預算公開的價值與進路[J].南開學報,2011,(2):72-78.
[6]余凌云.政府信息公開的若干問題[J].中外法學,2014,(4):921.
[7]皮純協(xié),劉飛宇.論我國行政公開制度的現(xiàn)狀及其走向[J].法學雜志,2002,(1):8-12.
[8]尹建國,陳實.如何協(xié)調信息公開與保密法的沖突[N].檢察日報,2008-09-15.
[9]莫于川.政府信息公開法制若干問題在思考[J].行政論壇,2009,16(6):58-62.
[10]馬懷德,趙鵬.法治政府建設中存在的問題[N].學習時報,2014-0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