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芹 張明濤 王懷進 張華英
摘要:為了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榮成市從2011年開始通過引進、示范脫毒馬鈴薯新品種費烏瑞它,該品種口感好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產量高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為了讓當地群眾掌握該品種的種植技術,榮成市蔬菜辦公室摸索了一套高產栽培技術,以便在全市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費烏瑞它;脫毒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
l.品種選擇
選擇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原種二代以上脫毒種薯,品種純度要求達到98%以上,凈度達到97%以上。單薯重40~80克、80~120克,病、爛、凍薯率小于2%。
2.種薯的切塊處理
2.1切塊催芽。每畝需種薯150千克左右,于2月中下旬選擇天氣晴朗、無風的上午連續(xù)曬種3天,同時將病薯、爛薯剔除,曬種后開始進行切塊。
2.2切塊技術。切塊時切刀要用5%來蘇兒水消毒,要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螺旋式向頂端斜切,每塊種薯要求有l(wèi)~2個健壯芽眼,根據種薯大小按頂芽一分為二或一分為四,重量25~30克為宜。為防止病毒傳播,提倡整薯播種。
2.3催芽技術。將切塊的一刀口晾十后,放在溫度為18℃~20℃的室內,采用層積法催芽,待芽長到3厘水左右時,放在散射光下晾曬,待芽變綠、長粗后即可播種。
3.示范種薯藥劑拌種防蟲防病處理
3.1感病原因和現狀。種薯帶菌相互傳播現象在榮成市發(fā)生非常嚴重,目前種薯帶菌造成苗期的病害主要有黑痣病、干腐病,這些感病種薯種植后不但影響出苗率,還影響馬鈴鈴薯的產量。試驗證明,種磐通過拌種可以減輕這些病害發(fā)生。
3.2預防苗期病害的配方。拌種配方1:撲海因50毫升+高巧20毫升/100千克種薯。即將50&撲海因懸浮劑50毫升與60%高巧懸浮種衣劑20毫升混合,加水至1000毫升,搖勻后噴到100千克種薯切塊上,晾干后播種。
拌種配方2:100千克種薯用70%甲基托布津粉劑100克+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5克+1.5-2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鉬、硼、銅、鋅、鎂)拌種后,放在通風處l~2天,待創(chuàng)傷愈合即可播種。
3.3拌種效果
采用馬鈴薯種衣劑包衣處理能起到殺菌,還可以促進早出苗2—3天,而且確保苗齊、苗壯,降低田間發(fā)病率,同時能預防苗期蚜蟲、以及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的危害。
4.整地施肥
4.1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灌良好地塊。最好不要重茬和前茬為如番茄、辣椒或白菜的地塊,以減少相同病害。最好糧食作物茬。注意:前茬如施過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不能種植馬鈴薯。
4.2秋茬作物收獲后至凍土前施J{{有機肥。每畝施用腐熟豬糞5方,春季整地畝施用15-15-15硫酸鉀復合肥100公斤。
5.栽培技術
5.1當10厘米深度地表土層溫度連續(xù)三天穩(wěn)定通過7~10℃時,即可播種。
5.2人工播種。均勻擺種,然后破原壟,合成新壟,及時鎮(zhèn)壓,防止跑墑或壟上開溝,擺種后合上原壟或者采取平播后起壟。機械播種:主要適宜大面積種植。方法是機械施肥播種一次成壟。
5.3栽培密度。4500株/畝左右,單壟種植,壟距60cm,株距26cm。
5.4播種深度為6~10厘米(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
6.覆膜播種時間
2月中旬催芽,3月中旬當芽長2~3cm時播種。使用0.006厚地膜覆蓋,用除草劑打后封好。4月上中旬撤膜。
7.馬鈴薯栽培的水分管理
在齊苗期、現蕾期、開花期、薯塊迅速膨大期各澆水1次。
8.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8.1病害防治
8.1.1晚疫?。喊l(fā)病前朋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80%噴克或80%大生600~800倍液噴施防治:發(fā)病后用25%或35%的甲霜靈或72%的克露或75%的百菌清或64%的殺毒礬等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量1500~2250克,加水50升稀釋噴施防治,每隔7天噴一次,交替換藥,以防使用同一藥劑真菌產生抗藥性。
8.1.2病毒?。嚎膳罂共《緇號或2%菌克毒克300倍液噴霧防治。
8.1.3環(huán)腐?。呵械断竞退巹┙N。切塊播種時,切刀用70%酒精或5%來蘇兒水消毒,同時按100公斤種薯用75%百菌清0.1公斤和l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鉬、硼、銅、鋅、鎂)拌種消毒。
8.2蟲害防治
馬鈴薯的蟲害主要是蚜蟲、28星瓢蟲和地下害蟲。主要防治方法:
8.2.1蚜蟲防治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或lO%蚜虱一遍凈(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
8.2.2 28星瓢蟲用80%敵百蟲500倍液或阿維菌素1000倍液噴霧防治,發(fā)現成蟲即開始防治。
8.2.3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蠐螬和地老虎,在播種時可公頃施用5%辛硫磷顆粒劑60~70公斤拌肥防治,或者公頃用48%毒死蜱乳油1.5~2公斤拌肥,或用70%噻蟲嗪進行種子處理(用法為100克藥劑加1.5公斤水拌100公斤種子)。
9.適時收獲
9.1收獲時間。一般6月中旬開始收獲,一般平均畝產量在3000公斤以上,產量效益明顯。收獲前一周化學殺秧或割秧。
9.2收獲方法。機械或人工收獲。人工破壟,要求趟得正,不跑茬,不偏墑,摟凈揀光。收獲后的馬鈴薯在田間堆放蓋土保存,防止曬成青薯。