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然
《詩經(jīng)》有言:“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仰,仰的是高山景行,是山巔風起云涌之致。是鳥也,有燕雀、鴻鵠、大鵬之別,自是所睹所仰之別也。
睹之彌遠,處之彌高。溺于尋常者,末之;有志而溺于美景者,略次之;有志且有信念者,終如鯤鵬,可就偉業(yè)。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的瀟灑一嘆,便是千年里脫穎而出的精神標桿。人若有追求,便有了立足于世的最初高度。不愿荒蕪人生的有志者永不滿足于燕雀得食之樂。有如五柳歸隱,東坡觀春水落花,孔子愿詠沐于春風;也有如牛角掛書,車胤囊螢,王冕筆洗墨梅池。在本該滿足于一身安樂時,有志者愿更進一步,一身便更自由,眼界便更開闊,所睹也愈遠。
可浮世絢麗,難持本心,美景也成行路時的一重考驗。如云中雁癡迷云端美景而止步不前,誘惑也是人生路上永恒的絆腳石,卻又是步向輝煌的通行證。只有無意于“浮云遮望眼”,才可“身至最高層”。一如年輕的馬克-扎克伯格,率領(lǐng)麾下臉譜網(wǎng)諸將橫掃世界,曾豪氣拒絕最初時極有利于發(fā)展的三百萬美元的收購。因一心放向了世界,才有著這“敢擲通靈寶玉”的霸氣,有這今日不復(fù)三百萬美元的成就。
到此境界,所剩者皆人中龍鳳,世間英杰?;蛉セ蛄?,或止或行?如斯問題,橫亙眼前。
答曰:“睹之彌遠,處之彌高!”到此,終究成了鴻鵠與大鵬之間的分界線。巨鵬起,便以九霄為的,雖有艱險,卻無遠而屆。不懈之追求,不滅之信念,即鵬舉之奧義所在。有志者可能獨身一人,如馬、恩于德國只能獨自扶持,也可能屢遭挫擊,或如林肯屢屢不舉于仕途,但其睹之甚遠,遠過一夕成就,遠過荊棘叢莽,自有堅定的追求與信念使其有扶搖而上之力:所睹為云巔耀日,所處為至高之地。
大鵬所處,至高也至難。有退居鴻鵠者,有甘愿溺于美景者,也有汲汲于安身立命者,而他們的沉醉往往使勞苦如同有所不值,使后進者彷徨而畏于向前;那些真正擁有了追求、擁有了眼界、擁有了信念的前行者,才會步步邁向巔峰,由燕雀成雁,雁成鷹鵬,翱翔九天。
睹之彌遠,處之彌高。畏遠者為啄食者,一如家雀;探遠者為鴻鵠,可成一番事業(yè);而求遠者,睹之最遠,處之最高。
愿一心如洗,無浮云遮蔽,騰空而上九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