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博(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
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量表的編制
耿博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摘要:目的:編制一份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量表。方法:參考已有問卷形成初始條目,并進行施測。結果: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自我寬恕傾向基本符合最初的理論設想。結論:本量表有著較好的信效度,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學習倦怠表現(xiàn);大學生;問卷編制;驗證性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Prepare a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scale. Method: Refer to the existing questionnaire to form an initial entry, and use the scale to text students. Result: Th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 forgiveness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theory. Conclusion: 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learning burnout performance; colleg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學習倦怠的概念來源于職業(yè)倦怠,盡管倦怠普遍被認為是與工作相關的失調障礙,但是在學習領域內也同樣適用。倦怠的概念主要被應用于職業(yè)領域并取得了很大發(fā)展,但是將這一概念應用于教育領域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興趣所在。將這一概念引入學生的學習表明們與工作相同,學校要給個人帶來了大量的成就壓力。在學校中學生的工作包括:上課、為了通過考試完成作業(yè),以及獲得學位(Philip D. Parker,2008)。
目前,學習倦怠在大學生群體中越來越普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學業(yè)狀況不良,對學習的價值感出現(xiàn)偏差,對學習缺乏興趣,以消極態(tài)度對待學習。對于倦怠表現(xiàn)的研究,國外已有了比較完善的理論構建,Hobfall的COR理論(Cosevervation and Resources theory)是最為人所接受的理論,但這一理論是針對職業(yè)倦怠提出的,其對于大學生學習倦怠的適應性還有待研究。而放眼國內,就目前關于學習倦怠表現(xiàn)的測量來說,還沒有很好的測量工具。國內關于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多采用連榕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顯得較為單一,且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繼續(xù)探索并編制結構合理、信效度高、本土化色彩強的學習倦怠量表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研究的目的是編制適用于中國背景下的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的問卷,進行相關統(tǒng)計學指標的檢驗,驗證該理論結構在大學生群總體中的適用情況,包括問卷的信效度檢驗等為今后的研究提供適用的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的測評工具。
本研究中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主要依據(jù)Malsch對學習倦怠的定義,并認為學習倦怠包括:情緒衰竭、行為表現(xiàn)、自我效能感。
(一)結果與內容
對于預測條目的收集主要是在關于學習倦怠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參考MBI-SS(連榕版)問卷和訪談內容,編制了初始條目18條。其中4條來自已有問卷,剩余14條是在訪談的基礎上編制的。各條目在三個維度上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學習倦怠問卷項目分析
(二)被試選取與施測
正式問卷通過問卷星以及在林業(yè)大學圖書館發(fā)放的方式,共發(fā)放了250份,成功回收240分,有效問卷226份,有效率為90.4,%,其中男生113名,女生113名。
(一)信度
問卷的因素一、因素三和因素四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在0.500以上,信度可信。因素二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介于0.300和0.400之間,說明其勉強可信。(見表2)
表2 大學生自我寬恕傾向正式量表施測信度檢驗
(二)結構效度
四個因素之間的相關顯著,有適當?shù)南嚓P,同時三個因素與總分之間的相關均高于三者之間的相關,這說明各因素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反映出了相應的歸屬性,本量表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三)性別差異檢驗
將學習倦怠各因素在男女上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在總分和三個維度上男女差異均不顯著。
(四)年級間差異檢驗
以年級為自變量,學習倦怠問卷總分、各因素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方差分析結果無顯著差異,即各年級大學生的學習倦怠表現(xiàn)無顯著差異。
(五)驗證性因素分析
通過AMOS對問卷的結構效度進行分析,CMIN/DF是直接檢驗樣本協(xié)方差矩陣和估計的協(xié)方差矩陣間的相似程度的統(tǒng)計量。CMIN/DF=3.244<5.0,發(fā)現(xiàn)模型擬合較好。
模型中RMESA=0.1,勉強可以認為模型擬合尚可。其他常用指標還有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GFI和調整的擬合優(yōu)度AGFI。一般當這兩個值都大于0.9,則認為模型擬合觀測數(shù)據(jù)。此外還有CFI、NFI,這兩個值一般也需要大于0.9,較寬松的標準認為大于0.8可以接受,結構方程模型常用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結構方程模型參數(shù)
由表3可知,模型擬合并不理想。檢查后發(fā)現(xiàn)q7與因素1,q13與因素2的相關并不顯著。
表4 因素間相關程度
檢驗因素間的相關程度(見表4),可知,因素1與因素4相關顯著;因素1與因素3相關為0.791,相關顯著;因素3和因素4相關系數(shù)為0.529,相關顯著;因素1和因素2、因素2和因素3以及因素2與因素4之間相關不顯著。
(一)對正式問卷測查結果的分析討論
從正式問卷的測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學習倦怠表現(xiàn)在性別、年級兩個維度上均沒有顯著差異,這與前人的某些研究結果并不一致。連榕、楊麗嫻等人在對大學生學習倦怠與專業(yè)承諾關系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前大學生的專業(yè)承諾水平不高,學習倦怠的水平較高。在性別上男生在理想承諾和成就感低上好于女生,男生的情緒低落高于女生,在年級上,大一、大四學生的情感承諾高于大二、大三學生。
學習倦怠表現(xiàn)維度上,本研究共區(qū)分了四個維度,這也與前人的研究不太一致。前人的研究一般分為三個維度。本問卷共區(qū)分了學習枯燥感、自我效能感、情緒耗竭、學習主動性四個維度。這有可能是因為在本研究中被試人數(shù)太少,取樣過于集中(主要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圖書館)等原因造成的。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學習枯燥感和學習主動性之間相關顯著,學習枯燥感與情緒耗竭相關顯著,情緒耗竭竭與學習的主動性相關顯著。學習枯燥感是個人對所學知識的認知,顯然當個體對所學知識會對個體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產(chǎn)生影響,情緒耗竭會使個體產(chǎn)生對學習厭惡和回避,同樣也會對學習的主動向造成顯著影響。
(二)問卷的不足及展望
從問卷的信效度來看,信度和結構效度都還是很理想的。從信效度檢驗可以看到,總分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α=.800)達到了較可信的水平。對問卷最初的結構構想也符合統(tǒng)計結果,同時各因素與總分相關較高而因素間相關較低,這說明有較好的結構效度。但是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時發(fā)現(xiàn),第7題和第13題對因素的解釋力較低。此外結構方程模型與預計相差還比較遠,擬合的并不是很好。自我效能感與學習主動性的相關較低,這與預想的結果并不一致。
參考文獻
[1]方來壇,時堪,張風華.學習倦怠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中文版),2009,17(1):29-31.
[2]郭志剛.社會統(tǒng)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7-115.
[3]李西營,宋嫻嫻,郭春濤.大學生社會支持,控制點及學習壓力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3):287-289.
[4]Malakh-Pines A,Aronson E,Kafry D. Burnout: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h[M]. Free Press,1981.
[5]Maslach,S.E. Jackson,&M.P Leiter(Eds.).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anual(3rd ed.). 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26.
[6]Parker P D,Salmela -Aro K.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school burnout:A comparison of major developmental models[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21(2):244-248.
[7]Schaufeli,W.B.,Leiter,M.P.,Maslach,C.,&Jackson,S.E. The MBI-General Survey. In C. 1996.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1-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